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娜辽宁省本溪市第二十三中学
初中语文的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孙娜
辽宁省本溪市第二十三中学
语文教学具有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的作用,而散文教学又在审美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散文教学不仅使学生们积累了文学知识,培养了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拥有感受美的能力以及审美情感,完成美学教育,本文通过阐述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归纳总结当前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改善现状,促进教育的发展。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困境与对策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养成正确学习方法以及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语文课充分发挥审美教学和知识教学的作用,新课改以来,教学方式有所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教学模式依然是应试教育,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不重视散文的学习,这种现象急需改善。
(一)散文教学改革的盲目性
散文与其他文学种类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散文内容一般都比较通俗易懂,能快速让学生吸收,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性,这种特殊的美感很容易吸引学生,依据这些特性,散文的教学改革也是多种多样,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新理念及新思路的出现,教师们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错综复杂的教改方式轮番试验,导致散文教学改革完全达不到任何实际效果,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时没有贴合实际,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造成了散文教学改革的盲目性。
(二)忽略文本的解读
现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通常比较通俗易懂,初中生一般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就能弄懂文章的主题思想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只弄懂文章主题思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参透文章深邃,学到更多的知识及促进审美能力的养成。但大部分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打着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旗号,在散文教学中通常是让学生们阅读几遍课文了事,再利用剩下的时间进行其他的课文学习,没有深挖散文教学,学生对每一篇散文是“只知皮毛不知其理”;还有一部分教师是直接忽视课文文本,让学生鉴赏课外文章,认为这样是创新教学,但实际上这些做法都非常不正确,散文和其他类课文一样都需要深入品味,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必须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出发,不应该无视课文文本的自身存在价值,放任学生自主学习散文,不利于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严谨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更不利于散文教学的发展与革新。
(三)散文教学偏重知识的提升
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为了迎合应试考试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中一般侧重于讲解字、词、句及语法等知识,学生只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师生都忽视了审美阅读教学,但散文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忽视减弱了散文教学的作用,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自身无法养成正确积极的审美观,在学习新文章时,也会一味认为知识学习最重要,无法提升审美阅读能力。
(四)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得到更新
我国的初中教育长期以来都是“满堂灌”的形式,散文阅读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需要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没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审美积极性受到了压制,许多有关散文的问题原本不应该有标准答案,但教师在教学中却将统一的回答灌输给学生,不给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余地,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很多教育工作者身处其中却不自知,说到底这种现象形成的最大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制度,师生都只追求高分不追求个人素养的塑造,教学模式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更新。
(一)重视品味文章语言
散文是具有诗性的,这种诗性建立在人的个体存在、人的生命本真和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上,只有通过用心朗读才能品味散文的美,朗读是品味文章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真正用心、用感情地去阅读文章,部分原因是胆怯,还有一部分是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因此也就发挥不了朗读的作用。朗读的特点是个性化、仿真性、细致性以及思辨性,朗读时应放大胆子、用适宜的语调反复阅读,使用以境促读、以说促读、以听促读的方法深入品味文章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及语文散文教学效率。
(二)明确散文教学改革目标
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路,各种教学方法轮番试验,盲目追随教改,但都没有真正改革教学核心,只是改变了形式,导致这些教学改革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时不注重实际情况,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使散文教学改革具有盲目性。针对这些情况,首先应明确散文教学改革目标,经过严格的筛选以及专业的讨论确定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并施行,注重研究教学实际情况,在新的教学模式施行过程中不断依据实际情况对其作出调整,最终推出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重视学生参与课堂,重视学生审美人格的构建
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的审美阅读,在阅读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主动思考文章含义,从而能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不管使用的是哪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同时,如上文所说,散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们拥有感受美的能力以及审美情感,通过阅读优秀散文作品,学生的审美性被激发,促进了审美人格的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审美人格,应该由教师带领学生体会文章深意,结合当前社会价值观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又具备了时代特征。
散文教学在审美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使学生们积累了文学知识,培养了写作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们审美人格的形成。对散文教育进行改革不仅仅是提高教学效率,还让学生们有机会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感受文学纯粹的美。
[1]王敏.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95-97.
[2]王伟雄.初中散文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4:28-29.
[3]代晓奎.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 2015,2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