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学改革,培养建能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

2016-07-14 07:02唐中华

唐中华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立足教学改革,培养建能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

唐中华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攀升,用人单位迫切需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现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手段所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根据多年建能专业教学实践的经验,对该专业教学现状和社会需求单位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围绕该专业培养目标,从课堂和实践教学方法等多个环节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关键词】建能专业; 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实用型人才培养; 教学过程改革

健康、能源、环境是人类备受关注的三大主题,建能专业与这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保护、建筑节能等问题是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原来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与“燃气工程”两个专业合并重组而成“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2013年又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能专业”)。近二十年来,有近20万名建能专业毕业生走出学校,挑起了我国建筑行业水、暖、电、气及建筑节能等领域的担子,成为建筑行业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要求的提升,减少矿石能源消耗、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保护地球环境等课题已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的大方向,这关乎人类可持续与健康发展的伟大事业,需要一大批思想素质好,专业素质高的建能专业人才去实现。这就给建能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能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

2013年4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建能专指委”)将原来的“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根据“建能专指委”的教学指导意见,建能专业将原来的三个培养方向拓展到五个培养方向:暖通空调方向、建筑给排水方向、燃气方向、建筑节能方向、建筑电气。

(一)现行的建能专业培养方案有许多的不完善之处

第一,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培养方案里课程设置多年不变更,或者没有新意,有的内容已不适应当前专业发展需求。具体表现:课程设置暖通空调方向偏重,非暖通空调方向偏弱,特别是建筑电气和建筑节能方向课程设置显得单一,而从市场需求看,这两个方向人才需求量很大; 第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科学,内容也不能适应专业拓展的需求。具体表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设置与市场脱节,学生与专业对口单位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够,没有与生产、设计和研发等对口单位进行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见识面狭窄,专业规范只停留在书本上,建能专业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就不能尽快上手,需要很长的时间跟师傅学,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不强(这也是造成招聘单位不看好应届毕业生或者造成应届生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也没有跟上社会需求。第三,通识教育要求不够。具体表现:过分强调专业课程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知之甚少,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需求;通识教育学分低和教学环节粗放,造成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只是把它作为完成学分应付,没有达到拓宽口径,增加知识面的通识教育初衷。

(二)课堂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性

多年教学习惯和一些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单纯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教学主要特征,教师围绕书本讲,学生听;教师只把怎么教放在教学的首位,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怎么学,学后怎么用上。这就是多年不变的“注入式、灌输式”的单边教学方式,有的老师把课堂教学环节单纯的理解为传授知识,把知识本身看得太重,这样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是独立思考问题、实践训练和开拓创新能力跟不上。

(三)轻视实践教学环节

我们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还是贯穿着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理念,实践教学环节在组织上显得随意,松散,有的甚至成为摆设。例如实习环节,由于学生人数多,加上有的生产单位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即使联系一个生产单位或工地,也是走马观花的看一下就算完成了实习教学任务,没有达到把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有效对接的实习目的。即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量够,因人太多也只能应付了事。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教师都没有过硬的、定量的考核指标,造成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不太重视,只是应付,拿到学分就算完成任务。

(四)应试教育给建能专业学生带来的困惑

大学生都是通过小学到高中的梯级应试教育考入大学的,他们已经习惯接受“填鸭式”学习方式,习惯按照“老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学”的被动学习方式,思路也是按照老师思维轨迹,不做拓展思维。在“重教轻学”的思想影响下,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技能,忙于应付各种理论课学习和考试,对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目前大学生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大多数是根据分数选择的,很少有根据兴趣而选定,所以他们对专业的了解很模糊。有的甚至认为建能专业不如土木和建筑等当下热门的专业,盲目的排斥自己的专业,体现在学习兴趣减弱,想转专业的学生也大有人在。

二、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并且要求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一)突出专业特色,制定合理的建能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的教学指导,培养方案是否全面科学对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必须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开设更加科学实用的课程,所以要建立一个高起点的交流沟通平台。第一,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其他设计院、建筑公司、安装公司、建委或国土局、房地产企业、暖通空调生产企业等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请他们参与到我们的培养方案制定中,与他们一起讨论,如何设置更科学,更适合于用人单位的完善的培养方案,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把他们的意见作为我们设置专业课程重要的借鉴和参考。第二,多参加一些较高级别的专业教学成果的研讨会,获取一些专业培养方案的信息。第三,组织一支专业团队,定期对本专业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回访或到基层单位,听取他们所从事实际工作时,最需要和最能解决问题的知识是什么?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设置一些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让感兴趣部分学生选课)。第四,对于新增加的几个专业方向(如建筑电气方向、建筑节能方向、燃气方向)要做全方位的调研,开设一些既符合专业特色,又能够为学生就业做知识储备的选修课程。第五,聘请建能专业方面的权威专家,对专业建设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多借鉴有突出特色办学学校的专家来指导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甚至请国外专家来指导。

其次要把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培养方案的重头戏,建能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培养和提高。第一,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使得学生有更多时间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体验、消化,例如:对制冷机房中的制冷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分水器,集水器,阀门阀件的连接等,作为实训课,要求学生通过实习的现场描图,课程设计的画图,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计算和画图,来建立制冷空调系统中制冷机组与两大水系统,末端设备的立体构架关系,达到深刻认识制冷空调系统的复杂关系,学好这些专业知识。第二,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外,应拓展内容,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配置适当的专业设备,先从认识专业设备开始对本专业进行了解,迅速建立起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概念。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锅炉房,通风机房(有的学校还有空调制冷系统),防排烟系统,地下车库通风系统等,用现场教学的方法建立专业课的感性认识。第三,与生产企业、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开展实质性合作,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这些实习基地里,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到生产、设计、管理等单位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一方面对专业增加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动手的机会,反过来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年的教学得知,在学校学习期间,理论知识学习不是特别突出的学生,但是动手能力强,实践课程优秀的学生,思维比较开阔,毕业后专业道路很顺畅,走得很远,很多已经开拓出了很有价值的事业。反之则事业平平。将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量化,使得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第一,制定实践教学环节中完成定量的学习指标,不局限于只写一篇实习报告就完成了实习任务,不局限于只写实验报告就完成了实验任务,可以要求他们做简单的系统或单体设计,也可以要求他们做模型(如风管、法兰盘、阀门等简单的动手操作);第二,增加实践课程的答辩、讨论、争论教学环节,让学生从中受益。

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拓展相关的课程,完善培养方案,见下表1:

表1专业方向拓展相关的课程

方向课程设置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燃气建筑节能暖通空调理论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建筑供配电、变频器技术、楼宇安防和消防技术、智能设备综合布线、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基础、物业管理等选修课程。水处理工程学、水泵及水泵站、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水工程经济、建筑节水工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选修课程。燃气工程、燃气工程施工技术、燃气输配、工程测量、运筹学、油气管道运行模拟、能源经济学、项目管理等选修课程。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冷热电一体化、能源概论、能源经济管理、能源生产控制、建筑节能概论、建筑构造、绿色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原理及技术、建筑能源利用与管理、建筑能效评估等选修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电工技能与训练、电路实训、电子技术应用实训、综合布线技术实训、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实训、建筑智能化实习等选修课程。管道工程安装实训、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水质分析实验及课程设计等选修课程。燃气供应工程课程设计、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燃气输配课程设计、燃气及燃气具测试实验、燃气工程监理实训、燃气管道安装技能实训、燃气相关企业参观实习等选修课程。节能工程经济分析课程设计、房屋构造课程设计、建筑物理课程设计、建筑耗能与节能设计课程设计等选修课程。对于暖通空调方向课程,绝大多数高校的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多较为完善,不再赘述

同时,还要加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又叫素质教育),是我国对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模式导致的太专业化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一定要体现出来。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基础性、学科交叉综合性、多方面互补有效性较强的知识课程,促使学生具备适应今后快速变化社会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学教学分为两大块,教师教学和引导学生自学,两者都不可忽视。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之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 课堂上,要构建以学生独立思考和师生互动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上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关系。第一,改变传承式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与“学”互动中,应强调以“学”为本,以“学”为主理念。树立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第二,主张学生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好每一门功课,激励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第三,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采取启发、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领悟知识可能在某方面的不确定性,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质疑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师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为有学生参与的“多言堂”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上随时与学生互动,随堂讨论,强调听讲、思考和提问,淡化课堂笔记。把下次课要讲述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请他们预习并梳理提出问题,正式上课时用几分钟时间请学生预讲或提问,在听课时带着问题听课,就能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第二,教学中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希望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氛围下教学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参与教学改革。第三,结合所讲理论,课后除应布置作业外,还应该布置一些思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实践教学有关系,对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做一些独自思考,这样对一些动手能力强,不仅限于学习书本知识,还结合实际知识的学生有很好的拓展作用。

2. 重塑实践教学的地位。建能专业是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创造性都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有足够的实践环节,培养和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动手能力,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都要认真落实,对学生要进行认真严格的考核,制度量化、越细越好。例如开设完备的实验课:第一,要按照课程的要求编写完备的试验大纲和实用实验教材;第二,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对专业具有自主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改变那种实验课随堂上和学生模仿老师动手实验的模式,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自行选择实验方法,甚至于自己开发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只要能够达到实验要求和目的就可以;第三,每个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做实验,可以设计每个学生做不同的实验,严禁一些学生实验时不动手,到时抄一下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或者把别人的实验数据修改一下就算完成了任务;第四,严格考核,教师要对学生做出的实验过程和报告严格考核,规则越细越好。

3. 构建完善的实习体系。第一,调整实习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例,为学生动手实践创造条件;第二,制定完善的实习大纲,并认真落实到位;第三,加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讲到一些与实践相关的理论课时,将课堂拉倒生产单位或施工现场做现场教学,效果良好。

4. 让建能学生参与各种专业设计大赛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第一,鼓励学生参与国家各级机构组织的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例如人环奖、暖通空调设计大赛、蓝图杯、艾默生设计大赛、美的空调设计大赛等,对于成绩良好学生的给予奖金或直接保研等奖励措施;第二,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兴趣,加大产学研力度,采取项目教学法,多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5. 让建能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建能专业课程设计有冷热源、通风、空调、供热、建筑节能等,一定要多用生产实际课题做这些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比老师现成的假象题目更有意义,部分备选题目如表2所示,要求用某单位的真实题目做,每人一个题目,学生假期去收集资料。成绩确定,按照图纸30%+说明书30%+答辩40%(这一项一定要邀请生产单位工程师参与)等综合构成。

表2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题目确定方法

方向内容冷热源通风空调供热建筑节能课程设计备选题目蓄冷空调工程、蒸汽压缩式空调工程、吸收式空调工程、燃煤锅炉热源设计、燃气锅炉热源设计、燃油锅炉热源设计等酸洗车间或镀膜车间通风工程、防空地下室通风工程、机加车间除尘系统设计、厨房通风系统设计、水泥厂除尘系统设计等独立除湿空调系统设计、家用独立新风引入空调系统设计、太阳能空调系统设计、纯空气空调系统设计、纯水空调系统设计等车间蒸汽供热系统设计、高温热水供热系统设计、低温热水供热系统设计、地板辐射供热系统设计、吊顶辐射供热系统设计、吸收式供热系统设计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光伏别墅建筑一体化、住宅绿色建筑设计、新疆风能应用于建筑发电设计、烟厂地源热泵设计等毕业设计备选题目使用太阳能、风能、地源热泵、蓄冷空调、吸收式、普通冷热源等类型的综合设计题目

三、结论

培养合格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建能专业人才是本专业办学的最终目的,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理论和实践教学,建能专业培养人才必须进行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使学生有学习兴趣,有学习动力,才能使他们主动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更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建能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唐中华,韩如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探讨[J].暖通制冷空调,2014.10(6)53-56.

[2]唐中华.课堂教学互动方法研究[J],高教研究,2007,12(1):24-26.

[3]梁颖,等.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489(20):44-47.

[4]干洪,徐大奇.更新质量观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454(3):52-55.

[5]苏志武. 深化课堂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12,486(17):10-14.

[6]彭林,顾涛.大学人格培育之路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262(6):22-25.

[7]刘晓君,姚继涛,等. 建立适应型建造业发展的专业链群[J].中国大学教学,2012,259(3):43-45.

[8]李延保.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13,239(7):19-23.

[9]蒋红池,马媛. 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及其经验观测维度的比较分析框架[J].比较教育研究,2012,268(5):43-45.

[10] 刘保存. 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的重要推动力量-评《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的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11,254(3):86-90.

[11] 陈小虎.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中十个困惑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287(7):11-15.

[12] 张莉,曲振涛,鲁啸军,章刘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488(19):62-64.

[13] 李松林. 实行深度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491(22):36-38.

[14] 唐中华,郭涪岷.浅谈暖通专业英语学习方法[J].暖通制冷空调,2010.6(9)17-19.

[15] 唐中华.课堂教学中互动方法的实施策略[N].西南科技大学报,2006.9(第二版).

[15] 唐中华,等著.室内热环境实验研究与能耗分析[M].科学出版社2014.3:35-55.

Buildi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applied Talents Training,Based on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TANG Zhong-hua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code,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Abstract: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The talent demand of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major is rising year by year, employers need high quality professionals urgently.using the curr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teaching means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already can’t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complete the goal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According to many years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 writer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major teaching status and empoyers’demand,and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teaching reform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link from multiple links such as classroo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surrounding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rget,and will explor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Building environment;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Engineering-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eaching innovation

收稿日期:2016-04-23

作者简介:唐中华(1960-),男,重庆开县人,教授。研究方向:暖通空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16)04-00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