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涛 (江苏师范大学 221003)
繁荣背后的隐患
——中国IP电影现状的思考
胡涛(江苏师范大学221003)
摘要:2014年和2015年对于中国IP电影而言可谓是全面爆发的两年,几乎IP改编成了电影票房的唯一保证,从传统的古典名著到热炒的网络小说,从小众的话剧到怀旧的流行歌曲,可以说电影IP无处不在。然而繁荣的背后却是暗潮涌动,只有擦亮双眼才能找准隐患,面对来势汹汹的IP大潮,每一个中国电影人都要有所思考。
关键词:IP电影;现状;发展趋势
近几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渐繁荣,曾经被好莱坞大片垄断的票房排行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而在这其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IP电影”如今,IP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业不可忽视的一个热门词汇,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电影市场。然而在IP横行的今天,中国电影界面临着两难境地,高人气IP改编的电影收获了票房却丢了口碑;原创故事的风险使得投资人不得不选择风险最低的IP项目。因此中国电影人理应思考中国电影表面繁荣的背后,IP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如果没有了IP改编还会持续发展吗?
1.IP电影概念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即知识产权。在文化娱乐领域泛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与游戏的素材版权。而IP电影指的是围绕这些IP改编而成的电影,目前主要有小说、网络游戏、网剧、歌曲、动画、综艺节目等几种主要来源。IP电影的目标观众往往定位于粉丝,通过大数据统计以及口碑流传将受欢迎的IP项目进行电影化运作,经过粉丝交互设计、思维碰撞以及互联网动态反馈等方式将娱乐性、游戏性和互动性贯穿于电影之中。IP电影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作品翻拍,而是将相同的故事内核开发为不同形式的文化产品,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复制照搬。
2.中国IP电影发展历程
2000年,根据第一部华语热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但是反响并不热烈。十年后的2010年,根据热门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居然斩获一亿元票房。2011年,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失恋33天》于光棍节上映,迅速成为话题作品,收获票房与好评。正是以这部作品为显著标志,中国的 IP 电影热潮来临了。
2014年和2015年对于中国IP电影而言可谓是全面爆发的两年,几乎IP改编成了电影票房的唯一保证,从传统的古典名著到热炒的网络小说,从小众的话剧到怀旧的流行歌曲,可以说电影IP无处不在。
首先,电影IP的价格水涨船高。以电影《何以笙箫默》为例,2011年乐视以几十万的价格买到电影版权,但没有投拍,三年后卖给光线传媒时价格已经翻了十倍。目前一部上千万阅读量的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权,价格在200万元以上。可几年前,几十万元就能买到这类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权。热炒的背后是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传统影视集团,以及BAT等互联网巨头“囤积”IP资源,使得大量影视资本转而流向IP领域,使得IP价格水涨船高,普遍上涨了十几倍甚至数十倍。
其次,IP类型多元化。与传统电影改编不同,近年来,IP资源的类型更趋多元化,来源更为多样。比如网络小说改编的《匆匆那年》《鬼吹灯之九层妖塔》;热播综艺节目改编的大电影《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怀旧歌曲改编的《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等。
再次,IP电影产量增长。2015年又被称为IP电影的“黄金时代”,从年初贺岁档的《狼图腾》《爸爸去哪儿2》,五一档到暑期档期间扎堆上映了《何以笙萧默》《左耳》《小时代4》等青春类电影,再到下半年上映的《烈日灼心》《港囧》和“鬼吹灯”系列《九层妖塔》《寻龙诀》等,IP 电影全面爆发,故事内容日益多样化,题材类型涉及青春、穿越、仙侠、探险、玄幻等众多领域。2015 年华语电影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捉妖记》《夏洛特烦恼》《煎饼侠》《西游记大圣归来》《狼图腾》《九层妖塔》等皆是由经典IP改编。
1.电影娱乐化倾向严重,缺乏严肃题材和现实主义题材。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和香港的无厘头电影使中国观众树立了将电影作为娱乐活动的消费习惯,在电影院里哈哈一笑或者体验视听盛宴,是大多数观众的观影目的,因此电影制片人投其所好,将资金投入到商业电影中。 流行文化和电影投资趋势正在将中国电影的娱乐水平提升到新的阶段,而严肃题材和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沉寂下去,新锐艺术导演和电影团队获得的机会会更少,他们只得投向商业IP。
2.缺乏原创题材,过分依靠IP题材。对于电影投资人而言,成熟的电影IP拥有固定的粉丝人群,因此投拍的电影风险会被降到最低;而原创作品则要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这是投资人不愿意看到的。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只能出产“电影快餐”而不会出现“电影作品”,编剧对于原创故事的积极性将日趋减弱。
IP电影给了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新契机,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超过44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影片票房首次超过进口影片,达到271亿元,约占总票房的61.6%。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数字,国产影片在与好莱坞进口大片的对抗中不再被碾压,这其中国产IP电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IP电影虽然是现在票房的保障,但实际观影感受却让人无法恭维。在2015年所有IP电影里,豆瓣评分为7分以上的只占所有IP电影的两成,而5分以下的则超过五成。《栀子花开》《张震讲鬼故事》等影片口碑很差,观众产生了被愚弄的感觉,这些IP电影虽然票房很高,但是制作水准低下,浪费了优质IP。因此提高IP电影的制作水平、改善观众的观影效果是中国IP电影下一步需要注意的。
IP电影风潮席卷中国电影市场的今天,优质IP给我们带来了高额的票房收入,同时也为中国电影人提出了新的挑战。IP作为灵感来源无可后非,不管是小说、歌曲、漫画、游戏,都可以为电影创作者提供新的创作灵感。当全民追捧IP的时候,要关注现实题材,关注原创作品,否则IP泡沫一旦破灭,整个电影市场也很有可能崩溃。繁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危险,中国电影的基础还不稳固,短暂的繁荣并不意味着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翘楚.大IP时代下的互联网电影[J].中国电影市场,2015,12:12-13+18.
[2]王臻真.IP电影热——中国大众消费时代进行时[J].当代电影,2015,09:8-12.
[3]赵林欢.IP影视剧开发热潮的成因及未来发展[J].青年记者,2016,02:55-56.
基金项目:此课题受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5YYB022
作者简介:
胡涛(1985.8-),男,汉族,籍贯江苏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3级广播电视硕士,研究方向:影视编导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