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萍
基层审计机关应用计算机审计的瓶颈及对策
黄志萍
摘要:基层审计机关存在对计算机审计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计算机人才缺乏等现状。刘家义审计长曾说过:“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它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和一种发展趋势。”计算机成就审计信息化建设之路,为审计工作添加了一层发挥想象的空间、插上了一对展翅飞翔的翅膀,将成功助力审计工作向绩效审计的转型。
关键词: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应用
随着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推进,审计人员逐渐认识到计算机给审计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审计覆盖面,更深层次的是彻底转变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技术手段,审计人员可以新增多种审计方式方法,实现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多部门业务数据的对比分析,来评价审计对象整体工作的绩效。
(一)计算机审计人才的瓶颈
1.培训效果差。审计人员计算机培训的应用性差,阻碍了计算机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的计算机培训经常是全部人员参加,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加上参训人员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仍停留在应试层面,从而出现“学得快、忘得也快,”会考试不会应用的结果,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足,实际效果不佳。
2.审计业务骨干年齡偏大,计算机专业人员又存在专业隔阂,两者难以真正实现融合。审计业务人员一般需经过多年多个大型、复杂审计项目的锤练,才能积累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成长成单位的业务骨干,但这些业务骨干人才大多已经过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黄金年龄,学习、培训并掌握计算机知识十分困难,将传统审计方法转变为计算机审计难度更大。而年轻的计算机专业审计人员难以完全理解并领会业务骨干的审计思路及审计理念,难以完全融入审计操作,造成计算机应用较难与成熟的审计经验进行相互衔接,不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会计算机编程又熟透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太少。基层审计机关获得计算机中级的人员极少,而其中能独挑重担的审计业务骨干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参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但由于并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SQL Sever和Access等数据库软件的运用技能,要很好地运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实质性审计难度仍然很大,还是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协助,从而难以有效发挥计算机审计复合人才由于审计经验与计算机技能整合可能产生的1+1远大于2的效果。
(二)计算机审计环境的瓶颈
1.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有限。受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的制约,目前仍然有部分审计对象采用手工记账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而没有建立起业务数据信息系统。对这些单位开展计算机审计时,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的最大功能,计算机审计缺乏用武之地。
2.审计监督范围窄,审计对象有限。目前信息化运用水平较高的审计对象一般属于垂直管理部门,如:海关、税务、工商、国土、公安,甚至住房公积金、房管等一些重要的行政部门,这此垂直管理部门未纳入基层审计机关的监管范围。而银行、电信等一些国有控股企业,其审计监督权又大多属中央、省级审计机关。地方审计机关未经上级审计机关的适当授权,就不能对这些垂直管理单位的地方部门开展正常审计,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对象有限。
3.部门信息分割严重,地方审计机关手段有限。目前我国信息化体系建设尚存在部门网络条块分割严重、难以完全融合等一些突出的问题。不少行政部门认为自己没有义务将原本不公开的信息向基层审计机关提供。而计算机审计效用的最大发挥部分取决于审计对象各方面信息的获取情况,结合审计目标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审查,从而得出审计结果。而这些信息分散于工商、税务、公安、房管、电信、交警、银行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大多属垂直管理单位,不受基层审计机关监管,要调取被审计对象的计算机数据等十分困难。
4.没有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审计科室。多数基层审计机关尚未建立计算机审计科室,导致计算机审计人员只能附属于各业务科室,无法自主确立计算机审计运用潜质的审计项目,无法完全发挥计算机审计的效能,其结果是无法做好计算机审计的效能,其结果无法做好计算机审计的实践创新工作。
1.要精选好项目。有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审计项目成果的好坏,选择开展的审计项目非常重要,也很是关键。特别是县区审计机关,具备做成精品项目先天条件的计算机审计对象有限,应认真学习审计署、特派办或其它先进地区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项目的选题技巧,借鉴其探索创建精品项目的成功经验,创新项目立项技巧,以深具潜力、成熟的计算机审计项目纳入当年度突出抓好的重点项目,力求抓出计算机审计精品项目。
2.重点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着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提倡案例教学、模拟情景教学,对一线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须重实践操作,立足“以审代训”、实战中练兵这一原则。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可借助外力,多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的项目审计,参审人员易吸收新的、先进的审计思路理念和技术方法。各单位在聘请外面能手协助计算机审计时,可从审计立项开始时就集中本单位有基础的业务人员全程参与学习、攻关,以求在“实战”中取得经验,达到审计一个单位,提高一群人计算机审计知识的效果。
3.集中业务骨干着力打造精品项目。相较计算机审计先行地区及先进地区,基层审计机关若要在当前计算机审计人才培训还未完全跟上的情况下,实行赶超战略,实现“弯道超车”只有打破科室、上下级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集中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进行业务攻关,才有可能在全省各地市相对形成计算机审计技术优势,将一些未开发的审计项目列入审计,审计成果容易引发大家的关注,也更容易见成效。
4.领导重视,加强计算机审计项目建设。基层审计机关加强计算机审计项目建设亟需领导的重视和推动。要夯实“塔底”,AO项目要全面铺开,有数据用AO,没有数据也用AO进行项目管理,做好AO使用经验的储备,为下一个突破的案例项目打好坚实基础;要强壮“塔身”,积极让业务科室创新开展计算机审计,归纳总结SQL语句和专家经验、归纳总结AO实例报送上一级审计机关参与评选。
5.集思广益,加强沟通。审计人员碰到问题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交流、沟通,实时讨论。群策群力,才能在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因为计算机审计在基层审计机关尚处在初级应用的阶段,有些问题,特别是技术上的问题,只在同事们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不一定能得到解决。这时最可行的解决途径即是利用互联网。
6.建立考核奖惩激励机制。执行刚性要求,重点培养审计信息化优秀人才。建立审计成果考核奖励机制,审计专业人才参与编写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参加科研课题等工作都要在年度考核中来体现。对于通过应用计算机审计取得优异成绩的审计项目、科室或审计人员,以及计算机培训学习通过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并把应用计算机审计情况作为每年评选优秀审计项目的重要参选条件,并纳入到年度考核中。
参考文献:
[1]吕静.略谈计算机审计在基层审计机关应用的局限及应对措施.经济师,2013年01期.
[2]卢庆元.地方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瓶颈和解决之道.中国审计,2014年第9期.
(作者单位:漳平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