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萍, 黄 艳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护理·
新护理对策对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严萍, 黄艳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目的:探讨适当的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中能够发挥的良好作用. 方法:选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采取普通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改良后的护理干预,包括加强基础护理、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及教育引导等. 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患儿的治疗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控制并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干预
0引言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应答亦未发育完善,以致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且在感染的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当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继续发展可能会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给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1]. 为此,本研究对护理干预措施是否能有效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进行调查,并进行量化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住院新生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新护理对策. 对照组患儿中男55例,女45例,日龄1~24(平均4.5±1.8) d. 研究组患儿中:男53例,女47例;日龄1~25(平均4.6 ±1.4) d. 两组患儿在日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接受同等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添加相应的感控护理措施,做好感染原因的预防[2]. 具体如下:
1.2.1基础护理加强晨晚间护理,预防鹅口疮及脐部感染,定时翻身,防止压疮;预防呼吸道感染,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机械排痰,吸痰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机械通气患儿抬高床头15~30度,口腔护理4~6次/d;注意保暖,合理氧疗、24 h心电监护、定期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根据医嘱合理应用抗感染、止血、平衡调节液体、营养支持等.
1.2.2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使用要安全、有效、经济、方便,为保证治疗的有效性,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及病原学诊断来选择使用药物;了解感染部位、特点及病原菌耐药现状,制定给药方案与剂量,疗程适当;观察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滥用药物的同时保障医疗安全.
1.2.3规范操作流程在对患儿进行输液或采血等有创性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保证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洗手依从性、正确率及手卫生的知晓率均达到100%,切断细菌传播途径;避免皮肤损伤而引起感染,保持新生儿皮肤完整性,可使用水胶体敷料,促进小创面愈合,避免压疮及胶布粘合力、过敏或通透性差等造成的皮肤损伤.
1.2.4加强监护区内空气消毒监护区每日开窗通风0.5~1 h,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采用人机共存动态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并结合过滤、静电吸附除尘器除菌和负离子清新空气,对室内空气持续消毒,空气循环消毒4 h/d,2次/d(常规是2 h,2次/d),消毒后的空气细菌总数≤4 CFU/(15 min·直径9 cm平皿).
1.2.5各种仪器设备的物表管理新生儿使用中的医疗设备、仪器及床单,常规清洁物表2次/d,发现污渍及时处理,出院后终末消毒;奶具、衣物等均灭菌后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不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灭菌;使用中的暖箱每日清洁水槽,更换灭菌湿化水,每周终末消毒一次;为防止交叉感染,体温表、听诊器等物品均消毒后使用;对早产儿实施保护性隔离并在床旁悬挂醒目标识.
1.2.6加强护理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医院感染相关理论知识及规范各项技术操作流程;共同学习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意义,加强其重要性的认识;对一些重大院内感染事例进行原因分析、讨论、定性,并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防范措施,使护理人员深刻认识到感控工作是护理安全的核心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慎独修养,能够在独处时仍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
2结果
研究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n=100)
aP<0.05vs对照组.
3讨论
院内感染又被称之为医院感染,医院中患者较为密集,容易存在各种病原微生物,这导致了医院感染的高发生率. 而这种环境对于新生儿来说是更大的威胁. 根据最近的研究[3]发现,新生儿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一方面是因为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较为薄弱,容易受细菌侵扰,另一方面是由于对新生儿采取的护理措施中护理不当造成的. 由于新生儿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特点,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并且皮肤黏膜屏障保护功能较差,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极为低下,组织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不完善,在各项诊疗和操作的过程中最容易导致皮肤的损伤,容易引发皮肤感染;新生儿消化道黏膜的通透性比成人大,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建立不完全,饮食不当极易导致胃肠道感染的发生;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呕吐物的误吸、呼吸道分泌物无法排除,导致呼吸不通畅、窒息等相关的气管插管或者吸痰操作时未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4]. 本研究通过对我科新生儿院内感染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缺失因素主要有多病种混住,病房内环境布局不合理、通风差,医护人员自身存在感染性疾病或消毒不彻底,以及输液过程中消毒不规范等相关因素. 而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改进传统护理方式,进行了优化的护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效避免或减少了医源性感染,缩短住院时间,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叶爱彬,罗淑媚,范杏娇.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指南,2012,9(12):153-154.
[2] 李琴,冯占春.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2):41-43.
[3] 姜美青,琚爱菊. 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98.
[4] 邹菊梅. 基层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与干预[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45-146.
文章编号:2095-6894(2016)04-86-02
收稿日期:2016-03-12;接受日期:2016-03-29
作者简介:严萍. E-mail:yp20161@163.com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