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亮,赵熙敏,余岩波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新媒体环境中儿童电视节目发展困境与对策浅析
丁亮,赵熙敏,余岩波
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新媒体环境中,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文章从当前儿童电视节目的现状调查分析入手,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对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当代媒介生态环境的儿童电视节目发展,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
新媒体环境;儿童电视节目;困境;对策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以电视、广播、报纸三大传统媒介为主的传媒生态圈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青少年对新媒体的接受力和选择度较高,受众对电视的依赖程度急速递减,造成电视的总收视率呈急剧下滑态势。根据2013年新华社统计“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3年前的70%下降至30%”,这一数据令广大电视工作者惊恐,新媒体的崛起无疑成为电视收视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诸如儿童电视“黄昏时代即将来临”的预言,成为不利于儿童电视节目发展的消极论调。
1.1电视媒介的主导地位逐渐消减
在过去的长达50多年时间里,电视媒体以其独特的“视听一体化”特点成为传统三大媒介的主导。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客户端以其独特的互动性、时效性逐渐取代电视媒体的绝对优势地位。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同时,儿童接触媒介的行为和习惯发生了变化。在新媒体发展初始,用于接触新媒体的设备较少,因此早期儿童观看的儿童节目仍以电视为主导。
1.2媒介接触年龄的低龄化
随着新媒介的移动性和灵活性的增强,媒介使用的伴随性和便捷性特点越来越突出。操作的简洁化和人性化越来越受到儿童的欢迎,不仅如此,不少家长还会引导低龄孩子接触使用多媒体,甚至一些家长会担心如果孩子不早早接触电脑就会落伍,这种媒介接触年龄低龄化现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第七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为90.1%,六成以上的未成年人在10岁之前开始接触网络,其中,23.8%的未成年人在6岁前接触网络,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进一步降低。
1.3受众流失严重
据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150名小学生均提到,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为网络。每天花2小时在网络方面的高年级小学生约有30.7%,而花2小时在电视方面的高年级小学生仅有14%,此外还12%的小学生每天花两小时用于看杂志图书,7%的学生会花费一定时间用于听广播[1]。此外,小学生使用网络时,45.3%会用于查找学习资料,21.3%用于玩游戏,12.7%用于聊天。由此可以看出,过去儿童用来看电视的时间,现在多数被网络所占用,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打电子游戏、打电话、发短信、看微信等,因此儿童电视节目受众的规模减少,受众流失严重。
2.1电视媒介的自身掣肘
与传统媒介报刊、广播相比,电视媒介具有直观性强、感染力大、信息传递快等特点,但与新媒体——网络相比较,电视媒介的优势便难以体现,并存在不少掣肘之处。如时效性和种类数量方面,电视节目为保证内容的正确性往往需要多层审核,很多节目的时效性因此受限,还有很多节目即使制作成功也无法播出;而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具有匿名性,审核易通过,网络平台上的节目种类更多、更新更快。
2.2新媒体的冲击
新媒介是以现代电子和数字技术为核心,在信息传输的层面上新媒体能够实现即时性的迅捷传播;在信息呈现的层面上新媒体具有声像整合的特点[2]。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传授双方的互动性,改变了以往电视媒体中由传播者到受众的线性传播方式,将受众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这使得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的地位趋于平等,受众既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又可以变成信息的发布者,拥有平等的信息发布权。儿童的年龄虽然小,但他们也同样有倾诉和交流的需求,很多儿童已经学会在节目中发弹幕或是在留言区发表意见了。
2.3儿童电视制播者思维定势
受儿童电视直播者思维定式的影响,我国儿童节目的种类和形式大都过于单调,呈现轻娱乐重教化的状态,这种思维定式这使得节目形式不够丰富。且由于直播者往往从自身审美出发,对少儿身心发展的研究不够,使得节目内容千篇一律没有创新,这样使得儿童节目的范围变得更加狭小,节目缺乏创新也会导致儿童对节目失去兴趣。还有些制播者职业道德观念缺乏,为迎合市场使得儿童电视节目过于早熟化、成人化,有的体现了当下的拜金主义,还有的爱情主题动画片中男女主人公表白起来直接又露骨。就连真人秀节目中也到处充斥“名利攀比”的腐味。儿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好奇,渴望看到更多不同的精彩内容。我们对少儿以后希望看到怎样的节目进行了调查,28%的少儿选择动画片,13.3%的少儿选择科学探索类节目,还有11.3%的少儿选择娱乐节目。但事实上,现在的儿童电视节目都过于局限和拘谨,显然会显得很老套,想要突破传统的节目模式,就应在现有基础上增设更多的互动节目、娱乐节目、益智类节目、新闻资讯类节目,这要丰富搭配才会有新意,才会有更多的小朋友愿意去关注。
3.1利用受众惯性心理,巩固主导地位
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同年9月我国第一个儿童电视节目专栏——《少年儿童节目》诞生,并开辟《小小俱乐部》《少先队号角》两个小栏目,儿童电视节目由此拉开序幕[3]。从这一历史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几乎与电视的发展同步,因此儿童电视节目是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独特电视节目类型。除此以外,传播学研究者施拉姆曾提到“儿童是电视的使用者”这一概念,将儿童与电视节目紧密结合。
3.2把握儿童受众群体心理,做好市场定位
我们通常所说的儿童是指人从出生到15周岁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每一阶段的儿童都有各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因此从儿童受众的不同年龄群体心理出发,将受众细分,制播符合不同年龄特征的儿童电视节目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举措的意义不仅在于找准市场定位以获得必要的经济回报,更在于提高儿童电视节目的规范性,使儿童电视节目对儿童真正起到启发思维、促进成长的作用。
3.3提高节目质量,做好新媒体融合衔接
媒介融合已是现阶段媒介发展的大势所趋,电视媒体在其中虽处于不利地位却也要在这种历史潮流中积极地寻求发展,儿童电视节目亦是如此。首先儿童电视节目要抓住自身优势,即相对于儿童网络节目来说,电视节目的制播成本更高,审核制度更严。因此儿童节目要把握电视节目高制作这一优势,积极提高儿童电视节目的质量,质量的提高才是儿童电视节目致胜的王道。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的逐步深入,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网络的普及对儿童电视节目造成的阴影,不亚于电视诞生对广播造成的压力,然而在历史的证明下,无论是诸如报纸、广播、电视这类的传统媒介,还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新媒介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压力虽然存在,但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前景依旧广阔。本文首先对儿童电视节目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广大儿童电视工作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阶段的发展困境,并积极寻求儿童电视节目的突破口。
[1]邱霞,唐菲.少儿媒介接触状况调查报告展[J].大众商务,2010(4).
[2]方卫平,赵霞.论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J].文艺争鸣,2009(6):49-54.
[3]赵培.新媒体环境中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J].青年记者,2015(3):76-77.
G2
A
2096-0360(2016)15-0121-02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中儿童电视节目的困境与出路研究》(项目编号:2015B-084)。
丁亮,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助教,国家二级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