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澳大利亚使馆教育处
在澳大利亚,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各州、领地的高度重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编制了一张全方位的“安全网”。
欺凌形式和成因复杂多样
在澳大利亚,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表现为身体欺凌(打、踢、掐、身体性骚扰等)、言语欺凌(咒骂、挑逗、言语性骚扰等)、心理欺凌(故意孤立某人、手势挑逗)、社会性欺凌(将某人排除在圈子外、散布谣言、造谣中伤等)和网络欺凌(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恐吓或骚扰等)。而网络欺凌越来越常见,成为澳大利亚校园欺凌的一个明显趋势。
中小学校园欺凌不仅在公立学校发生,在学费昂贵的私立名校也屡见不鲜。原因是复杂的,具体可归纳为五点:
文化差异。这是校园欺凌的最主要成因,尤其在多元文化社会的澳洲。中小学生还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未成型的阶段,相互之间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差异很容易成为暴力产生的导火线。以维多利亚州为例,在2010年前该州的中小学生中有10%左右的学生都曾经有过遭受校园欺凌的经历。在2010年后随着澳大利亚移民的增多,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数直线上升,越来越多移民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受到校园欺凌。
制度原因。如果学生所在学校对校园欺凌的态度不够重视或者坚决,就会助长校园施暴者的嚣张气焰。
社会因素。电视、社交媒体、网络、电子游戏等充满了暴力、色情等成人因素,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
家庭因素。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关爱,导致个性极端,脾气暴躁,不愿与人交往。生活在过度严格家庭中的孩子则容易走向被欺凌的另一个极端。
个人经历。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都不相同,在负面情绪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将负面情绪传递并传染给同学。
反欺凌的重心平台在学校
澳大利亚中小学管理责任主要在各州、领地政府,针对日益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不同的州、领地出台了不同的反校园欺凌政策。比如,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政府发布的是《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公立中小学反欺凌、反骚扰和反暴力法案》。而各中小学有详尽的措施落实州政府的规定。
所有学校在起草校园欺凌预防政策时都需要做到以下五点:在整个学校范围内形成“任何一种欺凌行为都是不被容忍”的共识;提供欺凌的明确定义,包括不同形式的欺凌行为(Subtypes ofbullying);强调在预防校园欺凌行为中各方的角色和职责,包括老师、学生和家长等;开展并计划实施完整的校园反欺凌项目;确保校方每年检讨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维多利亚州资格认证机构(VRQA)要求每所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将校园欺凌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并要求每所中小学都要制定具体的校园欺凌预防措施和方针,州内每所学校的学生都参与学校反欺凌政策的制订,同时积极预防和介入以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并根据《2006年人权宪章和责任法规定》(Charter ofHuman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ct 2006),明确州内所有的学校都有义务为每一位维州公民提供基本的公民权益,包括承认平等的权利、不受歧视的权利、文化及保护家庭和儿童的权利。
反对校园欺凌的重心平台是学校,因此其对策与措施也应主要着眼于学校层面,同时其他各方(家庭、社会、法律)都应积极配合并以积极态度面对和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维州最大的反校园欺凌机构是维州政府教育部属下的网站Bully stoppers, 网站提供了完整的校园欺凌介绍和反暴力措施。学生、老师、家长、社会各方都在校园欺凌中有着明确的角色:在校学生要注意自己是否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为什么我是目标,有没有认识的同学或朋友目前正在被欺负或网络欺凌,及时向校方和监护人反映;在校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制止校园欺凌,也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课堂教案的开展要保证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严重性,辨识发生的情况并及时给予学生(受害方和欺凌方)心理辅导,确保校园网络生态的安全;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在校被欺凌,要时刻注意校园欺凌的潜在表现、孩子被欺负的原因、孩子有没有在学校范围内发现校园欺凌现象、此种现象为何存在,并了解社交网络的安全性,如有需要及时寻求必要的帮助;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度,并极力杜绝此现象的发生和蔓延。社会媒体应着力报道对校园施暴者的惩处措施以示惩戒。
以墨尔本女子中学(Melbourne Girls College)为例 , 学校 2016 年最新的反欺凌和骚扰政策(Policy on Bullying & Harassment)规定所有教职人员都需要:时刻警戒校园欺凌的发生、认真仔细地监督在校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形象、及时尽早地处理有关校园欺凌的投诉案件、记录相关事件的所有细节。学生则被要求:待人接物热情有礼,不参与一切与校园欺凌有关的活动,发现并及时制止有关事件,及时向校方或家长举报。
对于证据确凿的校园欺凌施暴者 / 学生,校方将视具体情况而采取惩罚措施。如发现此类事件连续发生则会严厉处理:取消学生身份、警告(口头/书信形式)、通知家长 /监護人、个人心理辅导、课后留堂、暂时或者永久停课、开除学籍、通知警方等。近几年教育系统对校园欺凌坚持“零容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被停课或退学,更有甚者刚刚入读一年级和学前班(Prep-class)就已受罚。
在新南威尔士州,中小学校作为“反欺凌与暴力国家行动计划”(the National Day of ActionAgainst Bullying and Violence)的主要对象,学生和学校都被要求了解相关政策并在他们的社区范围内反对欺凌。新州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欺凌行为的执行文件,包括:《阻止及响应学生欺凌事件的行为大纲》(Bullying: Preventingand Responding to Student Bullying in SchoolsGuidelines)、《阻止及响应学生欺凌事件的规划》(Bullying: Preventing and Respondingto Student Bullying in Schools PlanningDocument)、《反校园欺凌计划书模版》(Anti-bullying Plan Template)。
新州教育与社区部设计了一系列的项目,以期建立学生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例如小伙伴项目(buddy and peer support)、指导与过渡项目(mentoring and transition)以及冲突解决项目(conflict resolution)等。学校通过个人能力发展、健康与体质教育等课程向学生讲述什么是欺凌行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也教会孩子们如何自我保护。
为防止校园欺凌,新州教育与社区部还开设了“Bullying No way!”和“Safe School Hub”等网站,用简洁的语言向孩子介绍一系列相关信息,诸如“什么是校园欺凌”“现在校园欺凌现象有多严重”“校园欺凌引起的恶果举例”等,作为抵制校园欺凌基础知识教育的补充。在专为教师准备的网页中,还详细刊载了有关欺凌的法律条规和用于完善学校校规的信息。由于少数民族、异于常人的性取向者、残疾人等往往易于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对象,因此网站也涉及了一些歧视的问题,简洁明了地阐释“欺凌”的内涵。网站上还刊载有许多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以及供教师、家长参考的各种信息,还有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学计划、面向教师使用的手册、面向学生使用的练习题等供免费下载,为学生提供网络礼仪的测验题和修完课程的证明。更为贴心的是,网站还提供了很多计算机专业术语解释,大大方便了一些不熟悉计算机的家长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