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以教育为志业的校长

2016-07-12 07:25陈立群
人民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长教育

陈立群

实践证明,在突出基础建设的发展阶段,相对强势的行政介入,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能较好地保障国家的发展大计。但不能否认的是,社会的各个子系统、各个行业,都有着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支持国家发展大计的同时,还必须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教育行业,作为培养发展中的社会未来人的主要园地,一味地行政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而其中对校长的影响尤其要引起注意。

校长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

为了便于推行统一而畅通的行政管理,近年来,作为学校负责人的校长,级别被降低、权力被削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1987年大规模工资改革,作为完全中学的校长,我的基本工资从72元调到了97元,也就是当时副县长的工资级别,而当时教育局长的基本工资是86元。最近,一位地级市的一中校长闲聊时说,他对应的行政级别是副处,而当地教育局长是正处。他还说,当地几家大医院的院长定为正处后,卫生局长感觉不好管了,因而校长的定级就不再调整了。

我校与德国的友好学校已经开展了多次来往交流,我校出访的老师们都很高兴受到对方学校所在城市市长的接见。德国校长也不无自豪地说,论社会地位,他比当地市长还要高。而相比之下,我在县城和城郊接合部都做过校长,但有时我感觉我的权力还没有村长的权力大。

近期,一些地方出台了学校主要领导对学校的人事、财务、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物资采购等“五不直接分管”,我宁可理解为这是对校长的保护。作为校长,真的不想要这些既繁杂又充满风险的权力,校长理应一心一意研究教育。但问题在于:一是什么都是集体讨论决定,那谁来负责?最后还是校长。二是这些权力从校长身上转移后,其使用是否更科学了、更合理了?三是什么都要集体讨论,校长的“硬实力”越来越软,越来越弱,会不会影响到校长的“软实力”?其教育理念能不能得到其他各个环节的有力支持?

又如绩效工资改革,涉及财政制度,政府应该体现行政强势来为校长分忧,却又没有做到,将改革方案的制订作为任务交给校长。作为校长,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非常为难。为了分配方案顺利通过,大多数学校选择降低领导待遇,校长拉着学校行政班子成员自我压薪,校长的职责津贴不及年级组长和班主任。

绩效工资改革其实只是蛋糕的分配改革,而不是做大蛋糕的改革。虽然自2005年出台的《教师法》就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2010年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又提出“要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12年教师节来临前夕,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再次强调“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但在地方主管部门看来,这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未被真正列入议事日程。

行政强势助长了校长的投机心理

行政过于强势,领导看着升学率,而校长们又别无可强势的地方,只能“投其所好”——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为领导的政绩和自己的前途积累资本,即谁任命,对谁负责,想方设法博取领导的好感,以换取校长之位的稳定和提升。由此,校长也就沦为了行政权力的附庸。

近年来,校长们为了赢得领导的信任,工于心计的多了,坚持教育理想的少了;琢磨人的多了,琢磨事的少了,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更少。一些所谓的“政客型”校长逐渐走上前台。他们不见得理解真正的教育是什么,甚至连自己的教学业务也未必精通;他们不需要走进课堂,甚至连校园里也很少出现,整天都围着权力进行攻关,与上层权力结成利益共同体;他们精通于权术,擅长于交际,致力于揣摩领导的心理,甚至连领导的业余爱好也搞得清清楚楚,媚权媚俗,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傲骨清风荡然无存。而真正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的校长则被认为是书呆子,被边缘化,一些推荐、评比、评定等都轮不上。这何尝不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一个社会,如果用人的时候,不能以德、才为取向,而是被钱、术所左右;不是以道德、学问论高低,而是以权力论大小,以手段定胜负,那么就容易导致价值失序、公正缺失,何况本就是引领社会文明的教育系统!

提升校長的社会地位,应该从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做起,从政府创设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做起

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由此可见,尊师重教,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历史一再证明,数典忘祖,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作为教育教学的直接执行者,教师是“质量”这一生命线的最大保障因素。但多年前的“师范院校降分招生”政策却无视这个规律。笔者当时就曾撰文大声疾呼,教师作为“灵魂工程师”,是需要能积极促进人的心理建构、培育人的精神发展的人,千万不能降低要求;并预测,等到降分招生的教师理应成为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又无法担当此重任时,就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最困难阶段。无奈人微言轻。当下,教育的这一困难局面正在到来,或者已经到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而我们的师资队伍不够优秀,基础教育本来就已经困难重重,而当下愈演愈烈的教育行政化倾向,进一步加剧了困难,推行素质教育更是步履维艰。

据说在美国,一流的人才大多集中在华尔街。有一个笑话,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政府认为那是华尔街那帮精英捣鼓出来的,自己没有责任,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因为他们本来就比我们聪明。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说白了,一个社会,人才总是朝着有权有利的地方流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流人才都集中在政府机关和金融部门。我个人判断,当下教师队伍中精英人才的数量,不及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80年代,甚至比我就读高中时的70年代中期都不如。也许历史地看,当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相对较弱的阶段之一,客观地说,能够把中国的基础教育支撑到目前这个状态已经值得庆幸了。师资队伍缺乏领头雁的局面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师范院校降分招生带来的后遗症需要及时弥补,其中政府的行政推动、及时导向尤为重要。

芬兰的基础教育在全球首屈一指,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芬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最高的。中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人们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时候,我们应该清醒地認识到,对一个民族而言,轻视教育,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会有问题的。

校长应以教育为志业,不为一时一事的功利所动

如果说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称之为职业,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活动称之为事业,那么作为校长应该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以教育为志业,立志干出一番成就,有志于献身教育。

校长应甘于舍身求道。人类世代交替,生生不息。每一个时代都有其面临的挑战和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使命和特别需要的气质与品格。这种独特的气质与品格,就是所谓的时代精神。作为校长,应该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正确认识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正确理解社会分配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正确处理好内心的坚守与放弃。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从民族振兴、人类进步的高度尊重这一份事业。

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长的封建社会,现在又经历着市场化带来的各种利益的诱惑与冲突,多少心志不坚定之人沦落为“权力奴隶”“金钱奴隶”。在社会转型时期,在人们功利浮躁的时候,在一些价值观念混沌不清的时刻,作为校长,应不为一时一事的功利所动。校长应以教育为志业,为教育而生,为教育而活。立足于对学生、对家长、对教师、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负责;多一点爱心善心,放低身段,善处卑下;为百姓服务,天宽地阔;媚权媚俗,为名为利,容易麻木不仁。

校长应崇尚“爱与责任”。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我总认为,任何行业、任何职位,最终能够得到社会公认的,还是“爱与责任”。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应该是“爱与责任”的起点;有委屈、情绪就放弃的,不是教育的真爱。重要的是脚踏实地,躬行践诺。

我在浙江省内首创宏志班的时候,看到有的宏志生天冷了还只穿着一件短袖汗衫和一件薄薄的校服,就连夜赶回家拿来羊绒衫,还主动与宏志孤儿结对资助,年底了带着几个宏志孤儿回家过年。全校教师都纷纷捐衣捐鞋,不少都是新买来的;有班主任还和爱人一起,各开一辆车带着10个宏志生回家过中秋节;一些教师还主动地给特别困难的宏志生生活费,一些学生和家长也都加入了扶贫帮困的行列。这样一种浓厚的“爱与责任”的学校文化气息,落脚点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带着一颗爱心走出校门。

校长的任命应该公开透明

一个好校长就是 一所好学校。这是教育界内外都公认的一个说法,充分说明校长角色的重要性,也说明社会对好校长的期待与信任。

校长是专业人士。继2013年2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5年2月教育部又制定印发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六个方面的专业职责细化为60条专业要求。这些标准是教育理论思想、办学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基本条件,也是前提条件。

校长是灵魂人物。校长通过教职员工大会讲话、晨会国旗下讲话、学生大会讲话、家长会讲话等等,把握着办学方向,关系着师生的一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构,影响着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长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一所学校的办学高度,取决于校长的人文底蕴的深度。

校长是公众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校长总是满腹经纶、经验丰富,能够洞察人生,掌握人生哲学,具有生活智慧。在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出台的时候,只要与教育有关,家长、社会总会想到听听校长的看法,采纳校长的建议。由此,在深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时候,总觉得校长应该凡事想得深、看得远,以十年、百年甚至千年作为时间单位来思考问题,不应局限于当前眼下;让学生走得出,更要让学生走得远。校长要以其人格魅力来体现学校的公众形象,体现教育的社会形象,而不是手中的权力。梁山108将,武功高强的一大堆,要说武功低,宋江应该算一位,但一个个好汉投奔梁山时,都会双拳一抱说:“我们冲着宋大哥为人而来。”

有鉴于此,校长的任命,应该公开透明,让公众了解当选校长的专业能力、素养、学术论著和思想等,不能仅凭一纸公文来任命。在家长素质不断提升,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应该有家委会的发言权,应该有接受社会的质询与审视的公示期。

猜你喜欢
校长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