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星
[提要]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分工日趋精细化,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日趋多元化,产品质量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质量的好坏与企业的责任链条运行息息相关,有效把控责任链条良性运行,才能够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和激励企业每名员工切实发挥作用,承担应有职责,保证产品质量,是我们每个管理者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90%乘积;企业;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14日
责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个人生命的始终。在当今这个全新的责任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扮演着多个不同角色,而每种角色又在各责任链条承担不同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必须要接受和重视每份责任,从而赢得个人的信誉和尊严、组织的信任和尊重、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看到一则评论,题目是《90%的乘积背后的责任链意识》,内容讲的是5个90%相乘的故事,在大多数人的普遍印象中,无论是学习得90分,还是工作业绩达到90%,即便够不上优秀也应该是良好,然而5个90%的乘积竟然是59%,连“及格线”都达不到,更别提更多的90%相乘了。这则评论对笔者的冲击很大,数字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不得不引起笔者对工作的思考:假设一个企业有2,000名职工,人人都“留一手”、“松一松”,都把工作业绩做到90%,甚至以下,不尽最大的努力按标准去执行,那整个企业的综合绩效和产品质量会是怎样一个状况!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如何能够保证我们企业整个责任链条的顺畅有效?如何保证我们企业整体目标的有效实现?值得我们每名企业管理人员研究和深思。
一是要充分认识自身重要性,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在企业,岗位与岗位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其实是责任链的关系,如果某一个环节失去了责任,责任链就会出现断裂,整个企业也就可能因此而瘫痪。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许多员工总认为自己所处的岗位非常渺小,不重要,自己责任心强不强都无关紧要,不会影响大局,不会影响企业发展,只要领导有责任心、重要岗位人员有责任心就行了,这种观点要不得,而且是非常危险的!2012年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在太空实现了完美对接,据不完全统计:发射卫星的火箭约有5万个零部件,要确保发射整体安全系数达到99.99%的话,这5万个零部件中的每个零件安全系数必须达到9个9,何等之精确!如果没有航天人那种对质量“锱铢必较”、对细节一丝不苟,为一颗小小螺丝钉质量而试验数十次、数百次、甚至数千次的精神,何来太空完美对接,何有国人的扬眉吐气!世间万象,事理相通。吃的食品、喝的牛奶、住的房子等等,周边所有的事物,从原材料到成品,都要经过许多道工序,一些产品甚至超过了火箭,何止5万个零部件,我们的工作标准和责任心又该怎样呢?我们每名员工、每个环节都是一个乘数,每个人的责任心是一个安全系数,所有人的责任心构成一条责任链条,工厂质量安全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这个链条的强弱。要确保十拿九稳,要做到万无一失,就需要我们每名参与者牢记自己是责任链上的一环,坚守岗位,勇担责任,以100%的精力履职尽责,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二是要高度重视责任履行,在履职尽责中提升能力。一个哲人曾说过:“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能力也不例外”。在现代社会,能力很重要,它是让一个人鹤立鸡群的资本,是通向成功大道的敲门砖,但是缺失了责任,再大的能力也显得微不足道,也很难走上成功之路。20世纪80年代,我们企业生产的老式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性都比较差,早期使用问题突出,加之当时整体技术水平、检测手段、维修环境方方面面都比较差,我们职工能力素质较低,大部分都是“泥腿子”、技校生。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这部分员工凭着极强的责任意识、刻苦的钻研敬业精神,努力把自己所负责的那部分工作做到最好,弥补了很多设计方面的缺陷,设备使用反响相对乐观。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设备维修标准逐步完善、检测手段、智能设备、维修技术逐步丰富提高,人员能力素质也大幅提升,大专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但市场反映的问题却是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几年来发生的许多典型的、影响企业声誉的问题,没有一起是因标准没有、条件不具备造成的,实际都是责任心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员工讲:“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我们每名员工或许暂时能力有限,操作尚不熟练,但必须要身负责任感,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筑一堵厚重的“责任墙”,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搏精神去补弱强能,使个人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企业目标得以推进和发展。
三是要高度关注工作细节,从细微之处入手抓责任履行。“铁钉缺,马蹄裂;马蹄裂,战马蹶;战马蹶,骑士跌;骑士跌,军团削;军团削,战事折;战事折,帝国灭。”小事牵着大事,细节关乎全局,无视细节必然付出代价!在现实中,由于“差不多”心态而忽视细节的现象随处可见:气压表上下抖动,差不多就行了;检验疵点没标识,差不多就行了;管理人员检查考核不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不肯算细账,质量差点、成本高点、利润少点,差不多就行了;遇事不肯较真碰硬,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对人对己差不多就行了。如此“差不多”,结果可想而知是“差很多”,它不仅会导致企业发展受阻,甚至稍有不慎还会酿成重大事故。质量安全领域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发生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次事故隐患。如果说这么多的疑点都不能引起我们重视,那么发生事故肯定是必然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精细化已成为对我们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从简单事情入手,从细微之处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告别“差不多先生”,真正杜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工作失误。
四是勇于负责、敢于负责,让负责成为每名员工的“代名词”。在工作中,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应敢做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尤其领导承担了责任更多、更重,一定要敢于负责。军队有句俗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导在岗位发挥作用不好、责任心不强带来的后果比一名普通员工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孔子曾说过“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也就是说统治者率先垂范,其他人就会仿效。这放在我们企业当中,可以孕育出一条规律:领导干部越勇于承担责任,就越给下属以信任感。借助这种信任感,可以获得两种意想不到的好处:一是下属支持你,认为你体恤人,甘心为你工作,并以你为榜样;二是领导看重你,认为你勇于承担责任,对工作更加投入,给你更大的舞台。我们每名员工也应该有责任心,而不是漠然地认为企业是老板的,责任与我何干?俗话说:锅里没有,碗里哪里有。公司的整体目标落空了,员工的个人目标还有何所依傍。因此,每个人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要想有一个好的前途,有一个好的生活,就需要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将本职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总之,在当今这样一个分工日益精细、利益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质量安全风险之大前所未有。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强化“责任链意识”,每个人做到既对本岗位工作负责,更对工厂整体工作负责;既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工厂发展负责;多一些“把关卫士”,少一些“击鼓传花”的放任;多一些精益求精的执着,少一些“差不多先生”的散漫。只要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精诚协作,形成“千斤重担千人担,个个都是动车组”的局面,我们就能增强责任链条的强度,形成干事业的强大合力,最终取得圆满的、快速发展的乘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国平主编.责任与担当.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2]华业主编.责任高于一切.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
[3]孙科炎,武义龙主编.责任的力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