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 00084;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 830001)
现代艺术对新疆高校美术教育的影响
刘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00084;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830001)
摘要:现代的高校美术教师大多都是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他们的理念的变迁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着培养出的一批批学生,他们毕业后又融入和构成了当代的艺术圈,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代,教育这个概念也变的多元化了,师生面对面的实体教育,网络媒体的互联教育,书本、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教育都可以让我们获取想学的知识和信息。那面对这样的环境,作为构成教育主体的教师、学生,乃至学校、教育体系都要随之发展变化,否则落伍的脚步终究难以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关键词:现代艺术;艺术教育;影响
谈到现代艺术与艺术教育这个问题,那就得先弄清楚现代艺术,现代艺术又称现代派艺术,其实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致来说,现代艺术又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的艺术,是指20世纪以来,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各种艺术思潮和流派的总称。那现代艺术主要包括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
下面我想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谈谈这个问题。
其实对现代艺术这样的定义也是从书本上看来的,我想从我个人的经验体会去谈谈这个问题。我生活在新疆,那是一个多元文化影响的地区,受到中亚,尤其是俄罗斯的文化影响的很深。绘画的风格尤其是油画,包括教学的体系都是苏派的。这还和教育体系中的主体:教师的文化背景构成有关系。
新疆早期绘画形式都仅限于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到了20世纪初,逐渐有内地的进步青年去到新疆,影响了新疆的文化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著名的茅盾先生由于种种原因1939年3月辗转抵达新疆,在当时的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茅盾被推举为委员长。大大促进了新疆早期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自此源源不断的有内地的进步青年跟随部队、支援边疆来到新疆扎根,大多数艺术家都走上了教学岗位,他们有鲁艺毕业的,有西北民大毕业的,还有个别苏联留学回来的,还有本地的艺术家参加了北京举办的各种课程班短期培训的,影响最为广泛的就是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这是现在都已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一辈教育家津津乐道的,就这样,一直沿用了半个世纪,被这一代教育家影响的40--60岁的中年一代艺术家知识结构都比较相同,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影响大都是本地画家,少有内地来疆的画家,他们大多在本地上过专科艺术院校或自学成才,到了教育岗位有机会到各大美院进修深造,主要是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和西安美院。他们从哪里毕业就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出毕业院校的一些理念。就如早年间徐悲鸿、林风眠从欧洲留学归国,一个央美,一个国美,他们不同的艺术理念和教育思想就如一棵大树的两个分叉深深的影响了全国的美术教育乃至审美意识一样。但这一代中很少有将理论研究做的扎实的,尤其是教育理念更是没有形成体系,只是言传身教的影响,这样反而使得新疆的美术没有形成一言堂的统一风格,形成了多种风格并存,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影响的百花齐放的特色艺术生态。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的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尤其是新世纪之初,新疆高校教育逐步的完善,吸引了内地的学生就读,有毕业留校扎根新疆的,有内地毕业迫于就业压力去新疆工作的,使得新疆美术教育教师的文化背景多种多样,近些年由于交通的更为便利和网络互联时代的到来,各种新闻现象流派观念都不再有时差,新疆的美景也能不断的吸引知名画家去采风写生,顺便举办画展讲座等文化交流活动,也是新疆高校美术教育的福利。这是我从新疆的立足点谈的一个方面。
另外,从全球宏观视角出发,我认为,现代艺术源流的走向就像水一样,总是从地势高的地方,聚集到地势低洼的地方,绘画亦是如此。现代国内的绘画有一个很流行的趋势就是找偶像,谁最先找到了那个适合自己的偶像来借用他的语言转变为自己的绘画语言这样的现象很多,屡试不爽,且我也不用一一举例。我也不是否定这样的过程,我认为这样的临摹是很有必要的,总说中国是山寨大国,我们不把外国的手机、飞机、航母拆开来再装上,我们没办法有自己的华为、歼11、辽宁号。西方油画的中国化也是如此,从油画进入中国至今,我们不这样掰开揉碎了去咀嚼,形成不了今后的中国化油画语言。近些年,常看到国际的知名品牌借用中国元素来设计服饰的现象,包括新疆的艾德莱斯纹样都走向了国际化。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就又体现了文化影响的度的问题,是要全盘西化么?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就有这样海纳百川且自带过滤的特殊功能。历史上多次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之后,文化却被汉文化同化了。而现在的中国艺术也是这样,那么多的外国艺术家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艺术,由于中国现在宽松自由的艺术环境也吸引着更多的艺术家来到中国,这样的影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影响。而中国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艺术语言的结合和运用是每个艺术家都在思考和实践的一个永久的课题。
另外,我还想具象的谈两点:一个是各地区教育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就如重点中学的道理一样,各地区人才的流动一定是人往高处走,文化相对薄弱的地区难得产生一些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到了一定程度就变得曲高和寡,离开故土,寻找有文化氛围的环境,比如北京。但在北京这里人才济济,原本的过人之处到此确微不足道,离开了滋养自己的文化背景又水土不服,很难再产生优秀的作品。这在我们那里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而这些人恰恰是构成教育的主体,人才的流失和失衡的发展也深深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比如我们高校的一线教师大都是还没有外出深造的老师,而从内地学成回去再投入教学,又缺乏现代艺术的语境,难以很好的学以致用。我一个同事央美雕塑博士,回去上课讲现代艺术表现性雕塑,被学生赶下讲台,被教务处问责,这样的现象我从多位近年来在内地读书毕业返回教学岗位的同事朋友的交流中都能产生共鸣,我想还是需要发展大众的现代艺术教育提高整体的审美意识才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艺术市场对现代艺术教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切向钱看齐的原则,让师生对教育的兴趣倾向都变化了,很多学生都会慕名画卖的好的老师,学他的风格速成,为了容易卖画挣钱,老师也争着在艺术市场能够争得一席之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在学校,在学生眼中的地位,也能改善自己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命运。但问题是越是知名度大的老师,越没有时间在学校接触学生,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长期奔走在各类展览、讲座、笔会、写生等文化活动之中。而学生大都有被骗的感觉,当初是对名家老师慕名而来的,可大学几年中没见过这些名家几面。出现了种种怨怼之言。如此这样的社会风气,一切的速成都应运而生,考前班速成,风格速成,一切都怎么快怎么来。没有几个能真正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学问,钻研自己绘画的人了。画什么由什么好卖决定,高校专业发展方向由什么好就业决定。学生毕业后又成为了教育的主体,中小学老师,考前班老师等,继续传授甚至发明更速成的办法获取名利。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娱乐时代,文艺社会,拜金教育。都说学校是社会中最纯净的一块地方,在我看来这最后的一块净土也是难以免俗了。
宏观方面虽然我一直没有谈及教育,但这种文化的影响何尝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现代的高校美术教师大多都是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同样的他们的理念的变迁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着一批批的人,他们毕业后又融入和构成了当代的艺术圈,任何艺术家的艺术行为都不是无本之木,也许就是某位老师的一句话,某次画展的一幅画,某场活动的理念触发出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灵感而形成了创作。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代,教育这个概念也变的多元化了,师生面对面的实体教育,网络媒体的互联教育,书本、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教育都可以让我们获取想学的知识和信息。那面对这样的环境,作为构成教育主体的教师、学生,乃至学校、教育体系都要随之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甚至是超前的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否则落伍的脚步终究难以摆脱被社会被教育主体以及受众淘汰的命运。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高校美术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4WYB027.课题负责人:李睦。笔者为该课题组成员,该论文受此课题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
刘菲(1982-),女,黑龙江虎林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博士生,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绘画及其文化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