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生
摘要: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根据低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研究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低段学生来说,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无论干什么往往凭兴趣出发。天真活泼的孩子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学习新知。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是本文讨论的关键。
关键词:直观形象;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99-02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会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成绩也不理想。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首先要熟悉学生的性格特征,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外向,有的内向。表现在课堂上,外向型的胆大,敢于举手发言,就是不会也敢举手。同时他们又特别好动,听课不够专心,小动作不断,经常影响到其他的同学。作业也不够认真,比较马虎。而内向的学生就显得特别安静,课堂上非常遵守纪律,听课专心,作业认真。但一般不会举手发言,哪怕他什么都懂也不会主动说出来,就连下课也不去玩。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有的学生经过学前教育,知识水平较高,对新授知识已经熟悉,对教师的教学显得有点不耐烦。而未经学前教育的学生,对新授知识又不易接受。再次就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在教学中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相同。还有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对子女的态度等因素。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才能因材施教,选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有趣的提问,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重视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动作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实践操作,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器官,让儿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操作,在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得到的。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节省时间",忽略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即使学生在教师的操作演示下掌握了知识,我想那种获取知识的印象也是非常模糊地,它经不起时间的推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知识。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如:(1)畫一画。在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画一些图案,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画出了如房子、机器人、火箭、花儿等。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2)摆一摆。一年级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分解、加与减时,让学生拿出学具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摆一摆,加强感性认识,促进知识的内化。(3)玩一玩。学习了立体图形,为了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区别,可以让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地玩。学生通过搭一搭,滚一滚,加深对四种物体形状的体验。(4)分一分。学生学习了分类,知道了分类的作用后,可以来一次"小鬼当家",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书房,家里的衣柜、鞋柜等,提高学生生活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实践证明,重视实际操作,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用动促思,以思促言,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境界。
3.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刚离开幼儿园,对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很陌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决定了他们特有的学习方式:玩中学,游戏中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认识了0-10之后,我们玩了一个"我喜欢的数"的游戏;每个人拿出一个喜欢的数,一个人大声说出这个数的相关信息,大家猜他是几,接着老师说信息,请拿着这个数的同学参加这个数相关的游戏,最后还请这些数去找和自己能凑成10的朋友。由于低年级儿童具有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这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正适合他们。在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有声有色的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从而增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当数学与儿童的游戏揉和在一起时,孩子们感受更深的是:数学有趣。
4.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由于学科自身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概括性,使得知识自身缺少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合理选用或制作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融知识与趣味为一体,增强知识的感染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的数学,我充分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运用多媒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等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乐学的情感,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作动画课件导入新课。新课开始,随着教师的导入语:"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看动画片《龟兔赛跑》。接着,一幅幅逼真的比赛画面出现了,最后一幅是小兔3时到达终点,乌龟2时到达终点的画面。终点裁判员蓝猫宣布比赛结果:"乌龟第一,小兔第二"。伴着丰富的画面我问到:"小朋友,你们知道蓝猫是看什么来判断谁得第一,谁得第二的吗?"在学生轻松愉快的回答中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电脑课件有声、有色,一下子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意境中去,学生看着画面,听着配乐,真正产生了乐学的积极情绪。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紧密相关。只有不断的把富有挑战的学习内容用学生喜爱的不同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从而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