周晓东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如何引进综艺节目
——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
周晓东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重庆400065
通过对中国综艺节目发展情况、中国引进综艺节目的概况了解,以及对热播的引进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相关情况的分析来讨论如何引进综艺节目才能使其更加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和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关键词文化产业;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
继《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之后,湖南卫视引进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彻底在中国掀起了一轮引进综艺节目的热潮,竞技真人秀类节目《奔跑吧兄弟》热播浙江卫视,旅游真人秀类节目《花样姐姐》登陆东方卫视,明星恋爱类节目《我们相爱吧》也被江苏卫视收入囊中。这些引进综艺节目无疑已成为中国综艺节目舞台上的主力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所遭受的批判声不仅没有因其热播而渐渐平息,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那么引进的综艺节目该何去何从?怎样才能更好引进综艺节目使其更适合在中国市场播出?文中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通常包含了许多性质的演出,例如音乐、舞蹈、杂技和搞笑等类型,而且通常只在电视上播出。”[1]就中国而言,综艺节目几乎与电视的诞生同步进行,并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1.1中国综艺节目的历史脉络
中国最早的综艺节目可以追溯到1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的残废军人演出;之后在1959年的10 月1日北京电视台又直播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建国十周年文艺晚会,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晚会实况转播[2]。随后的几十年中不断有诸如晚会演出之类的综艺节目的播出,但是受中国当时内外政治的混乱与经济情况的落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综艺节目的受众较少,在普通观众中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一直到1990播出《综艺大观》后才有所好转,电视综艺节目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当然这除了综艺节目本身的发展外还与电视机在中国的普及是密切相关的。随后,1997年的《快乐大本营》、2004年《超级女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以及2013年的《爸爸去哪儿》等都轮番引起了综艺节目的热播,并使中国综艺节目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也由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1.2中国引进综艺节目的目前发展概况
中国较早引进的一档综艺节目是引进自海外的《中国达人秀》,在2010年7月25号、8月1号、8 月8号,先后在上海取得8.0、13.1、12.9的高收视率,位列本土市场收视第一,在全国也分别取得1.37、2.1、2.16的高收视率,远超国内各大卫视的真人秀节目,成为同类型节目中的收视冠军。继《中国达人秀》之后,我国又先后引进了大量的综艺节目,其中有《中国好声音》(2012.7)、《我是歌手》(2013.1)、《中国梦之声》(2013.5)、《我的中国星》(2013.7)以及《爸爸去哪儿》(2013.10)、《奔跑吧兄弟》(2014.10)、《我们相爱吧》(2015.4)……这些综艺节目在中国国内同期同类节目中均位于第一第二的位置,播出情况较好。
但是,引进综艺节目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这些在中国国内热播的引进节目外还有很多引进的综艺节目在开播不久后就因为收视率过低而停播。例如,2010年江苏卫视从德国引进的节目《老公看你的》开播没多久便下档,2011年东方卫视引进自荷兰的节目《我心唱响》,在两季26期合同到期后停播[3]。
由此可见,尽管在国内对引进综艺节目的谩骂声不断,但一档引进综艺节目是否能占领中国综艺节目的市场还要看其节目本身与引进节目的同时是否进行了适合的“中国化发展”。
目前热播的《爸爸我们去哪儿》是湖南电视台自韩国引进的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播后收视率一路攀升。第十期在CSM全国网的收视率高达3.21,收视份额达20.37,并且自播出后在同类电视节目中的排名一直居于第一的位置。
湖南卫视最新一季的《爸爸去哪儿》邀请的嘉宾是刘烨、胡军、邹市明、林永健、夏克立、王宝强以及他们可爱的孩子们。由于国家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直接原封不动的引进这档节目肯定是行不通的,那么《爸爸去哪儿》究竟做了哪些相应的发展呢?它与韩版的《爸爸,我们去哪儿》究竟有哪些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2.1 《爸爸去哪儿》之中韩对比
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在主体上仍延续了韩国版节目的基本脉络,采取了邀请明星爸爸加上可爱孩子参与节目,以旅游的方式为依托,每次节目给爸爸和孩子一定的任务和难关的形式进行。但是在韩国版节目的基础上,湖南卫视也对节目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改变。
1)宝贝的年龄。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中国的《爸爸去哪儿》中孩子们的年龄普遍偏小,比韩国版节目中的孩子们平均年龄小两岁左右。这与中韩两个节目的表现侧重点有关,韩版的节目更加侧重于“娱乐”,因此它需要年龄稍大的孩子来增加孩子们之间以及孩子们与大人之间的互动来增加其“娱乐”效果。而中国版的节目则侧重于“亲子”,因此它选择了年龄较小的孩子们更多的来体现爸爸对孩子们的关爱以及小小的孩子对爸爸的依赖。
2)节目的编排。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在节目编排上比韩国版的要更加紧凑[4]。在韩国的节目中诸如爸爸做饭的过程,就算是一个爸爸自言自语的在做饭,它都会被很大程度地播放给观众们看;但在中国的节目中这些没有太多的实际内容的部分则几乎采取画外配音的方式很快的略过,而留下的则大多是爸爸和孩子有对话和互动的部分。中国的节目整体上比韩国的节目更加紧凑,它采取的是“三天两夜”而不是韩国的“两天一夜”的形式,这也就决定了它要在短短的90分钟时间里表现出更多的内容。
3)“暖心”的细节。中国节目中出现了很多临睡前爸爸和孩子的对话的情景,这一点可以说是对照韩版变化较大的一个部分。因为韩版中几乎很少出现爸爸和孩子认真的谈话这样一个环节。并且在中国的节目中更多的展示出了诸如胡军用树叶为康康挡阳光、诺一给爸爸擦眼泪这样的让人感到温暖的小细节。
4)宣传方式。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出来后,相关的爸爸和孩子卡通版人物形象的设定以及一系列的宣传海报都紧跟着出现,但在韩国这类宣传方式就相对较少。另外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在播出前就制作好了节目的主题曲并邀请爸爸与孩子录制演唱,这样的主题曲也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而韩国版节目则没有固定的主题曲。
总体来说,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本土化的改变侧重点是“抓住人心”即吸引中国观众的观看并在带给中国观众快乐的同时也带给他们不少的感动。以上所列举的4项改变中,前3项都是基于中国大众的心理所进行的,相较于韩国观众普遍更乐于接受节目“娱乐搞笑”为主的节目,中国观众则更喜欢在快乐中还带有感动的细节的节目。
2.2 《爸爸去哪儿》在中国的地区偏好度分析
另外《爸爸去哪儿》这一档节目,在中国各地区的受欢迎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数托邦创意分析工作室抓取了新浪微博上提及“爸爸去哪儿”的45.5万条原创微博,并对36.7万独立原发作者用户(去除疑似水军账户)、1 300余万条用户微博及近1亿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爸爸去哪儿》偏好度前十的省份大多居于沿海,其中有五个GDP十强,并且还涵盖了三个直辖市。而同样热播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的偏好地区则更多的集中在东北三省以及华北地区。
中国地源广大,因此不同地区的观众的喜好也不相同,北方地区人们性格豪爽洒脱更喜欢直接娱乐的《快乐大本营》;而《爸爸去哪儿》偏好度前十的省份中大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居多,父母更加重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与对自己孩子的培养。
在外国播出火爆的节目在中国引进后不一定就能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因此引进综艺节目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1)技术。毫无疑问在影响一档节目录制的好坏的问题上,技术是不可以缺少的一个因素,例如《爸爸去哪儿》中上百人的摄影团队再加上后期剪辑整理工作所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在引进综艺节目之前首先要考虑到自己合作团队的技术是否能支持这档节目的录制。再例如中国引进的韩国另外一档节目《我们相爱吧》,由于技术的缺乏,不得不将导演、编剧、摄像之类的核心岗位交给原韩国团队来负责。
2)同类节目。这是一个在任何的营销产业里又会有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同类的产品过度集聚的时候就会导致这一类产品销售的问题。综艺节目同样是这样,当同一类的节目过度集中时,就会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例如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各大卫视推出了各种选秀类的节目,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这一类节目也在观众的不满中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在引进一档综艺节目时,要考虑到同类节目的问题,引进不同类型的节目会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不同感受。
3)主体观众群。这一点与任何实物商品的开发一样,在开发某一种商品前要考虑到它的主体受众群,中国各地区人们的喜好有所不同,如果不考虑主体受众群做出相应的调整很可能会使自己的节目因为没有收视群而退出市场。因此引进一档节目后,要考虑其可能的主体受众群进行节目表现细节的改变。它可以根据自己节目的播出时间以及在该时间段内,最有可能的收视群从年龄、职业、地域等来细分。
4)社会整体心理情感。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人们所喜爱的综艺节目也会发生变化,从最开始人们喜爱大型晚会式的节目大现在更青睐与真人秀之类的节目,因此在引进综艺节目时要考虑到中国观众现在普遍的心理状态。把握住中国观众的心里状态走向的话,最好的不是适应当前中国观众的心理状态而是看准心理状态的走向后,通过寻找国际上适合的综艺节目对其进行引进和改变来引导社会主体对综艺节目心理的改变。
综艺节目的引进不是简单的照搬过来,要根据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受众的收视习惯,对引进的综艺节目进行创新和本土化的改良,为我们自己的综艺产业的发展注入一丝活力,创造独具特色的节目,用中国的节目讲世界的故事。
[1]李礼.韩国综艺节目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J].理论界,2014(5).
[2]陈旭光.电视综艺节目:历史及本体特性[J].中国电视,2001(6):35-37.
[3]祁晨.电视综艺节目引进“热”的“冷”思考[J].声屏世界,2013(7):49-50.
[4]沈清.《爸爸去哪儿》热播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启示[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G2
A
2096-0360(2016)15-0175-03
周晓东,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