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

2016-07-13 08:46李贺伟王忠诚
职教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SWOT分析

□李贺伟 王忠诚



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

□李贺伟王忠诚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做强有力的支撑,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克服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表而不深”的尴尬局面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职业院校吸引行业企业参与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构建SWOT矩阵分析框架,提出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行业企业;学校职业教育;SWOT分析;对策与建议

谈及“职业教育”话题很难绕开“行业”、“企业”这些词汇。纵观职业教育史,职业教育源于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反观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源动力也源于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企业特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院校发展的可持续程度,因此,运用SWOT分析法,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如何激发行业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成为推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SWOT分析的应用价值及缺陷

SWOT是企业战略分析的一种方法,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SWOT分析法在研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在应用中也在正视这一分析法存在的缺陷,能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规范、有效且具备操作性的策略。

(一)SWOT分析的应用价值

1.SWOT分析的内涵。“SWOT分析是哈佛商学院的K.J.安德鲁斯于1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的”[1]。它在战略管理中应用广泛,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分析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做出了改进。SWOT为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挑战)四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安德鲁斯把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中S(优势)、W(劣势)为内部环境,O(机遇)、T(挑战)为外部环境。这种综合分析竞争环境,为中长期发展制定策略的方法即为SWOT分析法。

SWOT分析的一般步骤为:首先,将研究对象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罗列出内部环境中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以及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因素和挑战因素;其次,以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为一方,以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为一方,构建SWOT矩阵分析框架(见表1);最后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组合分析,制定出适合研究对象的发展策略。

表1 SWOT矩阵分析框架

2.SWOT分析的应用价值。SWOT分析是一种系统分析的工具,其自身的实用价值不大,它的价值在于对研究对象分析之后产生的效应,以便能解决实际问题。SWOT分析法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策略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帮助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进行自我审视和检验,正确认识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把握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环境的机会,了解并规避行业企业参与和吸引行业企业参与环境中的威胁;明确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自身定位,及时调整,取长补短,能够很好地自我规划和管理,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SWOT分析存在的缺陷

“SWOT模型是由S、W、O、T组合成的2X2矩阵,也称为‘通用SWOT分析模型’。但实际上在该工具的使用中存在着一些缺陷”[2],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静态性缺陷。基于SWOT分析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一般依据现有的现象和观点来分析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环境,对未来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不足,容易忽视提升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主动性的新的策略。为尽量避免静态性缺陷导致策略针对性不强的现象,要重视研究对象信息及周围环境信息的反馈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要重视相关信息的反馈,及时做出策略调整。

2.主观性缺陷。运用SWOT分析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和吸引行业企业参与的优势、劣势时,可能会受分析者的主观臆断,容易做出不准确的评估。为克服SWOT分析的主观性缺陷,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策略的分析时,要通过深入的调研,正确认识研究对象的优势和劣势。

二、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策略的SWOT分析

对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SWOT分析,以辽宁省为例通过问卷和访谈分析,力图克服其分析工具的静态性和主观性缺陷。运用SWOT理论分析职业院校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力进行审视,促使职业院校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把握发展机遇,并有效应对面临的挑战,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职业院校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势分析

职业院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行业企业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等;与合作的行业企业共同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中,缩短过渡期,提升生产效率,为行业企业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2.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和技术研发能力,能帮助行业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的技术产品可以供合作的行业企业优先使用。

3.为行业企业的员工提供技术培训。职业院校中技能鉴定与培训部门具有较强的技术培训经验,为合作的行业企业员工提供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服务。

4.为行业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提供场所。在对访谈和问卷分析中发现,51.25%的企业主管为降低成本希望职业院校可以提供一定的场所进行技术研发和生产。

(二)职业院校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劣势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在与行业企业合作中所处地位比较尴尬,处于劣势,主要体现在:

1.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很难直接满足行业企业的“胃口”。在调研中发现,82.35%的企业主管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再进行1-3个月的职业素质和技术培训才能符合需求,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2.职业院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发展的速度。职业院校的“职业性”特征反应出与行业企业联系的紧密性。而行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升级,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也要紧跟市场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以符合企业需求。目前,79%的企业主管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学的部分课程“没有用”,而关键性或核心课程课时较少。

3.职业院校的治理结构和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职业院校章程及相关制度文件中有关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机制、激励评价机制等有待完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对校企开展深层次合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4.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择业的期望值较高。在调研中发现,87.22%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希望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大中型企业;74.5%的企业主管认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刚就业的工资期望值较高且其流动性较大。这一现象表明,职业院校要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对学生给予不同就业的定位和指导。

(三)职业院校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遇分析

职业院校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遇主要有:

1.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日益加强。具体体现在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高职生均经费将提升、中职生免费就读等方面,这些政策为职业院校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财力支持。

2.职业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逐渐放宽。从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政策文件分析发现,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和调整、自主招生、教师评聘、收入分配、人事管理等方面。职业院校今后“可以自己设专业、自己编教材,学校的老师也需要到大型企业接受培训,以便解决目前职业教育与实际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3],这为校企深度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政府将陆续出台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条例、法律法规。国家正在加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条例的修订和编写;地方政府也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校企合作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条例等的出台会明晰“政、校、企”在职业教育中的责权利,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四)职业院校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挑战分析

1.行业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与职业院校对市场反应灵敏度差距较大。对市场反应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更新换代、创新以及产品的质量,这对员工自身的素质要求会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反应速度很难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在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层面制定不同的校企合作方案。

2.政府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政府意识到职业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很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但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真正从制度层面正式地确立,有关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权、利”尚未明晰,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行业协会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有待加强。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应扮演积极的角色,鼓励行业协会主管的企业与相关的职业院校密切合作,做好行业人才需求和发展前景评估,应充分发挥好指导作用。

4.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利益平衡点失调。职业院校的“教育性”特征体现出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办学经费和办学自主权有限,因此在合作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到企业实训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效率,需要提供设备和技术人员,设备的磨损和技术人员的指导等费用很难达到企业的需求;职业院校新专业的开设及原有专业的调整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核,不能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企业需求自主开设专业。

(五)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SWOT矩阵分析框架

通过对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SWOT分析,构建SWOT矩阵分析框架(见表2),试图找出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策略,进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升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表2 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SWOT矩阵分析框架

三、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既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又要增强职业院校自身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加快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职责

1.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落实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规划中,并将其纳入到政绩考核指标中。政府相关部门要对职业教育进行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教育、财政、人社、发展改革、行业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制定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集中力量发展职业教育。

2.设置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政府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校企合作规划的执行,校企合作中资源配置、政策制度等的落实及校企合作开展情况的监督、评价及利益协调。行业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行业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合作规划的执行,协调行业、企业资源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向职业院校及时发布行业及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报告,协调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职责。企业设立专门校企合作部门,主要负责校企合作资金的使用、协调技术人员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评价。职业院校一般都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也要对校企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学习落实相关政策。

3.强化政府的监督引导职能,适当外放权力。省、市级政府发挥监督、评估和引导职能,重点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等方面。同时,政府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合行业企业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企业组织。

(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1.完善经费长效投入机制。建立生均经费、专项拨款和绩效拨款相结合的财政拨款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和标准,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要高于普通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要不低于高等职业院校的80%。省、市级政府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且投入比重要高于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确保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不被挪用或截留。设立企业办学专项经费,允许财政性资金购买行业企业、民办职业院校举办职业教育的公共服务。

2.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职业教育。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继续开展社会力量和公办职业院校合作建设混合所有制院校;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独立举办职业教育,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举办二级产业学院(或设置专业);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院校建设股份合作制的工作室,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

(三)完善政策机制,健全制度保障。

1.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会使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具有强制性、激励性和规范性。因此,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完善政策机制:一是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法规,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细则,如制定地方性的《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对校企合作的对象、方式及监督评价机制等做出规定,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税收、奖励等激励性政策:税收政策是需要通过税收调节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在相关政策文件中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或减免;以政策的形式明确规定,对开展校企合作效果好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给予一定政策倾斜或资金奖励。

2.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为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的有效进行需要制定校企合作自身的制度,具体有三种措施:一是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互认制度,这种互认制度包括学习互认、工作互认和技术研发成果互认。学习互认制度指学校要简化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条件下自主到企业实习的申请程序,同时企业员工到学校接受继续教育,可以将他们的工作经验折合为相应的学分,这样可以缩短在校修业年限,节省费用,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工作互认制度指学校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工作量”经企业审核后转化为“课时量”,企业将员工到职业院校接受继续教育的“学时”经学校审核后转化为“工作量”。技术研发成果互认制度指职业院校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成果折合为“课时量”,企业将员工参与职业院校技术研发成果折合为“工作量”。上述三种互认制度有利校企合作的深化及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联席会议制度,政府部门定期组织校企合作会议有利于相关政策、建议的落实及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三是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制度。政府可以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企业代表和职业院校代表成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协调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层次合作。

(四)充分发挥行业的指导与协调作用

1.健全省级行会组织。组建省级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部分行业组织为试点,组建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产教融合。

2.制定指导政策,发挥协调作用。具有行政职能的行业组织、大型企业牵头的行业组织及自发形成的行业组织等应依据自身行业发展情况制定指导政策;发挥行业组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就业准入、专业和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积极履行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监督与评价等职责。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办学特色,职业院校要结合所在区域的产业特点及专业优势,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联合行业企业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中,制定以育人为目标的实训制度和学生实习责任安全制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强试点学校(或专业)可行性及实施过程的指导与评估;推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效衔接,在产业建设中推进区域型、行业型职教集团建设,探索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教集团的法人资格试点,实现资源共享。

2.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职教集团或职教园区,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技能鉴定、职业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为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以“教学产品”为纽带,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打造一批对接产业集群,集企业生产环境、工艺流程、管理模式等生产情景,体现教学过程、生产过程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选择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以校企共建、共管、共用和共赢为基础,建设具有“厂中校”特征的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3.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的准入、评聘及考核制度,增设实习指导教师技术职务系列;高职院校副高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权和中等职业学校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权要下放到学校;依据职业院校自身特点,职业院校采用“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支持职业院校自主聘用企业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创新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模式,鼓励职业院校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企业在职业院校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六)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完善职业院校的治理结构。加快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建设,推进职业院校章程的制定及落实工作;支持职业院校探索实行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建立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骨干教师互聘制度;制定职业院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公办职业院校校长公开选拔和聘任的试点。

2.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校内动态评价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在质量评价中的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评价工作,支持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教育质量评估。

(七)营造良好氛围,强化行业企业的参与意识

1.树立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倾斜,放宽政策,给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储备时才可能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引导企业要用长远眼光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把企业发展规划纳入到校企合作总体规划中,让企业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职业院校也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技术文化氛围,让企业真实体验到自身发展除了创造经济效益之外还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

2.树立重视职业教育的理念。加大宣传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行业企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激发青年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倪义芳,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J].经济管理,2001(6):4-11.

[2]臧维,王方飞.论SWOT分析的实用性改造[J].商业时代,2007(18):56.

[3]国务院: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EB/OL].http:// 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402 27135931719&cata_id=N007,2014-2-27.

责任编辑韩云鹏

作者简介:李贺伟(1984-),河南西华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王忠诚(1962-),辽宁丹东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2JZD041)的子课题“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专题研究”,主持人:李进;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机制研究”(编号:JG12ZD05),主持人:王忠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4-0009-05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SWOT分析
走出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高校体育课堂评价的研究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