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摘 要:风景区的景观特色表达是满足和吸引游人观赏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物质追求上升到精神追求,向往着到户外走走或跟随旅游热潮而形成趋势,迎来了旅游休闲体验时代,但随着旅游观光的日益频繁,游人的需求也日趋个性化、新颖化、独特化。基于景观营造的表达方式从景观立意、构景手法与地方民俗文化相结合,对柳州都乐岩溶洞景观营造与景观艺术表达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其景观营造的特色表达。
关键词:景观营造;都乐岩风景区;景观特色;表达方式
一、柳州溶洞景观概况
柳州又称“龙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资源丰富,可谓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林幽,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溶洞景观——都乐岩(AAA级风景名胜区),为柳州观光旅游的特色之一。其位于柳州市南郊都乐村旁的山腹里,所以景区取名为“都乐”。1974年,景区开放供游人观光游赏,柳州市市政府组织有关专家重点开发的盘龙洞、通天洞、水云洞合成“都乐岩”(图1、图2),被誉为“大自然奇幻艺术之宫”。
二、风景区溶洞景观的特色表达
(一)溶洞景观营造立意的表达
柳州市都乐岩每个溶洞的景观营造彰显着景观内容各有不同,创造出景致宜人的游憩空间。景观要素包括地形特点、蜿蜒道路、石景奇特形态、水体、灯光设施等。溶洞景观的立意从两方面表达:其一是挖掘柳州历史文脉、城市发展面貌、民族特色等信息;其二是以故事或传说为载体,结合石景形态特征从而赋予其含义,使得景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立意关系到溶洞景观营造的目的,又是在营造过程中采用何种构景手法的依据,关系到景观效果的表达和意境渲染的创造。在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营造常常采用“形似”的方式,将景观拟人化,营造主题意境。如苏州狮子林;如柳州的马鞍山景区,山形如马鞍,故而得名;如鱼峰山景区,结合刘三姐传说而立鱼峰,山体似金鲤跃潭,故名鱼峰山。都乐岩的景点中如“百兽闹林”“参天古榕”“大绵羊”“恐龙遗骨”“大海藏鲸”“白鸽展翅”等都体现了“形似”的主题立意(表1)。
(二)溶洞景观传统园林构景手法的运用
中国传统园林构景讲究多样化,其中讲到“欲扬先抑,步移景异”,通过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构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处处是景的意味,并结合溶洞中游赏路线的规划、景点的布局以及观景点的选择等,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和专业科研人员的兴趣。
在三个溶洞中有许多景观营造都有所体现,如盘龙洞中“百里柳江”“鲤鱼跃龙门”“都乐新街”,通天洞中“山村晨曦”(图3)、“高原放牧”“都乐壁画”(图4)、水云洞中“丝绸商店”等。以框景手法展示和表达溶洞奇观,起到自然美、形态美、空间美高度统一、高度提炼的景观特色,以简洁的景框为前景,使视线集中于画面的主景上,同时框景讲求布局和景深处理,又是生气勃勃的天然画面,从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在通天洞中菠萝飘香引凤凰“银河相望”,水云洞中“雄狮吓鹰”等景点,对景的使用不但突出景点元素,而且可以使构景的两两元素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各溶洞中石景比比皆是,应接不暇,在迂回曲折的溶洞空间里都给予了旅游者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和环境氛围。
(三)溶洞景观与地域民俗民风的特色文化相结合
随着旅游时代的热潮,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逐渐成为游人选择旅游地的参考条件,游人倾向于特色文化旅游,其给予游人最美好的东西是对异地文化身临其境的新奇感受和体验。柳州拥有悠久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主要以“壮歌、瑶舞、苗节、侗楼”形成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在溶洞景点中民俗民风的体现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如盘龙洞中“三姐传歌”(图5),此景描绘在壮族人民歌节之夜,四乡八寨的人民汇聚山坡之上,刘三姐引吭高歌,人民载歌载舞,一片欢乐的热闹景象;水云洞中“侗寨月夜”“春满壮乡”(图6)等景观描绘民族生活环境的秀美风光,丰富洞内景点观赏内容和文化底蕴的提升,增强景观的游赏性。
三、结语
都乐岩风景名胜区得天独厚的溶洞景观作为柳州旅游业的特色之一,使得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及溶洞景观的文化表达具有多种实现途径,各个溶洞借鉴城市文化、城市历史,或展现地域自然风貌,或展示民族民风,都是借助丰富的构景设计和多种文化表达方式来传递城市信息,塑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溶洞景观。同时,从中国传统园林景象空间的角度出发,通过游线的变化、空间组织环境的转变、画面的营造等,展现出赋予地域特色的空间艺术,实现游赏价值。
参考文献:
[1]夏奇.基于山水格局的柳州城市特色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07(06).
[2]范华忠,杨颖瑜.广西喀斯特土地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广西柳州都乐岩为例[A].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
[3]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