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网民媒介批判能力

2016-07-12 12:23张金凤张世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65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媒体

刘 莹 张金凤 张世超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065000)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网民媒介批判能力

刘莹张金凤张世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65000)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网民对于媒介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而媒介批判能力作为媒介素养的核心,在信息的接收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主要是参与式的,用户的媒介批判力需要在新的传播情境下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网络用户

本文是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新媒体背景下河北涉农媒体与农村文化转型研究,编号HB15XW021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指“人们在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利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及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1本文重点对新媒体用户的评估和质疑能力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环境下提高网民媒介素养的迫切性

据CNNIC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50.3%,手机网民规模6.20亿,占比90.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成为日常信息获取和社会交往的主要渠道。据一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中网民比例为75.4%,拥有手机的比例为96%,新媒体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较高。2

在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媒介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享受丰富的信息资料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时,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也带来不良影响。在现今新媒介环境下,微传播成为当前主流传播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大行其道,微信的独特性在于它的传播机制突破传统的链性传播,更多注重点对点的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更具有选择性与针对性。基于新的传播环境,更需要媒介素养的提高,受众如何处理所接触到的信息,尤其是否具备质疑和批判意识和能力就尤为重要。

二、媒介批判能力是网民媒介素养的核心

新媒体时代下,海量的信息与冗杂的环境呼求受众有更高的媒介素养。媒介批判能力作为媒介素养的核心,在信息的接收处理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媒介批判能力是认识与行动结合,把控好信息选择与信息判断才能让媒介有效反作用于个体行动,产生更好地社会影响。媒介批判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质疑能力、信息筛选能力、深度解读能力、核实反馈能力。信息质疑能力指的是不仅保持对媒介习惯性的好奇,还要能坚持自己的评价标准,对媒介报道提出质疑,辩证地看待问题。信息筛选能力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鉴别,从中选出需要或有价值的信息。深度解读能力指的是受众能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媒介传达出来的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出更深层次的意义。核实反馈能力是指善于查证媒介信息是否真实客观,并能及时反馈,主动参与,针对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

三、媒介批判能力解析

(一)信息质疑能力

信息质疑能力侧重对媒介信息提出质疑,辩证地看待问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对现实环境的再现绝不是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一种经过选择、加工后的再现。据2015年《新媒体蓝皮书》微信日均拦截谣言210万次。

而谣言的传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受众对于信息的全盘接受,缺乏质疑与批判的精神。以春节期间“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这一网络谣言,广大网民没有质疑这条新闻的真实性,而是广泛传播,引发热议,一度登上微博头条,最后才经查证来自谣言。不难看出新媒体充斥着大量的低俗表层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新异性与刺激性,在吸引人们去点击阅读的同时也侵占了人们思考的时间,人们习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在零碎肤浅的八卦娱乐之中,加之网络上缺乏深度的评论对人们的误导,很容易使人们沉溺在虚拟信息中难以自拔,失去思考与质疑的能力。

(二)信息筛选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播渠道开放,传播主体增多,交互功能强大、“去中心化”的特质使得网络信息变得异常复杂。网民是否能够在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其批判能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一些普通的网民,由于专业性知识等等的缺乏,他们很难承担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因此在信息筛选上更多的依赖于主观的判断,而不是客观冷静地权衡利弊。再比如一些与民众生活相关的伪科学知识也泛滥传播,比如儿童牛奶饮料含肉毒杆菌可致白血病、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谣言,其实稍加查询筛选不同的信息就可辨认,但是由于这方面的意识缺乏使得谣言传播有机可趁,

(三)深度解读能力

媒介深度解读能力是指受众在接收到媒介传播的信息后,能够超越文字信息的表面,对其背后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的能力。有时,由于政治干涉或商业运作等因素的影响,信息的发布者会刻意将一些内容进行掩盖或者通过一些较为隐蔽的途径将其表现出来。在阅读这些信息时,就需要受众具有一定的深度解读能力。

媒介深度解读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主动求证的过程,运用自身认知能力和批判意识,对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求证、分析和评判。建立于经验主义的评判标准并不可靠,经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导致判断的误差,很多谣言正是迎合了人们的普遍经验,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影响。而被动接受的评判标准,如官方辟谣或他人澄清等,这些方式只能使自身的深度解读能力不断下降,最后成为“魔弹论”中的靶子,被媒介信息的子弹击中后应声而倒。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网民应增强信息获取和分析判断的主动性,站在主动的位置上有选择地接受和验证媒介信息,通过日常的积累不断提升深度解读能力。

(四)核实反馈能力

核实是指对信息进行检验与查证,信息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对信息的核实反馈体现的是对于信息的深度求证与回应态度,体现的是用户对于媒介的主动参与程度。而微信中信息的高度融合性要求对信息有较高的鉴别力,能否采取主动的态度对信息进行核实,采取积极地态度对错误信息进行举报和抵制都是媒介批判能力中的重要体现。微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信息的冗杂性和虚假信息的增多成为微信中的一大困扰。再加上微信熟人圈改变了大家对信息的判断,且“强关系链”之间存在“人情”“面子”等纠错障碍,辟谣难度大。例如2014年微信平台出现的“APEC后拆分河北省”的假新闻,虽然在2011年即已出现,事后也有大量网民、媒体辟谣,但此类假新闻深谙用户心理,仍“周期性”出现于微信平台。

四、结语

互联网以及其他技术的发展,搭建起媒介和公民之间的选择,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介信息单向线性发布状态,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原本独立的个人连接起来的时候,驾驭新媒介、提升公民的媒介批判能力就成为每个公民不可缺少重要能力。

注释:

1.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39.

2.周葆华,吕舒宁.《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使用与评价的实证研究》.新闻大学,2011.

刘莹,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张金凤,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张世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新闻专业本科生。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