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洲
新形势下上海高职院校招生对策研究
——以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王明洲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面临的高招新改革、生源危机、本科录取率提高等新形势,调查分析本地生源、外省市生源报考上海高职的需求状况,结合上海高职院校现有的专业设置、专业分布情况,针对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的生源分布、专业设置情况,提出初步的招生录取对策方案。以期为教育主管部门、学院领导、各系部及招生部门提供参考,巩固、扩大学院的生源基础,促进学院的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上海高职教育事业不断壮大。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生源分布;招生对策;上海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序列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逐渐提升,对高等教育的选择也多样化。高职院校面临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以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分析高职招生面临的新形势,结合学校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现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略,以为相关部门的提供参考,进而推动高招事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招生历来比较难,上海的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除了社会认可度低、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脱节、生源质量差等常规问题外[1],还有一些新的形势、新的困难需要去面对。
(一)新一轮高招改革的冲击
2014年9月,《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方案》颁布,决定改革从2014年开始启动,2017年整体实施。通过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措施,努力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其中,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相对分开,实行分类考试,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进行。
新一轮高招改革推进的结果,高职院校必然成为考生的“兜底”选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普遍应用,导致考生及社会对本科教育的需求扩大,本科的招生计划必然会有所扩大。高职院校的高中生生源将会大量减少,因此,上海高职院校的本地生源将主要依托三校生生源。而随着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院校的增加,三校生的生源必然也会相应减少,可以预见,本地报考高职院校的生源将会持续减少。
(二)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的生源冲击
自1999年高等院校扩招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从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两方面迅速扩张,大批中专和职业高中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2000—2009年,我国高职院校数从184所增加到1 215所,在校生从36.2万人增加到717.2万人。这种扩张式增长已经见顶。但是,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却正在急剧减少。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2011年—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规模分别为933、915、914、939及942万人。另有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l8岁~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 000万人。[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自然减少,进入高职就读的考生将不断减少。
(三)外省市招生改革的冲击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50%以上。社会对本科教育的需求,往往导致本科院校扩大招生计划,增加本科招生比例,各地的本科录取率持续攀升。2015年,就有河北、北京、黑龙江、宁夏、贵州等地本科录取率达50%以上。与此同时,若干外省市为了解决本地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存问题,实施了大幅降低专科分数线、实行注册制入学、推进专科自主招生等措施,吸引考生报考本地高职院校,这必然增加上海高职院校在外省市招生的难度。[3]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江苏省,过去几年,上海高职院校在江苏的招生一直较好,随着近两年江苏高职层次注册制入学政策的实施,各校在江苏的录取率便不断降低。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最近一年在江苏的招生计划也未能完成。安徽等地实施专科自主招生制度,也同样给上海高职的招生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作为上海的高职院校之一,除了要面对这种新形势外,作为行业院校,还要面对行业主管单位政策的调整变化以及领导的变动所带来的相关影响,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一)分省录取情况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自2005年转制为全日制普通高职教育以来,共在28个省市进行招生,每年都要根据每个省的生源状况,投放招生计划。相对来说,东部沿海城市计划多些,中西部地区计划少些。表1给出了近三年的分省市录取情况。
表1 2013年—2015年在各省市招生计划及录取统计
续表
从表1可以看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在上海的招生计划完成情况一直较好,每年均超额完成计划;东部沿海省份大多完成计划,有的甚至超额完成计划;中部几个省份情况不一,有好有坏;西部地区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则都不太好。
(二)分专业录取情况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每年都会根据考生以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做一些调整,专业数量也从最多时的28个调整到了2015年的16个。近三年的分专业录取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013年—2015年各专业招生计划及录取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各专业每年的录取情况都有所不同。但是也可以发现,有些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一直比较靠前,呈现一定的集中度。表3列出了近三年计划完成率排名前5的普通类专业和排名第一的艺术类专业。
表3 2013年—2015年计划完成率前5个专业及其完成率
由表3可以看出,普通类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及艺术类的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计划完成率均处于高位。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
面对高职招生的新形势,结合近三年的招生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挖掘潜能,扬长避短,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巩固生源,特别要稳固上海生源
上海生源(特别是自主招生考生、三校生生源)是做好招生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建议学校进一步做好对上海“自主招生”、三校生、秋招三大块计划的分配,努力扩大自主招生计划,保持三校生计划,压缩秋招计划,稳住新生录取的“大本营”。
积极通过中高职贯通等形式,扩大三校生的生源。目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已成功申报“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为中高职贯通专业,这将每年为学校提供一批稳定的生源。
(二)错位竞争,做强做大特色专业
通过调研发现,上海30家高职院校重复开设较多专业,导致资源浪费,学校竞争力不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2015年所开设的16个专业与全市其他高职院校重复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开设专业与其他高职院校重复情况
续表
从表4可以看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的会展策划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商务、酒店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都有近10家左右的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甚至有14家同时开设;而人力资源管理、文物鉴定与修复、食品营养与检测等报名人数较多、专业优势较明显的专业,开设的院校很少或独家开设。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各院校应该错位竞争,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有利于进一步壮大发展学校的专业上。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扩大对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的扶持力度,打造数个在上海高职领域乃至全国高职领域叫得响的品牌专业,自然也就提高了专业的吸引力、学校的知名度。
(三)加强校企合作,以就业带动招生
近年来,上海的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不少院校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教学质量低,学生不愿上,毕业就不了业等情况,这点从每年的高职新生报到率也可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的高职报到率平均在70%左右,每年有近1/3的考生放弃入学,其大部分是外省市生源,这也反映出其对就业缺乏信心。作为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和专业建设,把质量效益放在第一位,真正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个有效途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专家、社会的行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实训设备,派出技术人员讲学,设立奖学金等。[4]由于所招学生是企业急需人才,企业愿意在人力和财力上支持办学,这就使学校办学资源大大扩展,教育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车间。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可靠、坚实的平台,将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和层次。
参考文献:
[1]姚远,奚敏.在苏高职院校招生遇“冷”后的思考与应对[J].南方论刊,2015(2):87-88.
[2]桂诚.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困境破局研究[J].亚太教育,2015(29):82-83.
[3]孙彦川.扬长避短破解高职高专招生难[J].内蒙古教育,2015(3):1.
[4]吴颖哲,梁榕.公办高职院校招生可持续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9):34-36.
[责任编辑金莲顺]
基金项目: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2014(2013)年教育科学研究(工会理论研究)课题资助项目“新形势下上海高职院校招生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hjk2014-17)
作者简介:王明洲,男,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3-0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