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白族仗鼓舞中蕴含的“本主”文化

2016-07-13 07:20钮小静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418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糍粑白族湘西

钮小静 秦 婷 (怀化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 418000)

湘西白族仗鼓舞中蕴含的“本主”文化

钮小静 秦 婷 (怀化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 418000)

湘西白族仗鼓舞又叫“跳邦藏”,是桑植白族的传统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它表达了对祖先,英雄人物的本主崇拜,其舞蹈蕴含了深厚的“本主”文化即宗教信仰。本文从湘西白族仗鼓舞与本主文化的联系、本主文化在湘西白族仗鼓舞中的表现等方面对湘西白族仗鼓舞中蕴含的本主文化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湘西白族仗鼓舞,对仗鼓舞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主文化;湘西白族;仗鼓舞

一、引言

湘西白族仗鼓舞也被称为“跳邦舞”,根据考证,仗鼓舞是南宋末期湘西白族迁始祖和他们的后代创造的,这个舞蹈只有湘西白族才拥有。湘西白族仗鼓舞粗犷大方、古朴明快,跳的时候以仗鼓(仗鼓长度约1.2米,以木棒作为杆作)为道具,因此称为仗鼓舞。湘西白族《甄氏族谱》中记载有“……甄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仗鼓舞被广泛的应用于祭祀、庆贺丰收、节日庆典以及表演等活动中。湘西白族居民以谷、钟、王为三大本主,本主是湘西白族人民理想人物的化身,大多是为白族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已去世人物,每当在重大的节日或祭祀活动都要隆重的祭拜本主,同时也要跳仗鼓舞。湘西白族仗鼓舞在保留云南白族仗鼓舞基本动律的基础上,经过七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并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湘西白族仗鼓舞既是白族人喜庆节日的自娱性舞蹈,又是湘西白族人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是白族人民借以祭祀祖神、团结本民族的象征性舞蹈。

二、“本主”文化与湘西白族仗鼓舞的关系

(一)“本主”文化和仗鼓舞的联系

湘西白族仗鼓舞从根源上发源于云南白族祭祀活动中的歌舞,是云南白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延展。白族仗鼓舞在湘西主要流传在湖南省西北部桑植县内的芙蓉桥,麦地坪、马合口、走马坪等地。湘西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多民族散杂居为特点的地区,在桑植县内就有苗族、白族、土家族、汉族、蒙古族等28个民族,湘西白族人民不断将儒家、道教、佛教的文化吸收到自己的文化中。随着湘西白族本主宗教信仰的流传,本主文化也得到一定的发展,而舞蹈是本主文化传播、发展最为重要的媒介之一。所以“本主”文化在湘西白族仗鼓舞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湘西白族人民崇尚本主,在重大的活动或节日都要跳仗鼓舞。在游神时跳“游神仗鼓舞”,人们会用彩轿抬着本主神像,彩轿后是本地有声望的三位元老级人物带队跳仗鼓舞。在湘西白族地区,都建有本主庙或有本主节,每当祭祀本主时跳“祭祀仗鼓舞”。人们通过仗鼓舞将本主文化得到传播和发展,于是在传播本主文化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舞蹈文化,通过仗鼓舞这个形式既游神也娱民而且发展了本民族文化。

(二)“本主”文化对湘西白族仗鼓舞的影响

白族仗鼓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各朝各代不同政治思想的影响和不同时期主流文化的冲击。湘西白族一方面信仰“本主神”和众神,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当地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不同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交流和发展中相融合,于是湘西白族在兼容吸收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湘西白族仗鼓舞是白族先民祭祀仪式的一种活动,它表达了人们对本主的崇拜,体现了本民族精神信仰的追求,所以本主文化对仗鼓舞中的舞蹈套路和舞台的调度上有极大地影响,正是这一影响导致了仗鼓舞非常讲究精准的程式。

“它以‘倒丁字步’为基本步伐,跳时必须三人一组,鼎足而立,所有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跳,舞蹈道具可随意,舞者和舞蹈音乐的伴奏者边唱边跳,以打击乐为基本伴奏,鼓点跟动作必须配套,所有的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转换下完成,在跳仗鼓舞的同时,湘西白族人民十分欢迎其他民族人们的加入”,随着跳仗鼓舞人员的热情接纳,观看者也会逐渐加入到他们的舞蹈队伍中,也体现了湘西白族人们和谐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

三、本主文化在湘西白族仗鼓舞中的表现

(一)舞蹈套路所体现的本主文化

湘西白族仗鼓舞套路繁多,有“硬三翻”“二龙戏珠”“玉女扫地”“苏公背剑”“野猫戏虾”“赶鞭捧圣”“三翻身”“童子拜观音”等,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套路。

湘西白族人民以谷、钟、王为主姓的把大、二、三神公视为自己的保护神,人们会通过仗鼓舞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本主神的崇敬之情。“苏公背剑”为三神公象征,“赶鞭捧圣”为二神公象征。这些套路中都蕴含了身后的本主文化。在湘西地区当时的英雄人物为了保卫人民的安全,英勇奋战得到了湘西白族人民的尊重和爱戴。为了纪念英雄人物便把他们视为自己民族的本主,所以在跳湘西白族仗鼓舞时,舞者左冲右突,手中的道具以仗鼓为主,舞起来颇具威力,或挡、或冲、或防守,进退自如,左右开工,显示出了仗鼓舞的威力,也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了人们对本主的崇敬和尊重。

通过舞蹈这一艺术手法,也将告诉白族人民的子孙后代,不要忘记本民族的英雄,时刻尊重和爱戴湘西白族人民的本主,也正是这一舞蹈才将本主文化得到传播。

(二)舞蹈表演形式所体现的本主文化

湘西白族仗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环境分为“游神仗鼓舞”“祭祀仗鼓舞”“糍粑仗鼓舞”等,游神仗鼓舞在每年正月初举行,人多势大,场面隆重热烈。在白族人聚集地区以姓氏分族,其中以钟姓和谷姓为大族,这些大族都有他们自设的祠堂,祠堂里供有祖宗牌位。白族人民把仗鼓舞又称作“游神摸族”,因而“游神”是跳仗鼓舞的盛期。而参加“游神”者,必须会跳仗鼓舞,否则就不够资格参加“游神”。“游神”时,人们用彩轿抬着本主神象,神轿之后是由三元老师领队的约数十人或百人的仗鼓舞队。“游神”到一村寨,各村寨的接神人便在堂屋门前恭迎“游神”队伍。这时,人们在三元老师带领下,踩着音乐节奏跳着仗鼓舞,随着跳的动作不断变换,参加跳仗鼓舞的人数也不断增多,情绪高昂时,人们一边跳一边有节奏的吆喝着,予以助兴。

祭祀仗鼓舞是在本主庙会上跳的仗鼓舞。在湘西白族地区,人们信奉本主,所以在各地区都有本主节或者建有本主庙以便来祭祀本主。祭祀仗鼓舞首先是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先入场引导围圈欢跳,摆呵、蹬呵、拍呵,绕着场子一圈又一圈地跳,鼓声阵阵,还有唢呐、笛子等乐器伴奏,随着舞者不断起舞,人们的呐喊,跳仗鼓舞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也能体现湘西白族人民团结和睦的气氛。

糍粑仗鼓舞是湘西白族人民在过重大节日时要打糍粑,据文献资料记载,“当时白族兄弟们正在打糍粑准备过年,一帮官兵突然围寨抓人,白族人即用粑粑杵奋起反击,将官兵打败,白族人为庆贺这一仗的胜利,就以打糍粑的作道具跳舞作乐,将民族英雄也视为自己的本主”,在重大节日时,成群的人在家中打糍粑,在打糍粑之前或糍粑打完后,人们会围绕糍粑跳仗鼓舞,感谢本主的保佑,这些风俗习惯一直保留至今,这便是糍粑仗鼓舞的由来。

(三)舞蹈音乐风格所体现的本主文化

湘西白族仗鼓舞在舞蹈音乐和歌词中也体现了本主文化。它以打击乐器为主,同时用横笛吹奏主旋律,夹以海螺、长号和唢呐伴奏。如仗鼓舞伴奏音乐的节奏谱例:

4/4 XX XXX XX︱XXX XXX XX︱ XXXX XXX XX︱XXX XXX XX︱

XX XXX XX︱XXX XXX XX︱ XXXX XXX XX︱XXX XXX XX︱

……

湘西白族仗鼓舞的舞蹈音乐速度中速,4/4拍,节奏以X、XX、XXX为主,音乐结构方整,多采用重复的手法,各声部的音色十分和谐。因为本主在湘西白族人民心中是高尚崇敬的,所以音乐的平稳,缓慢中人们便于抒发对本主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湘西白族仗鼓舞不仅在伴奏音乐中体现了本主文化,在歌词中也显而易见。在跳仗鼓舞时,伴奏者和舞者边唱边跳,都要融入到整个队伍当中,如桑植白族仗鼓舞中有“游神”的的舞蹈动作是“拜祖敬本主”,其歌词中唱到:

一拜祖先路来远,二拜祖先劳百端,

三拜祖先创业苦,四拜祖先荣耀显。

湘西白族是从云南地区迁徙过来的,在吸收湘西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还保留了浓厚的原始的本主文化,所以即使湘西人民迁徙了,但还是对祖先的恩情铭记在心,对本主的尊敬铭记在心。所以会在歌词中明显体现对祖先本主的尊重。

[1]杨政业.白族本主文化[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2]侯碧云.桑植白族仗鼓舞的艺术特征[J].艺海,2009(3).

[3]侯碧云.桑植白族仗鼓舞[N].张家界日报,2010-5-14-3.

[4]向智星.略论湘西白族的《仗鼓舞》[J].湖南大学学报,1998(2).

[5]赵橹.白族“本主信仰的文化内涵”[J].云南学术探索,1994(4).

[6]谷俊德.桑植白族风情[M].民族出版社,2011.

[7]王淑贞.明清时期湘西白族民俗文化的变迁和动态特征[J].怀化学院学报,2008(4).

钮小静,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从事民族音乐研究。

秦婷,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现为河北新华创想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员。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湘西白族民俗音乐研究”(项目编号:12C0853);湖南省教育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试验项目“湘西白族仗鼓舞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2]第402号:383);怀化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HUY2011-3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糍粑白族湘西
中国白族文化的海外展演与传播研究
全家一起打糍粑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打糍粑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走进湘西凤凰城
中国云南大理白族女子头饰文化研究
湘西 国画
二十八,打糍粑
腊月糍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