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红
浅论提升审计质量要把握的着力点
郭晓红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的立身之本,提升审计质量要坚持依法依规审计,从审计的基础工作抓起,注重进行审计过程控制,层层审核把关,夯实审计工作基础,规范审计行为。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基础要素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立身之本,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审计机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实施审计,依照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标准、项目目标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审计,是维护国家审计的权威和提高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发挥的基本着力点。
审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及组织方式,都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规定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的要求,依法审计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本前提。审计质量控制贯彻在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务必要保持勤勉尽责敬业谨慎的职业态度,才可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的质量。审计质量的提高要注重从审计项目的几个关键要素着手,把握重点,实施过程控制。
在审计项目中,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现场审计时审计证据的采集和审计底稿的编制、审核、审理等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的整体质量,审计人员应高度重视对审计要素重点进行全程把握与控制。
(一)审前调查要扎实有效,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要深入到被审计单位取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在调查过程中应紧紧围绕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其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经济性质、人员及编制情况,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职责范围或经营范围,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开展情况;有关内部控制及执行情况,重大会计政策选用以及变动情况,以往接受审计部门检查情况,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通过充分的审前调查和情况分析,进而确定将进行的审计范围重点、步骤以及应对措施等,使审计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清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分工明确,这是保证高质量完成审计项目的基础。
(二)真实完整记录审计工作轨迹,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切实保证审计质量
1.审计项目开始前,要按照规定提前送达审计通知书,召开审计进点会,这是国家审计按照法定程序的必经步骤;之后,开始实施现场审计,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均要有审计结论;审计结论要反映在审计底稿上,而审计底稿要有足够的审计证据来支持。
审计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在审计取证程序上应由两名审计人员共同获取,审计证据要清楚地描述审计发现问题的事实,支持审计工作底稿中对问题的审计定性结论,取证材料不仅仅局限于报表、账薄、会计凭证等资料的摘录和复制,对重要问题还要对照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有关人员的证言、计算机储存信息及视听资料进行收集取证。
2.审计底稿中要结合审计证据对审计事项进行定性,恰当描述审计问题的性质及情节。审计证据的收集要注重证据事实与问题的联系,必须与所需证明的事实描述相符合,审计证据与证明事项要和审计底稿有必然联系,审计证据的金额、数量与证明事项和审计底稿相一致。审计证据要件须齐备,具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当事人和负责人必须签注意见,并加盖单位印章,审计取证单中要注明审计证据取得的时间、来源和方法等。由于有些审计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经常会出现审计证据与审计定性脱节,审计底稿对审计问题作出的定性,在相关证据内容和材料中未能清晰、直观反映,或者未能找到适当、充分的直接证据,造成重要问题缺乏证据支撑,最终审计问题不成立,耗费了审计时间、审计人力等审计资源。
3.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底稿时要规范,在这里有必要对审计底稿的要求进行提示,基本内容应包含: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事项名称、审计过程和结论、审计人员姓名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日期并签名、审核人员姓名、审核意见及审核日期并签名、索引号及页码、附件数量。其中审计过程和结论包括:实施审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取得审计证据的名称和来源、审计认定的事实摘要、得出的审计结论及其相关标准。
(三)审计项目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应当对各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进行审核,审核事项包括: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措施是否有效执行、事实是否清楚、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得出的审计结论及其相关标准是否适当、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业务部门要对审计小组的审计报告、审计实施方案结合审计底稿、审计证据进行审核,以确认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遗漏,事实是否清楚、数据是否正确,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意见是否恰当,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业务部门审核后将相关审计资料交由审计审理部门进行审理,进一步按照《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要求对审计项目进行把关、检查。通过各级审核,确保得出的审计结论是建立在较高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上,从而有效防控审计风险。
高质量的审计项目是审计监督的最有力保证,需要审计部门和广大审计人员通过不断完善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着力夯实审计工作基础,规范审计行为,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审计质量的执行者是具体执行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审计业务知识、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审计信息化水平,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新本领,应对面临的新情况。一是科学、合理地把审计与学习培训结合起来,审计人员应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促进审计人员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手段,熟悉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提高审计取证、用证的能力。尤其要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能力。二是审计部门为审计人员学习创造条件,鼓励审计人员努力自学提高专业水平,对积极主动参加审计、会计等职称资格考试的人员,给予报销学费和一定的奖励。对具体审计项目和重要的审计事项,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业务工作能力的审计人员承担,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三是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廉洁从审,增强审计人员责任感、使命感,筑牢审计职业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红线。
参考文献:
[1]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第8号令,2010年9月1日.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