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

2016-07-13 13:08刘俊娟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修辞通感作用

刘俊娟

摘要:修辞在做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小的修辞能让整篇文章生机盎然,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确实不失为提高文学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渠道和方法。

关键词:修辞;通感;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88-01

常言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可见修饰文句的重要性。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离不开修辞。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狭义上就指语言文字修辞。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言文字修辞。已知的修辞手法(修辞格)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通感,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设问、反问等等。不同的修辞用在不同的地方,都能使文章增色不少,下面就常见的几种修辞作简要的分析:

1.比喻

比喻是一种我们最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隐喻(暗喻) 、借喻;

它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的深刻的形象感,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本体是"叶子",喻体是"舞女的裙",比喻词是"像",这是一个典型的明喻,用"舞女的群"把"叶子"的舒展、挺拔,圆润之态和流光溢彩的风姿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观其态。下面一句,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和"美人",一个本体三个喻体,这个修辞手法是博喻,通过不同的喻体把本体不同的特征展现出来,"明珠"表现了"白花"的晶莹剔透之美,"星星"表现了"白花"的璀璨夺目之美,"美人"则表现了"白花"的纤尘不染之美。这样就把月光下的荷花那种遗世独立、千姿百态和风情万种的风采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2.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使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活泼亲切又立体可见。

例如:"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这几句中,把鸟赋予人的才能和感受,它会"高兴",它会"呼朋引伴",它会"卖弄",它还会"唱"!一副春光图跃然纸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的一切生灵都如此旺盛和生机勃勃,小鸟的机灵可爱之态如在眼前,小鸟的叽叽喳喳之声如在耳畔了。

3.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生动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此句中,"清香"需要"嗅觉"方可闻到,"歌声"需要听觉方可听到,但二者却巧妙地有了"共通"点,二者都有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特征,于是感官互通就顺理成章了,读者也在这种感官互通中,仿佛身临其境嗅到月光微风中荷花那幽微的沁人心脾的清香了。

4.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对偶可以使文章具有形式美,显得整体美观,同时吟诵时也具有音韵和谐之美。古诗文的对偶处处可见,绝句律诗中的对偶更是首首皆有,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代诗歌散文中也运用较多,且形式多样,如:"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王勃《滕王阁序》还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5.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可以使被表达的事物醒目强烈地凸显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势不可挡和直击心灵的效果,在文学作品中应用十分普遍,尤其李白的诗歌中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毛主席的诗句也有运用,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6.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我们学过的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全篇的排比句处处可见,成为文章的亮点,例如:"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这样的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具有强大的煽动性和号召力!

7.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既可以起到强调突出的效果,也可以产生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诗经》中的《蒹葭》和《关雎》的反复修辞的运用最为典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对母校的依依不舍无限眷恋之情;裴多菲的著名诗歌《我愿意是急流》也是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

总之,修辞手法虽然千变万化的,但最终的作用都是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修辞,了解它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发挥他的光芒,这样才真正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猜你喜欢
修辞通感作用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