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江西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2016-07-14 01:15□熊
职教论坛 2016年10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熊 花 黄 弘



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江西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熊花黄弘

摘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江西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形式结构及区域结构来看,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江西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江西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延伸层次结构、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形式结构、优化区域结构,努力适应并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高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江西高职教育;比较优势

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供给过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这个背景下,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就成为江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功课,形塑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因此,江西高职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大势,主动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需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高职教育供给结构对产业结构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实现供给同需求有效对接和匹配,推动高职教育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整体提升。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应有之义

(一)江西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已被各国的经济发展所证实。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第一产业的占比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从“一、二、三”逐渐向“三、二、一”转变,二、三产业已逐渐成为江西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江西省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产业发展呈现出第一产业持续走低,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见表1)。

表1 2011-2015年江西三大产业比重

从表中可见,“十二五”期间,江西省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了1.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稳中有降,下降了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有所提高,5年间提高了7.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江西三次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从2010年的35.6∶29.6∶34.8转变为2015年的30.8∶32.2∶37,第三产业自2011年开始就成为吸纳社会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并呈逐年增长势头。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江西省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工业层次不高与结构不合理并存,核心竞争力产业、科技创新型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产业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以农业为例,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江西粮食不断外调,优质蔬菜、生猪和水产品供给珠三角地区,但缺乏上档次、有影响力的高端品牌。

(二)江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浙江、广东等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浙商回归等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转型浪潮中,江西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一是要用好特色产业优势,以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为导向,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出发,集中力量培育壮大特色新兴产业,下大力气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LED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及航空、汽车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二是要用好生态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丰富和提升“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打造全国重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涵盖绿色食品、中医养生、度假休闲、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大健康产业。三是要充分发挥毗邻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区的区位优势,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吸引更多高端产业来赣投资、高端人才来赣发展,推动研发设计、文化创意、商务咨询、节能环保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

二、当前江西高职教育结构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

(一)江西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是事关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也是关系民生就业的现实问题[3]。近年来,江西始终把加快高职教育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力地支撑了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据统计,2015年江西省高职院校共55所,占全省105所普通高校(含民办高校)数量的52.4%,在校生规模达到了41.87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 91.64万人的45.69%。在国家有关部委对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进展情况综合排名中,江西省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综合评价位居全国第六,其中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200所国家示范 (骨干)学校综合评价排名位居第八。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和发达省份相比,与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相比,江西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产业结构与高职教育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程度不够,技术工人特别是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数量短缺,严重制约了江西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江西高职教育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分析。高职教育办学层次应定位于含有专科、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层次,但目前我国仍以大专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江西高职教育也是主要以三年制专科层次为主,缺乏应用型本科和专业研究生层次,并且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研究生之间不能有机贯通、有效衔接,从而导致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高职院校学生 “不愿读”。职业院校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强、成长道路狭窄,降低了职业院校的吸引力,而社会也普遍认为读高职没有前途。二是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模式等同产业发展实际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三是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并存。各地的调查显示,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另一方面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随着江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生产方式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将替代传统产业,第三产业将异军突起成为支柱性产业。与此相适应,江西就业结构也将随之改变,社会对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人才规格层次的需求也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构建起中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齐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2.专业结构分析。江西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较为丰富,种类也较多,但专业结构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专业设置布点多且同质化问题突出。截止到2015年7月,江西省55所高职院校中,有50所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专业,占比达90.9%,有 45所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占比达81.8%。相似专业重复布点明显,如“计算机”相关专业布点数139个、“营销”相关专业布点数69个。不少院校为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纷纷开设物流相关专业,但师资力量、教学硬件设施等跟不上,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特色专业“叫好不叫座”。如江西某职业学院是江西唯一一所培养纺织类技术型人才的公办高职院校,相比物流、机电类专业而言,现代纺织技术、整染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等品牌专业似乎不被学生青睐,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窘境[4]。三是与新业态相关的专业设置少。江西是国内光伏大省,产量规模位列全国三甲,拥有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生产企业——赛维LDK,而江西高职院校开设与光伏等新能源相关专业的学校仅4所,占比仅为7.3%,比例较低。

3.形式结构分析。高职教育形式结构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公办与民办。传统的高职教育办学主体一般都是单一模式的国有公办,随着江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西省就开始探索多种办学模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办学,提倡多元投资、多元办学体制,发展了一批民办高职院校。截止到2015年12月,江西省共有高职院校55所,其中公办高职院校有43所,占比为78.2%,而民办高职院校仅为12所,占比为21.8%。目前江西高职教育的形式结构总体表现为以国有公办为主,虽然民办高职教育提高了江西高职教育资源总量,推动了江西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相比,江西省还存在品牌效应不高、投资主体比较单一等问题。

4.区域结构分析。江西省高职教育区域分布极不均衡,过于集中在赣北地区,赣中和赣南分布很少(如表2所示)。在江西省55所高职院校中,赣北的8个城市共有50所,占总数的90.9%,其中省会南昌市独占鳌头有30所,占总数的54.5%,而除赣北外的其他地区拥有高职院校共计5所,仅占总数的9.1%。同时,江西省的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2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全都分布在赣北地区。因此,赣中赣南地区高职院校少,办学条件弱,教育水平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因区域分布的极不均衡,直接影响到江西省高职教育发展的平衡性与教育公平,对江西区域经济的发展乃至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都非常不利。

表2 江西省高职院校区域分布情况统计表

三、加快推进江西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与经济发展结合最为紧密、承担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职业教育,当然也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江西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交互式发展成功经验基础上,加快推动职业教育在办学方向上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在人才培养上向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转型[5],通过延伸层次结构、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形式结构、优化区域结构,努力适应并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高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无缝对接。

(一)延伸层次结构,完善江西高职教育体系

在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高职教育都担负着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学历层次涵盖了预科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职业层次覆盖了高级“蓝领”、“银领”、“金领”整个应用型职业岗位。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德国的“双元制”职业院校、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日韩的短期职业大学等。江西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延伸高职教育层次结构,完善高职教育体系。一是积极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进一步扩大江西中职与高职“3+2”人才培养试点、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联合培养试点范围,开展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适时开展中职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贯通培养试点,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研究生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和“天花板”,从而努力打造上下贯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二是在高职院校适度开设少量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选取部分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高职院校,因校制宜地选取其优势品牌专业,进行少量本科层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试点,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同时也可满足本校学生专升本需求。三是引导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普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及目标与高职教育很接近,办学定位强调应用性、区域性及行业性,培养过程强调实践动手能力,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着良好的办学基础和教学条件。因此,从应用型普通本科教育层次中分化出应用技术型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是破解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想途径,条件好的院校可以试点探索高职研究生教育。如此一来,既可充分整合江西现有高等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层次合理、科学定位、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又能充分满足江西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目前,江西省已遴选景德镇陶瓷学院、南昌航空大学、新余学院、宜春学院等10所高校作为首批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试点院校。

(二)调整专业结构,因地制宜匹配产业结构

江西高职院校应主动与江西产业转型升级所导致的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根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现状、支柱性产业的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专业设置,主动对接所在地区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6]。一是整合归并部分不良专业。高职院校应对设置布点多、同质化问题突出、招生困难、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进行整合归并,有的专业甚至可以直接取缔,为开设符合现实需求的特色新专业腾出空间。二是大力发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往往与行业密切相关,比如农林、水利、纺织、光伏、陶瓷等专业,高职院校通过加大特色专业建设力度,为区域产业量身定制,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校企合作、优先推荐就业等途径,形成联合办学、合作育人、多方共赢的局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办学迈进。三是开设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新专业。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敏锐把握所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特别是瞄准战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产业、先进装备制造、锂电及电动汽车、文化暨创意、绿色食品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开设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新专业,为所在区域和行业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创新形式结构,构建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江西高职教育要转变现有的办学形式和管理体制,加大对民办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构建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一是转变公办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目前江西省公办高职院校基本都是政府下单、政府买单,办学模式较为固化,不利于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应改革公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灵活采取承包制、股份制、校企联合制等多种形式,拓宽高职教育的经费来源,特别是引入企业参与,可以有效实现教学与产业相结合,达到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强化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二是大力扶持民办高职教育。政府要充分认识民办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创新民办高职教育分类管理机制,确立民办事业单位性质,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高职教育的投入,切实保障民办与公办高职教师同等待遇。同时要强化民办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提高其办学自主权,依法规范其办学行为,从而为民办高职教育提供一个公平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民办高职教育,形成公办与民办高职教育科学定位、互补发展的办学格局,强化各自特色,打造品牌效应。三是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高职教育有一个非常好的独特优势,那就是与行业对接紧密。江西高职教育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发展非学历教育,面向社会承接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为所在区域行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办学效益。

(四)优化区域结构,推动高职教育均衡发展

要推动江西高职教育均衡发展,对高职教育区域结构进行优化是必由之路。一是政府要加强对高职教育的统筹规划。江西省政府要从全省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好职业教育的区域分布,引导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特别是要加大对赣中赣南地区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等多种途径,切实解决这部分地区高职教育办学人财物等方面的困难,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扶贫脱贫中“最后一公里”作用[7],有利于加速实现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高职院校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江西高职教育要从国内外高职教育办得好的院校引进高职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为江西省高职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增强高职教育发展动力,同时还要主动走出去,积极学习一流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江西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省内外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通过互派师生、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等方式,快速提升自身为行业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三是赣中赣南地区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赣中赣南地区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努力提高自身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主动对接区域特色产业,加强与区域龙头企业的合作办学,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拓展办学领域,同时主动配合政府和企业承接非学历人员培训,提升办学效益的同时,为所在区域的扶贫脱贫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 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2]李虹霖.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N].人民日报,2016-2-4.

[3]何剑波,王珍.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16(1):26-29.

[4]刘斐.江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低水平同质化 影响人才培养[N].江西日报,2015-7-21.

[5]游心仁,谢逢春.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分析[J].教育观察,2016(3):119-121.

[6]徐莉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3):5-8.

[7]张文凌.职业教育如何在脱贫中发挥“最后一公里”作用[N].中国青年报,2016-1-31.

作者简介:熊花(1975-),女,江西靖安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黄弘(1963-),男,江西高安人,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人事管理研究会课题“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过程中教师培育机制研究”(编号:15YJH01),主持人:黄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0-0065-05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江西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