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黎山魂》的民族文化内涵

2016-07-12 12:26:04吴海超王小莉琼台师范学院571100
大众文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官府黎族作家

吴海超 邢 满 王小莉 (琼台师范学院 571100)

论《黎山魂》的民族文化内涵

吴海超邢满王小莉(琼台师范学院571100)

《黎山魂》是黎族第一部长篇小说,龙敏在创作中不仅自觉地寻找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题材,忠于展示黎族人民的思想形态,更重要的是,他善于用民族独特的审美视角,来凸显黎族人民的民族主体意识,体现了作家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然而作家力图跨越民族的束缚,紧跟时代感,却显得过于刻意,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性。

《黎山魂》;民族文化;内涵

本文系2014年海南省高校科研项目“多元化碰撞中的跨越与局限——海南黎族作家文学创作研究”(HNKY2014-93),2013年琼台师专课题“多元化碰撞中的跨越与局限——海南黎族作家文学创作研究”(qtky201314)的阶段性成果。

每个民族的文化环境不同,它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都有其特有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其中,不能不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龙敏是一位黎族作家,他通过创作身体力行,恪守黎族文化血脉,通过挖掘民族意识,在复杂且强烈的文化冲击中来构建民族文化身份。其长篇小说《黎山魂》,取材于清朝末年的一段史实,小说描写了相互仇视的巴由、波蛮两大部落,在经历了几代人的恩怨仇杀后,最后共同团结起来反抗官府的故事。作为黎族文学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场面宏大,将当时黎族地区的部落斗争、风俗习惯、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融合一起,全景式地展现了黎族的社会历史文化。《黎山魂》书写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黎族社会及黎族同胞的真实面貌,同时在小说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蕴含于其中的民族特性,这种民族性通过黎族生活的展示,以民族性格和民族意识为核心,体现了作家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

一、黎族生活题材的展示

当今社会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碰撞,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主流汉文化的冲撞,但龙敏自我认同其民族身份,并坚守为母族写作的姿态。他谈到:“凡是我祖先走过的脚印我都要写。这是我作为黎族后代的责任。无论这些脚印是大是小、是美是丑、是善是恶,都曾经在这块土地上走过,留下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在黎族子子孙孙的心灵中代代相传。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引为自豪。”1因此,他具有很明确的创作目标:力图通过宏大的叙事,勾勒出整个黎族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表达其民族文化的内涵,这种创作目的在当代黎族文学史上具有始创性的意义。

龙敏将他的写作视野投向了整个黎族社会,传达出在黎族文化和汉文化的冲撞下,其对母族文化的认同。尽管黎族的闭塞生活仍处在落后与粗野的状态中,但他展示了整个黎族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这里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黎山魂》里,龙敏对黎乡肥美广阔的田园、绿得流油的山兰稻、一大片一大片的木棉树和芒果树进行热情地讴歌,体现出蓬勃张扬的生命情致。而这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丰满,主人公那改,乐观坚韧、敢爱敢恨,不受生性懦弱的父亲影响,敢于对抗强势的波蛮峒并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大奥雅的位置,改变了自己和族群的命运。而他在受伤后即将被对手所缚时,宁愿死于爱人的剑下,也不愿受辱地活着,作家赞美了这种男子汉的血性。小说中纯洁善良的阿练,为了替情人报仇,忍辱负重,最终完美复仇。作家抒写了生命的隐忍和苦痛,突出人性的纯粹以及非凡的美感。波蛮峒老奥雅帕底讲起其父亲扩大部落地盘的往事。帕底的父亲往北射两箭占领了地界,并埋下蚌壳,世世代代守住土地,他教导后代其祖先们都是有骨气的强者,做后代的应该如此,才对得起极力扩张疆土的祖先。他们热爱自己的土地, 坚守着民族的根。

小说还写到了奇风异俗、民间故事、民歌等,这些是黎族人民表达情意所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黎族地区的传统文化。龙敏在作品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也是作家自觉探寻本民族的血脉,忠实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并真实地表达个人的体验,忠于自己内心对于理想的坚持。

二、黎族民族性格的书写

每个民族的性格, 虽然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变化,但总是离不开其本质的特性。果戈里曾经说过:“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出好穿的无袖长衫,而在表现民族精神本身”。2因此,作家用民族的视野来讲出民族理解事物的方式,这种理解和感受就是民族的。龙敏在黎族性格的展现上,有着独特的一面。

(一)张扬乐观进取的精神品质

《黎山魂》写的是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以及最后联合起来反抗官府欺压的故事,通篇洋溢着一种生命的张力。尽管这片土地闭塞偏远,但黎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用心守护着这片家园。在小说中,黎民在大自然的馈赠下创造生活,勤劳耕作,快乐享用并不富足的食物。正如那改所说“在这块土地上,我们世世代代像天上的鸟水中的鱼,自由自在,繁衍子孙。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朝廷,什么命官,也不知道什么官兵。我们吃的是自己种的五谷杂粮,从来不吃朝廷的金果银汤。”3即使面对生活的困境,黎族人民都洋溢乐观进取的精神。这种简单中的“富足”激荡和感染着我们的内心。黎民清楚地知道和官府的对抗危险重重,但群情激昂奋起抗争,身为女人的阿茵也毫无畏惧,支持丈夫那改为了保护同胞而进行反抗,身上也张扬着强烈的进取精神。面对官府的欺压,龙敏极力歌唱黎族人民昂扬乐观的精神,其顽强的生命意识,激励着人们去追求、去奋斗。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遇到坎坷和挫折,但都要热爱生活,为美好生活的追求而积极进取。即使面对逆境,哪怕会有流血甚至牺牲,但是却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现在,我就明白地告诉你们,这件大事成了,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败了,是丢命的事,尤其是我……你们是会明白的。”4那改勇于承担民族的危机,不屈不挠的去抗争并随时准备为之献身, 展现给读者的是不畏强权的对抗者形象。在这里,热烈的情感、乐观的进取精神和生命力,为民族勇于献身的高尚品德,对新生活的百折不挠的追求,体现了黎族民族精神的高贵品质。

(二)歌颂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巴由峒历代受到波蛮峒的统领,一直以来祖上都不敢违抗,但那改天不怕,地不怕,他不喜欢父亲和阿公的软弱。年少时的那改每次看到父亲哈腰恭敬地给波蛮人送好东西时,就窝了一肚子火,真想大声吼他,他发誓一定要当头。那改带领大家移蜂巢时,他们团结互助,扶小帮弱,机智勇敢地将群峰的攻击转移给了波蛮峒的帕当兄弟。那高和那耿用和谈、利诱、欺骗、拉拢甚至恐吓等不同方法,对待不同态度的奥雅,最终让那改获得了三十六峒的公认,那高还使用计谋让官府将黄铜头钗当众授予那改,那改当上了三十六峒的大奥雅。被人任意凌辱、辱骂为“软骨虫”的巴由祖先,在那改等人的机智勇敢下,终于扬眉吐气,维护了尊严。

官府欺压黎族峒民无所忌惮,激怒了黎族人民奋起抗争。同胞在流血,家园被蹂躏,在家破人亡之际,那改团结三十六峒黎民,发动他们攻打乐安城,解救被抓的峒民。帕颠放下前嫌,共同参战反抗官府的欺压。那改攻占下乐安城后,解救出受难的同胞。巴由峒的内贼帕帮为了报复那改的多次惩罚,投靠了官府,暗中用枪筒击中了那改的后背。受了重伤的那改,不愿被官兵抓住受辱,让阿茵给自己补上一刀。阿茵刺死丈夫后,也自杀身亡,鲜血和丈夫的血流在一起,刚烈的黎女震撼了官兵。我们领略到了黎族人民纯洁的灵魂,坚强的意志,百折不弯的血性,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这是对黎族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三)宣扬人人平等的观念

纵观小说通篇,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孩童之间,还是大人与孩子之间,或者是成人的婚恋观等方面。黎族人与人之间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多处宣扬。“孩子们在金秋时节捅蜂窝来烧蜂吃,每个人都有份,并且一律平等,谁都不能多拿。”5在大人和孩子之间,身为奥雅的那根和那更在族里拥有至高的权力和地位,虽然他们生性软弱,但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族之长,压制天性大胆的那改。宣扬人人平等的观念在黎族人的婚恋中得到极大的展示,他们都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心上人。比如黎族人喜爱的舞蹈“打柴舞”,族人都能参加,没有身份高低的观念。在欢快的舞蹈里,男女青年可以结缘开始彼此的交往,最后结成姻缘。而黎族的孩子在少年时,就不再与父母住一起,要搬到“隆闺”去居住。姑娘们住在“隆闺”里,等待青年男子在半夜三更敲门觅姻。小说中的阿练爱上了阿真,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恋人,她主动唱起了情歌“……歌声引情欲,欲联为亲眷。问声砍树郎,要等哪一年”。6阿练和阿真相爱后,两人每天晚上幽会,彼此交心,互相钟情,交往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家长的干涉,无需父母的媒妁之言,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黎族人民的这种情怀让人赞叹。

对于部落里最高头领奥雅的婚姻,我们看到巴由峒奥雅那更丧妻之后,他在迎娶第二任妻子时的当天,不是让族人帮忙,而是自己把房屋收拾干净,并且过门的媳妇不是未婚女子,而是一位寡妇,还带着五岁女孩。显然作为一族之长,奥雅那更并没有站在权利的制高点,来要求婚姻应该是外在形式的尽善尽美。作家叙述的口吻自然直叙,可以说这是黎族人民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并非是作家为了刻意追求道德至上而塑造出的理想特性,这种内在的民族品质散发出高贵迷人的光辉。

三、民族主体意识的构建

《黎山魂》是黎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龙敏在创作中不仅自觉地寻找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题材,忠于展示黎族人民的思想形态,更重要的是,他善于用民族独特的审美视角,来凸显黎族人民的民族主体意识。

小说中那改鼓动大家起来反抗官府时,抱训峒的那因说:“说实话,我的确害怕,这是祖祖辈辈没见过的一件大事啊,做得不好,反成大祸,这是绝灭子孙的大祸事呀!这几天我总在想,只要我们服服帖帖地听官府的话,官府会慢慢息怒的,到那时,日子就会好一些了。”7抱介峒的亚乐也符合着,原本躁动的众人都安静下来。作家又借由那改的口说:“(官府)世世代代都管我们,当我们是手中的玩物,想捉就捉,想杀就杀,我们是在他们的胯下过日子呀……忍到现在,你们看看,在我们的土地上,我们还照样流血丧命”,忍辱负重的黎民们,被那改的一番话说得群情激昂:“拼命是死,不拼命也是死”“在官府的胯下活着是屈辱”8,决定团结起来反抗官府的欺压。以那改为代表的黎族人民,不再像祖上那样面对强权的欺压软弱无能,点头哈腰,从反抗同族强权的欺压,进而敢去反抗官府长期以来的肆意欺压、肆意屠杀,黎族人民的民族主体意识被激发出来,不愿再成为强权砧板上的鱼肉,而是自己来主宰命运的走向。

可以说,龙敏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他在作品中也传达出,除了书写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挖掘民族的主体意识,才能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留存自我,超越自我,构建自我民族的文化身份。而这种民族意识并不是一种狭隘的民族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种愚昧的排他性的族群意识,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民族认同感,尊严感和责任感以及民族忧患意识相结合,具有一种民族的、人类的普适意义。

《黎山魂》充满着龙敏强烈的民族感情,作家深沉地思索了民族的历史命运及其发展前进的旅程,表现了当时黎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心理诉求、理想与追求,通过民族性的书写,体现了作家的民族心理素质和民族风格,赋予了黎族新的使命和生命力。并且作为民族作家,龙敏并没有一味地站在民族的立场,他还自觉地持有批判精神,自觉反思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审视民族心理素质和思维模式,并清醒的意识到民族的发展应该懂得取长补短,这种批判意识的萌发、树立,是在民族主体意识觉醒的基础上,一个更飞跃、更张扬的民族意识,促进了黎族文学创作的发展。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小说中作家力图跨越民族的束缚,紧跟时代感,却显得过于刻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性。

注释:

1.龙敏.《黎山魂》.南海出版公司,2002:1.

2.果戈理.《文学的战斗传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55.

3.4.5.6.7.8.龙敏.《黎山魂》.南海出版公司,2002:555,539,34,197,517-518, 518.

吴海超,文学硕士,琼台师范学院,副教授。

邢满,文学硕士,琼台师范学院,教授。

王小莉,琼台师范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官府黎族作家
《周礼》职官与官府辨析
作家的画
文学自由谈(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黎族小伙闯“深海”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1:06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小说月报(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黎族母亲》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3期)2022-03-16 22:50:41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清代社会管理的流弊
心境
清代贵州团练与地方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