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外译”之担,扬“本土”之帆第三届“翻译中国”学术研讨会有感

2016-07-14 05:12朱明月长沙理工大学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3期
关键词:外译千字文研讨会

朱明月长沙理工大学

肩“外译”之担,扬“本土”之帆第三届“翻译中国”学术研讨会有感

朱明月
长沙理工大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当今译者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还远远不够。在翻译书籍等作品时,译者对文本选择还存在着文化不自信等问题。基于此,本篇文章提出,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译者要肩起外译的重担,发扬本土文化的观点。

对外传播;本土外译;文化自觉

引言

2016年4月15日至17日,第三届“翻译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电力学院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翻译中国》编辑部和中国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发起,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主办,长沙理工大学协办。两百多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上海电力学院,共同探讨探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实践与人才培养。笔者参加会议后,有几点感触,分以下几点进行展开。

一、肩“外译”之担,守“本土”之责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以《守土有责与翻译自觉》为主题,展开翻译探讨,发表观点。朱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当今翻译活动重心有所偏向目标读者的接受习惯,已经出现失去文化不自觉以及忘记守土有责的担当等问题。此外,朱教授还提出了自己对葛浩文异译莫言作品的独到观点,认为“葛浩文译本传递了原著中的异质因素,认为莫言向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中国文学经典学习的东西远远超过其向欧美的前辈和同行们学习的东西,所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在于葛浩文的翻译,还在于其对这一异质的传递,也正体现了文本选择要自觉,译者要有文化自信这一观点。”最后,朱教授在总结中提到,“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首先考虑优秀的文学作品要优先走出去,要首先推出那些有文化自觉和创作自觉的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并提出不管是翻译,创作还是批评,都应多几分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要有文化担当和家国情怀。”笔者感触颇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传承的文明结晶,但是当今译者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还远远不够,翻译时译者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还有待提高。

二、扬“本土”之帆,传“原汁”元素

《翻译中国》主编赵彦春教授带来了他的报告《易与不易—翻译何为与翻译为何》。赵教授在《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等一系列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活动中极为忠实地原汁原味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元素,是铁肩担道义的践行者。赵教授从翻译何为与翻译为何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入手,进行展开翻译探讨。他解释,“题目中的‘易’是指变化,体现在翻译时则是无可不变,而‘不易’就是不变,体现于翻译其刚性原则不可违反。此外,赵教授在报告中以《三字经》、《千字文》为例,从形式出发,用形式与内容的组合函数探讨了翻译中形与神的关系。”笔者听完,对赵教授最开始讲时提问的问题“三字经为何是三字经,千字文为何是千字文,如果翻译时比原著多了或少了一个字一个词,还是不是三字经,还是不是千字文?”也有了清楚的答案。中华典籍中有很多历史书籍,许多诗词歌赋都是形与神的完美结合,所以在翻译时,打破哪一个都会使译文缺失原著中的韵味。翻译再现中华文化的原汁元素,肩负起发扬本土文化的重担,将时不我待。

三、构“外宣”之系,坚“服务”之职

上海电力大学潘卫民教授通过对《毛泽东选集》的英译版在非洲的传播现状反思国学外译的相关问题。潘教授简要介绍了《毛选》英译本在非洲的发展历程,还原部分当时《毛泽东选集》翻译的真人真事,简要概述了《毛选》在非洲的影响意义,符合当时非洲人民的现实需要,宣传了中国革命经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非洲、世界。潘卫民教授还认为,“高等学校外语教学中要加强文化导入,培养学生全球化意识,成为驾驭跨语言与文化、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的人才。翻译人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指示,坚守社会服务职责,在服务国家战略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依托于上海电力学院的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也将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总结

受海内外专家的熏陶,笔者对会议做感想总结,在“翻译中国”之际,译者要“肩‘外译’之担,扬‘本土’之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起源于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华夏文明历经了几千年以上的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如今,在世界东方,屹立着一个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的中国。所以,当之无愧,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觉,要肩起优秀文化首先走出去的重担,扬起“本土文化”的船帆,在“翻译中国”的海洋上远航,在“东学西渐”的大道上前进。

[1]潘卫民.架设文化桥梁,服务国家战略——上海电力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翻译中国”学术研讨会[EB/OL].http://blog.sina. com.cn/s/blog_6145bb670102wfcz.html.2016-04-18.

[2]语言与翻译.东学西渐,时不我待——记第三届“翻译中国”学术研讨会语言与翻译[EB/OL].http://mp.weixin.qq.com/s?__biz= MzI3NjA0Njc2Nw==&mid=2650284116&idx=1&sn=057bc176496eb 225f406ec1c382a6311&scene=23&srcid=0421dkQWhMUX5doT1Th OqhqT#rd.2016-04-21.

[3]Sol CIOL.促进产学合作,构建“翻译中国”[EB/OL].http:// mp.weixin.qq.com/s?__biz=MzIw NTIyNzExOQ==&mid=2247483710 &idx=1&sn=7ded07c188637a5bbb50aa9b549c0143&scene=23&srcid =05116BfdaRNaWsl7CEOmFWBb#rd.2016-05-11

猜你喜欢
外译千字文研讨会
《真草千字文》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走向世界的汉语词汇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非遗背景下德宏州少数民族史诗典籍外译现状调查研究
“李元洛《诗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京剧《辛追》剧本研讨会
告诉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