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武,翟荣刚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31)
非对称关系下教育培训业务发展的探析
王子武,翟荣刚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31)
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机构(乙方),培养出具有研究型的教师培训师队伍和职业教育培训设计师团队,以便时刻根据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来设计规划教育培训服务产品。以满足两个甲方(学员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使教育培训机构(乙方)处在两个非对称关系中的强势地位。
教育;培训;非对称关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6.221
2015年7月蚌埠电信分公司开展了“城市家庭市场‘翼展七月’专项营销”活动,该活动是该分公司为确保三季度业务发展任务的完成,探索城市家庭客户市场营销新模式,提升销售组织能力和单兵作战能力而开展的一次营销活动。以此为背景展开“非对称关系下服务业的营销策略模式的实践调查”。
在此次活动中,内容包括宣传、销售演示和营销。推出的服务产品主要有宽带、固话语音、天翼手机等,主推全业务融合套餐(e9、e6);现场演示IPTV、无线宽带、上网本和手机辐射测试等。
在整个营销的活动中,业务员对营销策略的把握和与客户的沟通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对新产品、新技术的介绍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对新产品、新技术了解的欲望,面对客户的提问,甚至出现暂时的哑语的状况。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没有充分利用好非对称关系下营销的优势。那么什么是非对称关系呢?
非对称关系是大量存在于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两个非对称关系的事物之间的博弈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在服务行业中,所谓的非对称就是指服务方(乙方)和受服务方(甲方)之间存在着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上的差异,造成乙方在通常的情形下处在强势地位。在服务行业中,这种非对称越明显(处在强势位置),其营销就越容易,利润就越多,就给人一种店大欺客的感觉。我国的电网、铁路网和水网(自来水)等垄断服务行业,基本无须营销和设计开发服务产品,甲方就会上门寻求需求性(必需的)服务,他们别无选择。另外一类服务存在较大的竞争,但是在规模上不是由一般性小个体(自然人或小团体)能够提供的。如金融、通信和教育培训等。
金融业是当前对社会和个人影响最为广泛的服务之一,可以说除了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哪一个人可以不和金融打交道而置身事外。在金融业中,与人关系最为紧密的是银行,也是金融业中的主体之一。银行在需求层面上的服务就是提供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甲方对银行最基本的需求),这种业务是银行存在的根本所在,在此根本之上,开始自身的发展,拓展其他的服务项目如汇款、转账等。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各银行都在不断推出自己的“金融产品”,比如最早的金融衍生品就是“按揭消费”。众所周知,现代银行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存、贷款业务,各银行都在积极培养自己的“理财经理”,这些经理们就是针对不同的客户,利用自身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开发设计“金融产品”推销给客户(甲方)。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乙方)和客户(甲方)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关系,而且银行处于强势,其实,就是银行利用客户的钱,在客户的授权下进行投资(由理财经理设计的金融服务产品),银行却要按比例提取相应的服务费用,亏损了可以归咎于外界因素,赢利则皆大欢喜,而投资风险却由客户来承担。在该形势下,由于客户对行业和专业知识的缺乏,这就决定了客户理财投资只有求助于这些银行的理财经理,甲方除了能提出一些相关的疑问,只能被动地接受该金融服务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在当前金融危机下,银行的理财经理的收入并没有减少。这种服务模式就是典型的非对称关系的服务模式。
这种非对称关系的服务模式就是典型的“需求+服务”,即对用户(甲方)而言,服务方(乙方)提供的是甲方必需的一种需求,在甲方成为乙方的用户之后(即满足甲方的需求),甲方再向乙方推出自己设计开发的服务产品。在这种模式下,甲方处在弱势地位。
再看另外一种服务模式,服务方(乙方)首先将产品以成本价或免费推销给客户(甲方,对该产品不是必需的需求),一旦满意该产品,并习惯于使用该产品,那么服务方就会在以后的产品升级或后期的服务中收取费用。这类服务模式最典型的就是软件业,先推销需求,后推销服务。这点就是与银行不同之处,后两者是用户(甲方)主动寻求需求服务,这种非对称关系是后期形成。
首先看一下教育,在当前我国的教育背景下,教育机构(乙方)处在绝对的优势,对受教育者(甲方)而言别无选择,即使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并非所愿,但又必须接受,因为,受教育是甲方必要的需求。这种非对称关系的教育服务模式,造就了教育相关产业(辅导、教育出版等)红红火火。但是教育机构相对于另一个服务方用人单位(甲方)而言,它又处在这个非对称关系中的弱势,因为,教育机构的产品(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甲方的需求,甲方可以拒绝它们的产品,不选择它们的产品,即使选择也是免费地使用,在用人单位不支付给教育机构任何费用的同时,教育机构甚至还要推荐送货上门。为什么有个别的教育机构可以得到一些企业公司的赞助——也可以说是使用教育机构的产品,而付给的费用,是因为这些教育机构的产品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给出赞助,希望以后可以得到更多的好产品。像这类教育机构可以从两个服务方(学生和用人单位)同时获得服务费用是不多的,至少在我国是极少的。也可以说在两个非对称关系中同时处于强势的教育机构是极少的,绝大多只是相对学生而言是处在强势的位置。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培训方(乙方)同受培训方(甲方)形成一种具有强势的非对称关系。首先,就是要拥有自己的培训服务产品,这种服务产品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同时,再提供更高一层的服务,给用户留下后期的发展空间,也就是为后期再对用户进行培训服务打下前提基础。这种服务不再是简单的技能操作的复制,还应包含更高层次的内容。要让用户知道在未来的发展中,当有了新的需求的时候,知道再来本培训机构寻求培训服务。因为,在以前培训中,培训方已经给用户指出他们在未来中,可能形成现在这种需求。这就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培训产品。
4.1 如何形成这种培训服务产品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培训服务产品,关键问题是如何改造这些已有的培训服务产品和开发设计出新的培训服务产品。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支具有研究型的培训师团队,既要有培训师,又要有培训设计规划师,需要对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有着很强的洞察力和敏感性,要让客户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旦客户在将来形成新的需求时,就会主动来寻求培训服务(新的培训服务产品已经设计开发),从而形成相对于该群体的一种非对称关系。就像企业研发新产品、服务业设计服务产品一样,培训机构也需要有这么个团体来从事培训服务产品的开发设计。
4.2 从不同的生源来分析培训服务产品的设计
可以把学员分成三类:一类是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群体;一类是可能准备转行的社会学员;还有一类是单位集体学员。单位集体学员,多是新员工上岗前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由于技术更新、设备升级,老员工的继续再培训。他们大多数具有一定的行业和专业背景,需求也明确具体,要求相对较高,起点也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产品具有前沿性,这种培训在专业上的非对称不明显。这就需要培训机构对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的前期捕捉的准确性要高,这决定了所开发设计的培训服务产品是否能够满足或符合客户的需求。准备转行的社会学员培训是针对一些欲改行,而进行改行的入门培训。该培训包括从业资格和从业技能培训,该培训可以是从业资格和技能认证(或鉴定)的考试培训,也可是周期相对较长的继续教育培训,这种培训不是单纯的操作技能培训,要包括相应的专业培训在里面。最后一个群体就是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这类培训主要是对其在上岗前,进行带有职业性的培训。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大量招收实训生,其中就包含了两层用意:一是想从众多的实训生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自己培训新员工);二是一些用人单位想降低用人成本,因为学生想通过做实训生这一过程获得相应业务技能和社会实践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增加自身的筹码。所以用人单位可以利用这些廉价的劳动力为自己服务。甚至现在还出现一些独立的培训机构对实训生进行培训(需要根据市场设计培训内容),然后向有关公司企业输出劳务。这也是当前教育机构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培训模式。
在以上对教育和培训的探析中发现,教育机构毕业的学生,总是要经过相应的培训,方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往往这种培训由用人单位来完成或委托相关的培训机构来完成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由于教育和培训的相互割裂,甚至对立起来。诚然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尤其是目的不同,教育机构不可能完全按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制定教育过程和内容,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出现了职业教育,并且这类教育也必须是教育的主体,因为,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最终要走上职业岗位上成为一个职业工作者,从事基础和理论研究的人毕竟是少数精英,成为一些大师级的专家。因此,职业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而职业教育应当是教育与培训的相结合,即要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求,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这里面包括专业知识的培养,这是他们将来走上职业道路,在非对称关系中处在强势地位的保障。)另外,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使职业教育培训的产品(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这里面包括较前沿的新技术、新技能和相关的业务知识)。这些需求都要求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要改变观念,加强同企业和更高层次的教育研究机构的联系,加强对市场和技术应用的调研,把握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开发设计出教育培训服务产品,以满足各方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中的教育和培训的整合,既满足普通职业教育,又要满足成人的继续教育和企业单位的职业培训。
总之,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机构(乙方),培养出具有研究型的教师培训师队伍和职业教育培训设计师团队,以便时刻根据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来设计规划教育培训服务产品。以满足两个甲方(学员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使教育培训机构(乙方)处在两个非对称关系中的强势地位。
[1]温立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对称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8(24).
[2]刘应元,付钢.非对称效应视角下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探析[J].统计与决策,2013(2).
[3]汝莹,符蓉.信息非对称下的会计收益质量探析[J].四川会计,2003(10).
本文系安徽高等学校省质量工程精品开放课程项目(项目编号:2015GXK142)相关成果。
王子武(1975—),男,汉族,安徽怀远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