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碧
摘要:小学生普遍具有爱玩、爱闹的特性,因此,一板一眼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证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性和灵动性,让学生在玩耍、游戏中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跃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85-02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接受系统性教育的开端,各学科知识在学生看来都是陌生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陌生心理。并且,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缺失,人格和个性发育不完全等方面的原因,在思考和行为方面容易受到直觉的支配和环境的影响,自我克制能力差,导致日常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课堂稳定性缺失,容易开小差、甚至是放弃听讲等行为的发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性格入手,创建灵活性、民主性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由、快乐,从而减小学生的被束缚感,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知识学习。
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文并称为小学阶段的两大顶梁柱。小学阶段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大多数处于入门阶段,主要锻炼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简单的文字分析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从而为初高中阶段进一步专业性数学知识的学习打基础。但上文中提到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克制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等特点,而数学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并且围绕计算为主的数字运算教学内容较为单一,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苦难并且乏味,进而引发学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导致课堂听讲效果下降,降低学生的课堂配合度。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采取富有活力的教学方法,如利用游戏、竞赛等方法让课堂活跃起来,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力。
1.让学生争当"小老师"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问题,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坐不住"的性格特点也可以演化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一大助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表现欲望普遍强烈,热衷于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别人,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会回答的问题会非常活跃,作为教师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生性格方面的"缺点"转化为知识学习方面的优势。
小学阶段,每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较为单一,并且考虑到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限制,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容量较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的"自由时间"相对较多,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的延长"教学战线"。例如,在例题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根据例题复制一道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让学生自愿上台成为小老师,给全班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通常情况下,表现欲较强的一部分学生会争先举手,进而带动班级气氛的活跃,教师可以在举手的学生中,尽量选择一个日常学习过程中积极度不太高的学生,这样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以让一部分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从"当老师"师经历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比赛
竞争是大部分人的生存本能,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受教育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心理。而小学生率真的性格导致其好胜心表现的更为明显,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作用,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氛围,从而带动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态势。
数学是一门问题解决型学科,不论是简单的计算题,还是较为复杂的应用题,都需要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解答,并且解答正确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满足感。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竞赛。例如,在黑板上出题,进行做题接力,题目类型可以多种多样,但是要保证各小组得到的题目难度的大体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做题心理上的平衡感。
当然,在分组时,教师要遵循平衡与失衡相结合的原则,小组成员之间的数学水平要适当有差距,小组之间的水平则要尽量保持统一,这样学生在解题竞赛过程中才会做到内部团结,尤其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会相互帮助集思广益,实现"以优带差"的教学目的。同时小组之间水平的均衡性也会使得竞争感不断提高,胜负欲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一举两得。
3.场景教学
上文中提到,小学生课堂定性不足,所以一节课的时间,很难保证学生能够老老实实的坐在座位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做游戏、进行场景教学。
作为数学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应用题可以说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头疼的部分,应用题不仅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转换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它是大部分小学生考试过程中丢分最集中的项目。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行为辅助思维的转换,以应用题中最常出现的买卖问题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例如售票员、顾客等,通过实景演绎还原题目中的场景,同时在表演过程中理清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这种让学生从"静态"学习转变为"动态"学习,既满足学生的性格需求,又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4.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学生在受教育阶段与教师相处的时间非常长,甚至会超过与家长在一起交流的时间,所以教师在学生的心中占据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重,教师的思维、情绪、行为,都会对学生起到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个人魅力,引导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一方面,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尽量保持精神的充沛,情绪的饱满和活力。具体表现为面带笑容,讲课声音洪亮,眼神温和并及时与学生进行视线的交汇,这样学生的听课情绪会不自觉地受到教师的影响,进而听课的积极性提高,配合度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积极利用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不论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适当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肯定,从而给学生一个"被欣赏"的心理暗示。教师的关心举动会让学生获得听课上的满足感,进而更加主动参与课堂,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解。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让课堂"活"起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必不可少,教学角色互换、小组比赛、场景教学等教学方式,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搭建起与教师进行知识传输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