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锡强
粮食加工企业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大有可为
文//龚锡强
在我国粮食“高产量、高库存量、高进口量”的“三高”背景下,粮食加工企业似乎走进了前所未有的漫漫“寒冬”。无数的粮食加工企业经不住冰霜而沉沦,少数企业苦苦支撑、勉强度日。在如此环境之下,2016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无疑给粮食加工企业注入了强心剂。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粮食加工企业介于粮食再生产的中间环节,连接农业的第一产业和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中央作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为粮食加工企业度过漫漫“寒冬”,走向明媚的春天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粮食加工企业根源于农业,没有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没有粮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粮食加工企业之所以缺乏活力,在低廉进口粮食的冲击之下无可奈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为第一车间的粮食生产不适应市场需求,如生产高档、专用面制品,就不得不进口国外的优质小麦。
在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十二年增产丰收的形势下,人们对于粮食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转向到健康、营养型。健康、营养的粮食不单是加工企业加工出来的,还是农业生产产出来的。只有紧盯粮食生产,才能够得到优质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粮食产品。
要得到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优质粮源,粮食加工企业就需要与种粮农民订立契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订单农业”。市场需要什么品种,粮食加工企业就与种粮农民签订什么品种的生产订单。其收购价格要高于市场价,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
当今时代,农村劳动力紧缺,耕地流转在不断加速。粮食加工企业要抓住时机,有序流转耕地,开展粮食集约化、规模化、优质化生产,实现粮食产加销一体化。
经营属于大宗商品的粮食,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粮食加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采取众筹等办法,在粮食生产之前就广泛吸引消费者“提前预约”消费,筹集资金。这样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粮食增值增效,关键在于精深加工。只有精深加工,才能“吃干榨尽”,才能使粮食成倍增值,才能使粮食加工企业有能力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进而促进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不断提高种粮收入。
粮食加工企业要发挥优势,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要舍得财力投入。作为粮食精深加工的硬件,粮食精深加工设备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粮食加工企业看准项目之后,要果断下定决心,购置一流的加工设备,奠定发展的基础。
在现今粮食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格局下,有能力的粮食加工企业要不失时机,采取兼并、重组等办法,壮大企业实力。有些粮食加工企业虽然总体上不占优势,但是在某些项目上却有独到之处。对于有精深加工项目的企业,可以采取兼并的办法,将其独到之处“拿来”为我所用;针对初加工过剩的企业,可以采取重组的办法,发展新的精深加工项目。
科技是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的“硬支撑”。粮食加工企业要学会借助外力,提高粮食精深加工的科技含量。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发展新项目,开发新产品,还要广泛引进科技人才,培养一支稳定的粮食精深加工科技队伍。
粮食加工企业连着第三产业,满足消费者的终极需求,是粮食加工企业的目的所在,也是粮食加工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在物资丰富的时代,消费者与生产者同样都存在选择性。根据消费心理学原理,在这样的时代,消费者存在“可诱导性”。
撇开物资匮乏时代不说,以往的粮食加工企业对消费者需求普遍存在被动性。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生产什么产品。这种被动状态,直接导致了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是落在消费者需求的后面,企业的经济效益如蜗牛般增长缓慢。主动应对市场,就要运用好“可诱导性”原理,引领消费。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粮食加工的品种太少。日本已经开发的大米品种达300多种。产品包括方便食品、调味品、营养品、化妆品等。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美国,大豆加工制品达到12000多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仅添加大豆蛋白的就达2500种。
粮食加工产品品种少,意味着潜在的市场没有打开,也预示着有广泛的开发空间。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要充分运用展示会、品尝会等会展形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工具,全方位、多层次开展营销,引发消费者新的消费欲望,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从一定的意义上看,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固然重要,但是售前、售后服务工作更加重要。再好的产品,如果服务不到位,同样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因此,企业不但要有一流的、不断创新的产品,更要有一支精干、高效、热情、周到的服务队伍。只要消费者有需求、要求、诉求,就要在第一时间回应,给消费者满意的服务。如此,粮食加工企业就会迎来灿烂的春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蒸蒸而上。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