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小河 (江苏省镇江市文化馆 212001)
从文化权利谈文化馆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汤小河(江苏省镇江市文化馆212001)
文化馆作为联系政府职能部门和群众的桥梁,负责组织和实施群众文化活动,处于文化建设的最前沿,是保证公民行使文化权的主要对口基层服务机构之一。
文化权利的实质在于平等享有。文化权利的均等享有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幸福感指数和社会和谐程度。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平等享有要体现下面两方面:
1.是否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每个公民都应不分年龄、阶层、经济地位等均等享有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2.是否平等享有参与文化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反馈的权利。公民参与公共文化事务的管理是实现其文化权利的有力保障,公民除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决策,还应监督政策的有效执行,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进行考评。
文化馆作为保证公民享有文化权利政策的实施者,应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认真理解公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切实保障各类人群均等享受文化服务以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
2014全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共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47.20万场次,比上年增长13.8%;服务人次50668 万,增长14.7%。2014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共有馆办文艺团体6447个,演出13.34万场,观众8352万人次。由文化馆(站)指导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40.46万个,馆办老年大学705个。
江苏省的情况:2014年全省文化馆全年组织文艺活动9321次,其中老年人专场2137次、未成年人专场1035次、残障人士专场278次、农民工专场665次。全年文艺活动参加人次达671.94万人次,举办训练班5383次、举办展览1261个、组织公益性讲座1792个,观众达200.5万人次。利用流动舞台车演出1185场次,观众达112.94万人次。2015年全省继续深化“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个性化服务。
镇江市通过5年的努力已建成570个各类文化广场,实现了全市城乡文化广场全覆盖,并以此作为保证市民平等享有文化权益的一种方式。镇江市文化广场管理服务标准化项目因此也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试点项目。镇江市文化馆自2011年以来一直坚持全天候错时开放,为各类业余文艺团队及市民提供活动场地、艺术培训、排练辅导和信息咨询等服务。设立免费服务项目11个,免费活动时间达10小时/天。组织基层文化活动基地20个,其中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基地7个,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基地7个,农民工文化活动点3个。仅2014年一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7个,其中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培训33期,外来务工人员培训20期。针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开设了书法、舞蹈、器乐、戏曲、美术和剪纸等多个艺术门类的培训班,为市民搭建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
无论是全国、江苏省还是镇江市,一个以免费开放为主要形式,各级群众积极参与,以保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享有的机制和网络已基本形成。但仍有很多不足:
1.尚未建立科学的均等化评估监督体系,特别是民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文化部“十二五”纲要中对于保障标准、覆盖水平都有了明确的定义,有很多指标已经相当具体且可执行程度强,但分布较多的是反映提供能力的指标,比如文化馆举办活动次数,免费开放率等,而反映参与程度或享有程序的指标偏少。
2.保证均等化实现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正式出台,难以形成有效保障。目前也只有文化部门及部份公益社会团体为主体在为实现均等化不懈努力。我们需要有一部法律能够真正强制保障目标的实现,让公民基本文化权能真正的、平等地享有,不再是“锦上添花”的业绩,而是依法必须予以保证的权利。
3.免费开放还不够深入,有继续推进的空间。目前,有些文化馆的部分场所平时不开放,只在检查时开放;一些培训班打着免费的旗号,但还是收费管理,并未真正实现免费;一部分公益讲座和展览还属于组织活动,并不能实现自愿参加、平等享有;目前参加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活动的人群以少儿和老年人为主,而往往忽略的却是占人口比重最大的中青年群体,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等等。
4.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数字化有效覆盖不足;有部分群文工作者对于服务受众的真实需求还不能完全了解,不能涵盖所有人群基本文化需求;部分老年人、低收入、农民工等人群尚缺乏足够的数字化技能,无法平等的接收数字化文化服务。这些制约数字化发展的问题都影响了公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以下笔者将根据上述不足谈一谈解决方案:
1.配合政府制定适用不同级别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各级文化馆可以利用多年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实战经验”,根据社情民愿,以了解和评定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突破口,协助并敦促政府制定不同级别的文化服务标准。联手妇联、残联、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及社会志愿者团体,成立“大公共文化服务框架”,根据实际情况配合政府制定出特别标准以确保这类人群的文化权利的平等享有。
2.引入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尝试采用法人治理治理结构,可以保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实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事会成员需要尽可能多的吸纳基层民众代表,应包含文化教育界、工商企业界、文化爱好者、社会文化志愿者代表和弱势群体代表(农民工、残疾人、贫困人口)以保证各群体的话语权。
(2)应建立定期考评会议制度,比如每季度(每半年)邀请理事会成员对于文化馆的服务的预算事项与实际完成量进行考评。同时也可拟定数个讨论主题,邀请理事会进行献计献策或提出建议。
(3)在具体实施中,应当注意避免理事会成员涉及利益冲突,以保证其独立性,同时可参考欧美社会的普遍做法比如设立文化勋章,鼓励理事会成员积极投入公共文化事务。
(4)文化馆在推行法人治理结构期间,必须注意原有运行机制的协调和改进,以便顺利实现与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对接。
3.加速推进文化服务数字化进程。在数字化建设中,很多文化馆已经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比如镇江已建成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包括当地文化最新动态、网上场馆、文心系列、文化镇江、文化地图版块,为市民提供文化指导、文化信息查询等服务。在此基础上“淘文化”镇江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社会化运作平台于去年7月份正式启动上线。为了使公民更方便地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细分现有文化资源共享网络,明确网络各级的职能划分,加强对于不同人群的针对性,根据群众需求设计和提供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
(2)提供数字技术培训,提高群众文化均等化水平。文化馆站应针对现实存在的“数字鸿沟”,对于老年人、低收入、农民工等群体实施文化指导和文化救助。
(3)应加大宣传力度,在不同的实体和数字平台上如公交车站、出租车、各类公共微信平台等推送信息进行宣传,也可由文化馆在人群密集的场所设置电子广告信息屏幕以广而告之。
作者简介:
汤小河,江苏省群文协会理事,镇江市群文学会会长,镇江市文化馆馆长、书 记、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