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华
(安顺学院政法学院, 贵州 安顺561000)
贵州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战略
——以黔北地区为个案
刘永华
(安顺学院政法学院, 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文章以黔北地区的小微文化企业为个案,对发展背景、发展状况、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贵州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贵州黔北;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战略
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力量,小微文化企业是最敏感的文化市场主体。在活跃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创新、增加社会就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小微文化企业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党和政府针对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多种政策措施,以各种形式加大扶持力度。
一、当前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背景与趋势
1、党政重视,创新驱动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彰显了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重视,以及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加快改革,简政放权,为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搭建舞台。创新驱动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小微文化企业带来了新机遇。
2、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文化消费迅速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消费市场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发展,文化消费比重增加,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空间巨大。“近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都在15%以上,2013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万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7%”,[2]文化产业增加值稳步提高,文化消费迅速增长。文化市场的繁荣给文化企业主角——小微企业带来新机遇和新动力。
3、政策扶持加大,信息技术发展快
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委和贵州省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较为密集,对小微文化企业的鼓励和扶持力度加大,政策叠加效应将在未来五到十年显现,小微文化企业将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得到扶持和培育壮大。在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的背景下,小微文化企业将借力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好地与科技、金融融合,向内容数字化、消费分众化、文化产品定制个性化方向发展,轻资产性质的小微文化企业将增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交易将成为小微文化企业的重要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的交易与体验将更好地融为一体,小微文化企业的集聚将不再单纯依靠实体园区和基地。
4、空间广阔,规模更大,聚集效应更明显
从整体来看,小微文化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张,行业分布更加优化,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创新创意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将会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将从整体上得到增强,发展的质量效益将更加优化。随着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其孵化和集聚功能将得到体现,将会有大批小微文化企业入驻园区和基地,随着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大中型文化企业将会逐步增多,将带动相关小微文化企业的成长,呈现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黔北地区小微文化企业之发展现状
1、小微文化企业的基本情况
2014年黔北小型企业 450个,占比28.16%,微型企业1106户,占比69.21%;小型和微型文化企业共1556个,占全市文化企业总数的 97.37%,涵盖了该地区文化产业大部分行业,创造的增加值约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1.06%,可见小微文化企业已成为该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私营公司为主体,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市相对数量较多。从行业分布看,截至2014年,小微文化企业中,创意设计697个,娱乐业225个,印刷业131个,文化旅游业127个,工艺美术品生产69个(见表1)。
表1 黔北地区小微文化企业主要行业分布统计表 (单位:个)
通过对比分析,黔北小微文化企业在传统业态中所占比例较大,而在新兴文化产业如文化会展、艺术品、数字内容服务、动漫产业、软件开发、电子游艺等较少,不少行业还几乎是空白,如动漫,仅有奇利动画一家企业,艺术品的生产交易,只有十二家企业,该地区新型文化产业的培育任重道远。
2、小微文化企业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从立法层面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从政策层面主要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有关部委为贯彻落实这些政策而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等。
贵州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集中体现在《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对于重点扶持行业的微型企业,“安排5人及以上人员(含创业者)就业的,实际货币投资达到10万元即投资者出资达到10万元后,政府给予5万元补助,给予15万元的税收奖励,给予15万元额度的银行贷款支持。”[3]
各种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政策,促进了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使黔北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保持了强劲势头。例如落实微型企业申办零规费政策,办理过程中,凡是属于行政、事业性规费一律免收,这促进了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目前,黔北地区扶持的民族手工艺品加工、软件开发、创意设计三个行业的微型企业共计904户,获财政补助资金共计4197.2万元,获税收奖励102.058万元,获贷款支持3513.2万元。其中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微型企业206户,软件开发微型企业186户,创意设计微型企业512户(见表2)。
表2黔北地区扶持的小微文化企业享受政策情况统计表
(单位:个/万元)
3、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水平
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3年末,全国共有小微文化企业77.3万个,占全部经营性文化企业的98.5%,其中小型企业16.8万个,占21.4%;微型企业60.5万个,占77.1%。吸纳就业人员979.9万人,占全部经营性文化企业的63.3%,实现增加值约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小微文化企业占文化企业总数都在80%以上,文化产业GDP比重超过5%。”[4]
根据贵州省文改发展办对外发布的数据,“2014年全省共有文化企业9226个,其中包括539个国有企业,其余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等大部分为小微文化企业,2014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96.85亿元、占GDP比重3.21%;黔北地区文化企业共1598户,占全省的17.32%,增加值54.94亿元,占GDP比重2.93%,”[5]未达全省平均水平。
三、黔北地区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经验和问题
1、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经验
把握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良好机遇。落实小微文化企业的优惠政策,优化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使小微文化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探索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在财税支持、税费减免、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有政策遵循,有工作机构和操作程序,促进了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选择小微文化企业扶持的重点。大部分县市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培育文化旅游的小微文化企业,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大力培育工艺美术品加工生产;中心城区结合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智慧城市来创建,大力培育科技类小微文化企业,结合居民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休闲娱乐型小微文化企业等。
大小兼顾、相互促进。重视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又统筹小微企业,促进其茁壮成长。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支持创业创新,增强了从业人员成就感,为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2、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困境
小微文化企业整体上呈现小、弱、散、短的现象。突出表现在:(1)行业发展不平衡,娱乐行业如网吧、乡村旅游等在整个小微文化企业中占比较大,但文化会展、互联网服务等型小微文化企业不多,有的行业还是空白。(2)小微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生产经营水平不高、成长能力不强的问题,不少企业业主眼界不宽、素质不高,经营管理不佳,生产销售方法守旧、渠道单一,运用互联网思维、树立新的营销理念、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等发展能力较弱。大部分微型企业从节约成本等方面考虑,不愿聘请专业财会人员建立财务制度,经营管理不规范。(3)创新创造能力不高。文化创意理念难以提升,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结合,通过创意和新的技术手段生产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仍是黔北地区文化产业最大的缺口。(4)集聚程度不高,小微企业之间抱团发展不够,普遍单兵独战,进园区、进基地困难大,配套服务跟不上,产业链难以延伸,行业组织要么未组建,要么组建后发挥不了凝聚作用。(5)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理念先进、创新能力强、技艺精湛的创意设计队伍,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不多,缺少复合型人才和能够团结带领本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各级党委政府在优化发展环境,扶持小微文化企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1)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不完善,小微文化企业在获取信息、享受政策优惠、研发生产营销产品、打造企业品牌等方面还不顺畅。宣传不够,企业和社会知晓面有待扩大,尤其是微型企业对其知晓度普遍不高。(2)有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基层职能部门及具体执行人员理解政策的能力不一致,在操作中容易走样。(3)对部分行业及企业的监督管理不科学,部门之间管理权限划分不明确,导致政府越位或缺位。(4)一些行业调整政策对企业和市场影响较大。比如网吧经营全面放开,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待实践中检验。(5)对于部分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需求保障不力,在用地、用电、用水、用工等方面出现困难。尤其是融资难问题,尽管国家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但落地难,多数小微文化企业难以享受信贷融资方面的支持。(6)各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统计口径不统一,统计工作开展不尽人意,底数不清,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有待提高,基础资料不齐全,难以提供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参考。
四、黔北地区小微文化企业之发展战略
1、 加强宣传,提高服务水平,落实扶持政策。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以及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宣传、指导等,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落实小微文化企业优惠政策,加强示范宣传,激发创业热情。多措并举,提升工商、税务、人力资源、财政等各职能部门服务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细化职责,优化办理流程,缩短评审时限,完善考核督查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提升履职质量和效率。
2、完善政策体系、抓好项目实施和人才培养,加强对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将小微文化企业作为当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成立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建立健全调度、协调、督查、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小微文化企业出生率、成长率。配套各级政府的相关普惠政策,结合黔北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并且进行制度创新,走出自己的特色。建立重点项目库,进一步培育重点企业和行业,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和落地实施。将小微文化企业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加强对小微文企从业人员经营管理的能力培养,增强培训实效。
3、搭建孵化成长平台,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增强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实施以大带小工程,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对小微文化企业的吸纳作用。加快园区和基地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小微文化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协调发展,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吸纳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情况作为评价其运营效果的重要内容。中心城区等有条件的县(区、市)至少要规划建设一至两个小微文化产业园区或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平台。建立一批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平台(虚拟园区)。创新营销理念,充分运用电商平台等拓展经营领域;以电商、物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形式,提升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信息化水平。组建各类行业组织。有条件的县(区、市)成立小微文化企业联盟,办好相关网站和社交平台,完善有利于促进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整合资源与小微文化企业产学研合作,搭建完善的服务平台。
4、强化融资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破解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县一级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将一半以上向小微文化企业倾斜,市级支持县级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原则上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实好国家关于融资和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财政金融扶持,用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税收奖励等形式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扶持力度,推动信贷工具更好支持和服务小微文化企业。进一步扶持小额信贷公司和担保中心等中介担保组织建设,探索通过担保再担保平台,建立小微文化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有发展潜力的小微文化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等解决融资问题。拟定小微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质押托管、品牌评估等办法,进一步拓展多种方式的融资业务,对重点项目和企业加大信贷支持。
5、推动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小微文化企业的优化升级。制定小微文化企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的配套措施,推动小微文化企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引导国家和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骨干企业与小微文化企业建立协作关系,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支持各地实施一地一品牌战略,推动有特色、有潜力的商品进行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等注册,着力打造一批有本地文化特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认真总结发展经验,重视创业创新典型的发掘培育和成功经验的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观察者网站,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5_03_17_312511_1.shtml,2015-03-17.
[2]文化部·近十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15%[EB/OL].人民网天津视窗,http://cul.022net.com/2014/194/30/0722103508714700.html,2014-07-22.
[3]贵州扶持微型企业个人出资达10万政府补助5万[EB/OL].中国广播网,http://gz.cnr.cn/gzyw/201203/t20120315_509289937.shtml,2012-03-15.
[4]苏丹丹·政策利好-小微文企发展正逢时[N].中国文化报:2015-05-06(6).
[5]民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贵州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EB/OL].多彩贵州网站,http://www.dcgz.net.cn/article-207-1.html,2015-07-18.
(责任编辑:郑朝彬)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on Small-Micro Cultural Enterprise in Guizhou——A Case of Northren Guizhou District
Liu Yonghua
(The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561000, Guizhou,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for the small micro cultural enterprise in Northren Guizhou, combined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depth for the small and micro cultural enterprises in Guizhou.
Key words:Northren Guizhou,Small micro cultural enterprises,development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6-03-20
作者简介:刘永华(1982~),男,贵州晴隆人,安顺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3-0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