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娜 岳士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10055)
关中地区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古丽娜岳士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710055)
摘要:随着湿地被人们越来越来多的认知,它所特有的生态功能也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如今,在注重生态效益的热潮下,湿地公园已成为我国近十几年来构建绿色生态景观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然而,就半干旱半湿润的关中地区来说,在其本身的环境生态条件较为脆弱情况下,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存在巨大的价值。本文简要说明了湿地公园在关中地区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其次,从城市景观的复杂性,美观性、生态性、功能性、文化性等多方面入手研究湿地公园景观营造及建设原则。最终为关中地区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文化的展现提供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湿地公园;关中地区;可行性;景观营造
湿地公园是在一定规模和范围的基础上,以湿地景观为主体,对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进行充分的保护和合理开发。需满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展示、科普教育 以及一定的文化和没学价值,以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它作为一个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兼具物种栖息地保护及生态旅游与教育的功能。
湿地公园相对于自然湿地而言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大,且具有地域特色。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中湿地的生态恢复是较为重要的方面,其次是在平衡场地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力流动基础上,有效地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并且适度满足一定的游憩科普的功能。因此将湿地公园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景观营造相结合,不仅为城市空间环境增加了生态景观系统,更是对城市景观在生态方面、经济方面、人文方面等社会价值最大化的提升,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健康发展。
1.关中地区环境特征
关中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大省的陕西省。自然条件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春夏冬少雨,秋季多雨,年降水量550-700mm。该地区有泾、渭、灞河等构成的“八水绕长安”。然而如今河流由于污染严重、水位下降明显,水资源生态环境得不到合理保护和利用。经济方面,近几年国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接连建立起很多的经济活动圈。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整体环境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城市生态建设制约性问题。地域人文方面,关中地区文化历史悠久,依托陕西浓厚的社会文化底蕴,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积淀,使得关中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2.关中地区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与必要性
上文中对关中地区的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做了简要概述,可以看到这些条件因素的叠加就促使城市应该向一个健康、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同时,陕西省也为加大绿色建设,将流经的部分河道、河滩两侧一公里内的湿地景观纳入保护范围。因此,在这种绿色建设的趋势下,合理的景观营造是保护和改善关中地区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
结合关中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城市发展需求、湿地公园景观的建立条件、区域规划等综合因素,湿地公园景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压力,为多样性生物提供更加稳定健康的栖息场所。不仅如此,也将提高该区域的景观生态价值,为周边的市民提供自然的休闲游憩场所。总体来说湿地公园的建设可起到完善生态系统、保护水源、保护动植物资源、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维护民俗文化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作用,对整个区域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1.关中地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1)关中地区湿地公园资源分析
湿地公园设计初期,需要掌握详细的场地建设条件。对于关中地区湿地公园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水文资源、气候条件等;旅游资源条件如区域内湿地景观、水文等;社会经济条件如该地区人口、发展建设史、土地利用现状等;基础设施条件如场地及周边内外交通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资源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合,构建一个适宜性的前期建设体系。
(2)关中地区湿地公园空间功能布局
根据关中湿地公园资源特征及分布情况,依据规划对象的属性、特征和管理需求,按照自然、人文相对独立又互相依存的原则,划分一定的空间范围,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湿地公园最为基础的空间布局划分应该为湿地保护区、缓冲区、功能活动区。若按照功能分区,则可以分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
(3)关中地区湿地公园景观建设
湿地公园景观建设主要分为水体景观、植被景观、人文景观这三个主体建设。其中水体景观的边坡宜采用当地常见的材料作为自然或生态的护岸措施。植被景观建设则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植物的配置与管理为目的。应考虑植物种类和景观的多样性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功能的需求,所用的植物物种应采用本地种如宽叶香蒲、芦苇、萱草、梭鱼草、浮萍、水葫芦等。人文景观建设则是各种源于湿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建设。应与周边湿地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应优先采用生态材料和工艺。基本原则是需要景观元素的完整性、尺度大小的协调性、易辨识性以及文化元素的体现性。
2.关中地区湿地景观设计原则
(1)自然环境与景观美学的融合
湿地作为多样性生物圈的载体,为各类物种的和谐共生提供稳定的场所。而关中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稳定的生态环境建设相当迫切。因此湿地公园景观的营造中应回归自然模式,充分发挥环境的生态功能。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规划和引导人们合理科学地进行景观营造,通过对原有场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减少对湿地的二次伤害。例如关中地区大部分为黄土,表层土壤营养丰富,为植物提供主要生存的养料,在营造湿地景观时应保护场地原本的自然土壤层意见对土壤层结构营养的破坏。其次,植物、水体作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也应科学合理的利用地域性的植物群落地形地貌等的自然资源。
(2)城市发展与湿地景观的融合
湿地公园的建设与该地区的城市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城市的发展与湿地景观应随着时间的改变而相互融合。这便要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前期对该区域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有详细的调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湿地公园建设要根据湿地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等进行统筹规划,根据湿地的地域特点和保护目标合理布局。
(3)人文与湿地景观的融合
首先,人作为环境中的一个主观方面,是湿地公园景观营造必须要着重考虑的因素。设计中要满足人们对景观环境美感的需求,并且还需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人群等对湿地景观不同功能的需求。其次文化作为景观设计中另一重要元素,湿地公园建设应重点突出湿地景观,保留湿地的生态特征,最大限度维持区域的自然风貌特色,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湿地公园景观。
湿地景观的建设可以很好地提升该地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是城市发展中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共赢的良好措施。本文阐述了湿地公园在关中地区建设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并且也简要介绍了关中地区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重点内容以及景观营造原则,通过对关中地区的自然、文化、地域特征以及场地的湿地资源分析和合理利用进行适宜性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但新球,但维宇.湿地公园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2]成玉宁.湿地公园合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胡卿.人工湿地在关中地区的景观营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4]田海宁.从景观谈场地规划与设计[J].技术与市场,2009.
作者简介:
古丽娜,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级研究生,学院:艺术学院,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