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果英
摘 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许多中学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通过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散思维和数学灵感,阐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思维;观察力;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24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和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具有无穷的威力,具有令人醉心的魅力。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思维“体操”的基本功——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培养数学思维习惯,激发数学思维情趣,营造数学思维氛围。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冲破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创造性地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意培养观察力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因此我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
1.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自然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悬念美、意象美、逻辑美、奇异美以及数学思想美、数学家的情感美,在美的享受中启迪人们的心灵,引起精神的升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美,自然而然地学生就会被吸引,就会去观察它。
2.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时,我运用十多付扑克牌,在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游戏中完成。还有“彩票问题”“七巧板”“积木”包括赋予了数学意义的一些体育竞赛等都可以恰当地引进数学课堂。
3.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公式定理等能简单化的尽量简单化,把字母符号尽量变成学生熟悉的,让学生自己在练习中找到规律,总结出我们要学习的公式定理,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从学习中找到了成功的快乐,明白“我原来并不比别人差”。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
思维过程有了想象的参与,智力才能得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一个好问题的提出是吸引注意力、培养想象力的关键。例如,我在讲函数的奇偶性之前,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对称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些。”大家开动脑筋,发挥想象:街道两旁的路灯、鸟的翅膀、人的眼睛,两双手等等。教师总结本节课: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就容易,学习起来就轻松,而且印象非常深。
三、注意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按照课本上的解法讲解例题后,学生往往不满足于现成的解法。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敢于标新立异,使思维沿着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种观点去思索 ,全方位地寻求多样的、变异的、独特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能开发学生智力,活跃思维,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对相关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素质。
多题一解就是训练学生“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利用同一种、同一类方法,或同一个性质、定理、规律,解决多种(个)同类例题的统一解题方法;或者由各种不同的特殊条件,通过类比、归纳、总结出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
总之,一道例题讲完之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对例题探索获解的思路、每种解法、各种变化、同类问题的统一解法等,要进行思考、总结(即一题多思、一题多想)。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思维品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在学习的迁移中得到提高。
四、注意培养数学灵感
在解答数学难题时,许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尽管从多角度,用各种方法去进行探索和研究,但百思不得其解,可正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灵感出现了,从而创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的境界。数学中的灵感思维是在研究数学对象百思不得其解时,由于受某偶然因素的启发,突然产生顿悟,头脑中一刹那闪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成果;是长时间攻研某一数学问题逐渐达到饱和,并达到高潮时闪现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教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只是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培养数学灵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学生多收集信息,瞬时的灵感是以必要的知识储备为基础。
2.引导学生勤奋思考,灵感是艰苦劳动在思维中产生突变的结果。
3.帮助学生创设数学情境,情境是灵感产生的磁力场。
4.提示学生捕捉灵感机遇,灵感突如其来,转瞬即逝。
5.强调学生注意放松身心,身心放松是产生灵感的有利时机。
总之,数学是一门滴水不漏的学科,需要我们去创新、去发现、去总结,只要我们具有创新思维,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