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艺术的功能性在当代艺术中的继承与转变

2016-07-12 06:51唐钰涵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430205
大众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观众风水实用性

唐钰涵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430205)



原始艺术的功能性在当代艺术中的继承与转变

唐钰涵(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430205)

摘要:本文通过对原始艺术巫术来源的追溯,对雕塑从依附于建筑与空间形态存在到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存在,以及艺术功能性本身的改变,来探讨原始艺术的功能性在当代艺术中的继承与转变。

关键词:功能性;实用性;工具;风水;当代艺术;观众;边界

着眼当代,各种各样的声音充斥着这个时代,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不同于这个时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我们回头追溯艺术的起源,众所周知的艺术形式就是史前洞穴壁画,无论是欧洲旧石器时代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还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广西壮族花山崖壁画等,都是在与审美无关的动机下而诞生的绘画艺术,而支持这种绘画形式的发生于延续其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是巫学说。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

在如此嘈杂的环境当中,不禁怀疑当代艺术在当下社会中对于人的作用,和其他领域比较起来这作用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艺术需要“有用”吗?这种“有用”对于谁生效?如何生效?需不需要对“谁”生效?在其他领域旨在把握人类的心智,人类处境以及人性探索的时候,为什么在中国,就感觉当代艺术离人的“本能需求”有些远?其实追问“艺术”的概念,从艺术概念的动态性质去看,那么每个时代几乎都对它会提出种种不同的要求,它不可能是一种毫无变化的静止概念,在不同时代里,它完成着不断变化着的功能。以至于每个时代的思想家为它所做的一切,都近似于一种“修补匠”的工作。艺术功能的变化是随时代的艺术概念的不同而变化的,时代对艺术的要求也改变着艺术的功能。而艺术的这种功能性的转变,在西方美术史中是一种必然的并且承上启下式的美术史发展的结果。当前卫艺术出现的时候,那时候其功能重要的并不是在艺术中的“实验“,而是要开辟一条新的路径:一条能够使文化继续前行的道路。纵观西方雕塑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罗丹开始,重新回归到独立的不依附于建筑的雕塑的语境,但是他的回归摒弃了象征性,而是使雕塑以一种尊重原始的简约而出现。而他新雕塑所具有的“纪念碑”性是适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消费文化的。也正是从罗丹开始,已经摆脱了预定艺术内容只能关注艺术媒介的自由的时代步入了寻求艺术内容的原创性和创造性的阶段。而罗丹所在的那个时代,不仅仅只有他把创作的原动力指向过“原始艺术“,毕加索的抽象技巧以及列宾的现实主义风格都无独有偶的与他们自己的民间艺术有一定的相关性。

这种对于艺术内容的自由选择度,到现在这个时代不但没有改变,反而随着宇宙观的变化与不断发展,扩大到更广阔的边界;同时,伴随着一个多世纪的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在艺术媒介与材料上的选择的自由度更是随之而成倍成倍的增加。在如此自由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近五十年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在众多内容与形式的各类作品中,却缺乏对中国自身的原始艺术以及民间艺术的抽象化的作品。

波兰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经指出:“在面临危机的时候,巫术也可以通过使一个人或几个人成为权威或领导者的办法帮助把一个部落的人组织起来”。这位发迹于英国的波兰人类学家早在20实际初的言论,在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也在得到验证,“巫师”角色的扮演并没有停息过。泰国曼谷上演的“泼血节”,现政府坐在人民的鲜血上执政,现任首相踩着人民的鲜血上班。对这场以泼血而不是流血的方式进行的和平示威,实际上是红衫军作为政治行为艺术的一场巫术表演。这场 “血洗首相府”不是在血洗,而是泰国一种用自己的血,以自己的血作为媒介,使自己的意念进入另一个人的体内,控制或摧毁这个人的灵魂的巫术所下的咒。在中国也不例外,远的不说了,清朝官员、太平天国、义和团,都是巫术崇拜者;当代,台湾红衫军在围攻陈水扁时,就使用了秘鲁神秘的“纳斯卡线”作为抗争图腾。

但不难发现,这种借助于“巫术”力量来解决问题的人,无论是远古时代,古代,还是近代,当代,都是弱者所借助的力量,不同的是,当代社会的近几次政治行为艺术,借助的是在古代巫师所具备的领袖气质所享有的号召力,或者说,艺术家的气质。巫术和艺术都具有创造精神魔力的功能。试问,又能不能化身“巫师”为艺术家, 不再着眼于当前具体问题的解决,不再直接谋取眼前的利益,不去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把操作方法作为核心内容,但却借助“巫术热情”,“技术热情”来发挥艺术的号召力呢?由巫术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五行配物学以“原始思维方式”所产生的“互渗率”为基础,却产生了永远无法加以科学论证的神秘学说。又能不能借助这种“原始思维方式”来带动艺术所需要的创造力呢?虽然说董仲舒“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的推论根据毫无依据,但是否还能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天人合一”,来扩大艺术的功能的魅力呢?

“阳陵虎符”“长信宫灯”“白瓷婴儿枕”……当年,这些雕塑在不被使用的时候,是雕塑;在被用来调兵遣将,照明,睡觉的时候,他们是工具。如今,他们的实用性在当代已不再有用,其使用性也被消除了,当我们从互联网上查看图片的时候,他们也被称为中国古代雕塑;甚至连放在各大博物馆中的从前巫师用的占卜工具看起来都像一件“中国古代雕塑”。

中国古代传统的瑞兽雕塑,依附于建筑和空间而发挥着其风水的功能,他们是“巫医”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是中国古代的祥瑞崇拜的文化产物,“万物有灵的观念”被赋予到雕塑当中,更好的帮助了统治者在古代的国家政治生活中充当粉饰太平的工具。我幻想:当第一次以具体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或许是雕塑的视觉冲击力所产生的震慑力,让民众对 “万物有灵”的 观念如此坚信不疑。然而千百年过去了,他虚构的样子没有改变过,用以生产的材料也不曾发生过改变,“驱邪镇宅”的功能也不曾改变过,可奇怪的是,这些不曾被证实“确实有效”的雕塑又为什么能以“有用”,“有功效”的理由,千百年来,依然被人们一成不变的保留着它们的所有,这种不具备实用价值的雕塑在当代社会环境下却保持着它千百年前所产生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来源不是雕塑本身,更不是艺术。关于这种“力量”,2008年,黄永砯更是把他在1989年到1992年之间的各种和占卜有关的照片和物品集合在一起,做了名为《占卜者之屋》的个展。但在这个展览中,是对原始资料与原始冲动的重组与再利用。在今后的艺术发展中,中国的原始艺术动力还将如何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如何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在未来会是个持续值得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泰勒,连树声译.原始文化[M].上海文艺出版社,

[2]克莱门特·柏林伯格,沈语冰译.艺术与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观众风水实用性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探析环境舞蹈的艺术表征
浅议观众的认知在主题乐园互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节目编排要做到更加合理和科学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