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理解与运用并重

2016-07-13 21:06王洋昭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词语文本

王洋昭

【摘 要】近年来,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变。“理解”与“阅读”并重乃是新的趋势。由分析课文走向“理解与表达并重”,应该做到:在语境中实施——文本中理解,文本中运用;在关系上明确——理解上运用,运用促理解;在方法上得当——时而重理解,时而重运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理解运用

2010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银川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崔峦理事长在大会上大声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这一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与会教师的认同,并且成为本次活动观摩课评课的主要指标。然而本次研讨活动所上的课,教师主要还是围绕着课文内容分析展开教学,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操作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和内容分析说再见”,以后语文课该怎么上?不分析课文内容语文课该教什么?这对早就习惯课文内容分析的语文教师包括教研员而言,不仅需要澄清许多理论观念方面的问题,还要提供非常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操作层面的方式方法。那么,应该如何实施“理解”与“阅读”并重的阅读教学呢?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在语境中实施——文本中理解,文本中运用

教学目标要指向“运用”(即语言学习),但语言学习必须在文本营造的语境中进行,切忌脱离文本语境的语言学习。要做到读中理解、读中运用。因为“理解”与“运用”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因而反复朗读、潜心读书等典型的阅读行为不可少,两者要与读书有机结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

还是五年级上册的《剥豆》一例,在初读课文之后,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概括文章内容,相信学生都会。但要回答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学生的答案就可能是五花八门了。有的说这是一位公平的母亲,有的说是一位严格的母亲,还有的说是一位体贴的母亲……答案似乎都有道理,但又答不到点子上去。其实归根结底,一切都源自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这样的领悟不是靠教师单纯的说教和讲解,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第八段,学生读第九段,教师读第十段,学生读第十一段,这样相互交替着读,不用多说,学生自然能明白这其中包含着的浓浓的母爱。

因此,对文本的理解还应放在当时的语境中去领悟,这样水到渠成,不用教师煞费苦心地引导再引导。至于运用也是如此,如《落花生》一文中学习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后,及时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小练笔——说说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写一写,那么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就可以加以运用了。

二、在关系上明确——理解上运用,运用促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以运用加深理解。理解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运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两者应该是浑然一体、水乳交融的,不是剥离的。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四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教学的重点。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填空来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通过组句成段连贯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是朗读理解,又是表达训练,巧妙地将阅读和表达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理解与表达并重的设计思想。

所以,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将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体会、学习文本表达上的特点,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三、在方法上得当——时而重理解,时而重运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这就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写法上也存在着差异。比如五年级上册的《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在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对学生并没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分为两种:精读和略读。精读课文一般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生字词语问题,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在整体上进行把握即可,体现的较多的是理解;而第二课时一般是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的较多的是运用。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就能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并没有强调运用,更多的还是对内容的理解。

以前我们语文课偏重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师研究的是“怎么讲”的问题。现在语文课强调“理解”和“运用”并重,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指导学生“表达”、“运用”。由分析课文走向“理解与表达并重”,真的没那么容易,真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踏踏实实地探索,既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就要坚持,摔倒了再爬起来,蹒跚过后,一定会学会走路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词语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文课文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