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2016-07-14 05:12王伟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3期
关键词:声部音乐作品技法

王伟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王伟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复调技法是西方钢琴创作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创作技法。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钢琴作品的萌芽,复调技法开始逐渐被应用于中国的钢琴作品中,复调技法为中国钢琴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对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复调技法;中国钢琴作品;运用

前言

西方钢琴音乐在西方所有音乐形式中占据的比例最大。作曲家们常常运用钢琴音乐宣泄自己的情感。钢琴曲的写作是作曲家体现自己音乐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国的钢琴音乐历史很短,但它波澜起伏的经历,已经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见证。因此,也可以将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看成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的重要侧面研究。

一、复调技法

复调技法是指两段或两段以上有一定联系却又互相区别的同时进行的声部。这些声部既可以与其他声部组合成一个能够产生和声关系的整体,也可以单独存在。对同一旋律的先后模仿被称为模仿复调,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则被称为对比复调。复调技术可以使钢琴音乐产生良好的音响效果,进而增加钢琴音乐作品的表现力[1]。

二、复调技法在西方音乐中的发展

西方的音乐文化主要表现为多声部思维方式的不同。根据声部结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音乐作品分为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在西方的复调音乐中,只要钢琴音乐中的不同声部之间含有对比因素,钢琴音乐作品就会产生复调含义。复调音乐的内部结构是由变化复杂的节奏律动和交织的线条组合而成的。复调音乐主要有模仿复调和对比复调两种织体形式。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出现在公元九世纪的“奥尔加农”,文艺复兴时期,复调技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例如,《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是其中一部复调音乐巨作。复调音乐在古典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变得衰落,但复调思维并没有被放弃。在复调技法在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复调思维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而复调织体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动力是由社会意识对个性意识的让步带来的[2]。

三、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一)复调技法在20世纪初期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20世纪初期,钢琴刚刚传入中国,于是中国的作曲家开始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之路。复调技术在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首先被运用,如黄自的《思乡》和赵元任的《叫我如何不想她》等。复调技法的使用使得原本较为单薄的伴奏得到了很好的丰富和扩展。美籍俄裔的齐尔品1934年在中国举办的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大赛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场比赛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获得了第一名。《牧童短笛》中明显地运用了复调技法,这首作品由自由对比二声部写成,含有两条交相辉映的旋律线。其中既包含中国民间音乐自身的支声写作技法,又包含西方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牧童短笛》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创作者的创作热情。除此之外,丁善德的《中国民歌主体变奏曲》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也都对复调技法加以运用。这些成功的作品,实现了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良好运用,同时也为日后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的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复调技法在建国期间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钢琴作品已经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这段期间,复调技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首先是在传统复调音乐体裁的钢琴作品创作中复调技法的运用,如固足低音变奏曲等;其次是复调技法在非复调题材作品中的运用。钢琴艺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创作者对复调技法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将复调技法运用到非复调题材作品中,并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在罗忠铬的《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中,以奏鸣曲式作为整个钢琴音乐作品的结构,并运用赋格段落展开部门,对曲目产生推动,迎接曲目高潮的到来。与传统赋格曲相比,这些处理手段在运用上变得更加灵活、自由。例如,刘庄的《变奏曲》的开始部分就是一个四声部的卡农,这种创新型的方法使钢琴音乐作品的韵味变得更加灵动。复调技法的创造性运用是建立在对复调技法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说,复调技法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3]。

(三)复调技法在文革时期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在文革期间遭遇了极大的冲击,甚至发生过停滞。在文革时期,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民族音乐改编成相应的钢琴曲,另一种则是在样板戏基础上改编的钢琴曲。根据民族音乐改编的钢琴曲如黄虎威的《欢乐的牧童》、崔世安的《松花江上》以及王建中的《浏阳河》等。这些钢琴曲的改编都沿用了之前的标题,主要目的是歌颂,极大地束缚了作曲家的创作。但黄虎威的《欢乐的牧童》通过对复调技法的运用,将牧童的天真表现得惟妙惟肖;在样板戏基础上改编的钢琴曲如《红色娘子军》、《北风吹》等。在样板戏基础上改编的钢琴曲无法对原本的作品结构和旋律进行改变,否则很容易被诬陷,因此很难运用复调技法[4]。

(四)复调技法在改革开放后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钢琴作品再次逐渐发展起来。不同的复调技术重新被运用到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在这段期间,赋格写作中的复调技术首先得到了新的发展;其次,复调技术在一般题材作品中的运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许多创作者运用全新的音乐材料带来了全新的音乐效果。在这个阶段,复调技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的主要技法之一。可以说,复调技法促进了中国钢琴创作事业的繁荣和昌盛[5]。

结论

自钢琴在20世纪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钢琴作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复调技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为中国钢琴创作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作曲家在复调作品中不断地寻找着现代意识与民族风格的交融,这种寻找将促使中国的钢琴事业由于复调技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1]陈莉莉.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2.

[2]谭晓.早中期中国钢琴作品中复调技法的运用及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3]贺思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9.

[4]栗琳.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 2007,03:640-641.

[5]王娜.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J].音乐时空,2014,15:121+82.

王伟(1984-),女,辽宁沈阳人,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演奏技法,钢琴教法。

猜你喜欢
声部音乐作品技法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水彩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实践
手绘技法表现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