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杰+姚竟发
摘 要 紧随时代进步,网络上的风吹草动对大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网络舆情的监管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概括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分析了网络舆情问题的现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3-0127-03
1 高校网络舆情定义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主要指某个时间节点网络上对某类社会问题的见解。这种网络舆论针对社会热点发表看法,通过网络互相传播,往往这种舆论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网络舆情主要依靠网络进行传播,针对某事件与众网民进行心灵、态度、看法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有时会产生很强的后续影响力。高校学生较多,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把网络舆情发展为一种更高的新的形态,即高校网络舆情,它的产生方式以及传播、演变等方式都比较前沿,主要依靠新起的一些媒介进行传播。如今,网络除了作为一种交流、传播工具外,更是一种人性化的空间场域。目前,网络高速发展,一项事件可以在瞬间传遍整个校园,引起学生们的网络热议,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快速形成并不断扩大。校内外一切事件或政治规定,都有可能成为学生们产生网络舆情的源头。
2 河北农业大学网络舆情问题的现状分析
针对这一问题,在河北农业大学内部进行了有效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者积极配合,广泛参与,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9份,符合调查问卷的相关规程,达到了预期目的。共调查了10个问题(6个为选择,其余为自述),列举如下:
2.1 你每天累计上网时间是多少
此问题意在了解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根据调查,每天上网时间在1h~3h之间的占了45.94%,而2014年湖北首发阅读调查,据调查,在新兴媒介中,人均每天上网接触时间达49.11min,可见大学生上网时间远超人均的49.11min。显而易见,网络已经走进大学生的生活,研究网络舆情的影响迫在眉睫。
2.2 以下媒体你更喜欢关注哪类
此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众多现代媒体中,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媒体,网络关注度为80.60%,可见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2.3 你上网的目的是什么
在前2个问题的前提下,我们对问题进行了细化,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上网主要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此图不难看出,因为客观条件,通过网络浏览新闻事件,基本上是他们的首要选择,还能看出,通过网络进行社交活动更方便快捷,收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有将近半数学生会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半数以上同学会选择网上购物,通过调查发现以女生较多。
2.4 你最关心哪些网络舆情话题(可多选)
此问题很直观地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关心的问题都是与国家、社会和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大学生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还不够成熟,情绪易激动,很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负面消息的不良影响。
2.5 你认为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有多高
这个问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信任程度,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对网络的认可程度是很高的,基本信任的达到了65%,网络的公开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反映社会现实,但是不排除虚假信息的存在和影响。这一问题,明显反映出网络信息无论好坏,都对大学生的影响太大了。
2.6 你参与网络互动的方式是什么
该问题主要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互动方式,大多数仅是浏览,但有相当一部分会主动发帖或回复他人帖子。
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近年微博、微信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更让学生和网络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通过书面自述问卷调查也发现了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关注体育、娱乐的比较多,参与政治的意识不够强的问题。对于政府发布的信息和新闻类的消息,部分学生认为新闻是枯燥,“没什么意思”,甚至有少数学生觉得事不关己,这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应该得到更正。再比如,还存在随意发言,盲目跟风、吹风的现象,并且不在少数,学生在网络上发布的评论主要分为3种情况:一种是发泄个人情绪;第二种是表达自己的看法、疑虑或赞许等态度;第三种就是大学生会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民族问题等表达一些迫切的愿望。
3 高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对策
3.1 良好的网络外部环境非常重要
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引导,注重建立健全舆论体制、机制,完善行业、基础、内容等管理以及互联网安全防范和管理等协调联动的机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形成积极指导和法治管理共同作用的格局。同时各级政府积极发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督促建立相关的网络监管体系,开展各种网络舆情监控,加强网络法规和积极思想的宣传,为学生为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防治大学生思想被不良信息侵蚀。
首先,建立网络法制系统,让网络环境更干净。只有法治的制约和政府的监管,才能形成健康文明的舆论环境,当前我国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是重视的,但法制还不够健全,需要继续完善网络法规,遏制网络谣言,惩治造谣惑众者,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其次,公开信息要及时,让信息更透明。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多是由于信息不能及时公开,导致大学生误信谣言,导致猜忌和恐慌,这就需要政府公开信息要及时,消除猜疑,拓宽大学生信息渠道。
3.2 加强正确引导是高校当务之急
3.2.1 完善网络监控机制
联合学生团体,不断搜集学生的热点信息,尤其是可能会对高校,甚至是社会造成不稳定现象的负面舆论,组织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分析判断,建立相应的高校网络舆情收集、监控机制,遇到敏感信息,提前报警,做到应对及时,处理到位。
3.2.2 形成先进思想武装
目前大学生的网络利用率很高,主要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所以高校应该利用网络来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和规范,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念积极引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精心设计网络教育内容,不断的吸引学生关注这些网络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2.3 创建网络舆论引导团队
培养一批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可以包括思政教师、学生辅导员以及部分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主动出击,积极引导,不定时的进行思想引导、教育,同时对一些不正确的网络舆论进行纠正,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并化解学生的一些非理性的做法,逐步构建稳定、和谐的高校网络舆情环境。
3.2.4 提高学生的网络素质
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加入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网络成为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有力工具,使大学生从自我做起,净化网络环境,树立网络道德模范。
3.3 正确的网络舆情观是高校学生应有的素质
1)高校大学生要建立牢固的网络思想意识,不断的用正确的、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
2)高校大学生自身要加强网络道德素养,不断学习、积累各种专业知识,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做到对社会各界热点事件能冷静、正确、合理的进行评鉴,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凡事找依据,用事实说话。
总之,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会不断增强,高校要高度重视研究有效的引导对策,让大学生成熟地面对网络舆情,做有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秦秀清,刘婷.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96-97.
[2]罗新阳.大学生舆情预警机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6(4):55-58.
[3]梁友佳.当代大学生舆情引导机制研究——以广西部分高校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3.
[4]张俊明,刘韧,等.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及引导机制研究——以艰苦专业大学生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