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2016-07-11 15:08张萍
市场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税制改革财务制度营业税

【摘要】我国近几年实施的税制改革,即:营业税改增值税,这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税收体制的完善。通过改征增值税,弥补了营业税中的很多弊端,如:重复征税的问题。重复征税不但增加了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还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营业税改增值税势在必行。文章通过简单分析营业税和增值税各自的优劣以及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营改增;企业影响;税制改革;财务制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税收体制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2012年,“营改增”在我国开始实行,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以往税收制度中的弊端,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营改增”的优劣势分析

(一)营业税

税制改革之前,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都来自于营业税,其税率比较低,不仅对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企业不断完善其经济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然而,营业税也存在很多弊端,具体如下:

第一,重复征税、累计税负。营业税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商品及劳务课税,其计税的根据为营业总额,商品在流转的过程中进行多次征税,或对同一商品,课征各种税收。重复征税极为严重。而且,若商品的流转环节增加,那么税负也会逐渐增加,即:累计税负。以物流业为例,其流转环节:运输、装卸、包装、流通等,在流转的各个环节中,若前面环节已经征税,后面环节仍要根据营业总额再次征税。

第二,制约服务业发展。由于营业税重复征税的特点,企业为尽可能的减少纳税,或逃避纳税,就采取一系列措施简化流通环节,这就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呈现“一站式”的趋势,这种模式对于社会分工的合理化极为不利。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若要实现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必须向着市场化和专业化转变,显然,传统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且对当今服务业发展产生极大的制约。

第三,导致增值税抵扣链的中断。税制改革之前,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并非覆盖所有的行业,其中就包括:交通运输业、服务业。这两大行业与生产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商品从生产到流通,无不与这两大行业紧密相关,从而导致增值税抵扣链被切断。在《增值税暂行条例》中,规定商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如果需要支付运输费,那么能够抵扣一定的进项税额。这项规定在侧面指出了交通运输业不应该被列为营业税的征收对象。

第四,不利于征收管理。由于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以残酷,为尽可能的占有市场,企业不断的改进销售形式,其灵活性越来越高,如:混合销售、兼营销售。这两种销售形式在当今企业中的应用已非常的广泛,据增值税相关条例规定,在兼营销售模式中,对于非增值税项目和货物,应该分别核算其营业额;对于没有分别核算的,应该由税务机关,核算货物销售额,对于纳税人而言,一般来说都不能真正的将销售额和营业额区分开来,甚至还会钻税法漏洞的空子,进行逃税,税法权威性遭到严重的蔑视和践踏。

(二)增值税

营业税改增值税以来,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优势,提高了企业的总体市场竞争力,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具体优势如下:

第一,保持税收中性。税收中性:市场运行机制不受征税的影响。对于增值税来说,其计税是以增值额为依据的,增值额的含义: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额,其中并不包含劳务价值额和消耗的生产资料。所以,在商品的流动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而且,还能够发挥出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并不在征税的过程中受到丝毫影响。

第二,税收收入弹性好。在西方经济论中,税收收入弹性的含义是:税收收入变化与经济发展情况的比率。对于增值税而言,其收入规模和国民收入规模的比值基本上能够保持稳定,这就是其税收弹性好的具体体现。因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要求税收必须具备良好的弹性,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时,提高税收收入,降低纳税人可支配收入,避免出现投资过热;当经济处于衰败期时,降低税收收入,提高纳税人可支配收入,以便刺激消费。

第三,征收管理严格。增值税与营业税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前者采用购进扣税法,且凭票抵扣,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使购销单位互相牵制。增值税的抵扣由税务机关核定,使用的方法是交叉稽核。若针对进项税额的抵扣进行申报,然而在纳税期内,却没有申报销项税额,那么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将不会抵扣进项税。这种做法使得征收管理更为严格,逃税漏税现象大大减少,节约了征收成本。

第四,推动外贸经济发展。当前,实施增值税的国家越来越多,经统计高达170个,增值税的不断完善,能够实现与国际业务处理方法的同步,从而为我国吸引大量外商前来投资。而且,在出口贸易中,不征收增值税,增加了外资企业的出口,极大的推动着外贸经济发展,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于营业税的诸多弊端,增值税都能相应的弥补,然而,增值税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只抵扣物化成本,而不抵扣人力成本,这对以人力成本为主的企业极为不利。而且,对于金融保险业来说,其进项税额抵扣的界定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一)影响企业税负

第一,影响租赁服务业税负。税制改革之前,服务业征收营业税,企业为扩大经营而购买的相关设备,所产生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使企业的税收负担大大增加,对于租赁服务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制约。税制改革之后,作为增值税的征收对象,虽然与营业税相比,税率提高至 ,然而,国家相关部门做出如下批示:对于租赁服务业的纳税人,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即:以 的增值稅率征税后,针对 以外的,实施即征即退政策。而且,对于租赁企业来说,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绝大部分,所以,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大大减少。

第二,现代服务业(租赁以外)税负影响。从税制改革试点中现代服务业税负来看,虽然税率大大的提高了,但由于能够抵扣大量的进项税额,所以,大多数服务业税负,与税制改革前相比,会有所下降。然而,在服务业中,也有税负增加的。这类服务业基本都有相同的特点,即:技术和知识是企业价值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不仅增值额大,而且销项税额高;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经营无需购买大量原材料,所以,也就没有大量的进项税额能够抵扣,因此,这类服务业的税负会有所增加。

第三,影响交通运输业税负。“营改增”之前,对于交通运输业而言,其营业税率为 ,改征增值税后,其税率为 ,从试点实行效果来看,在交通运输行业内,企业税负要高于税改前。据相关机构披露,若要降低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那么需要抵扣的成本,必须达到企业营业收入的 。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虽然其购买的设备以及燃油等,可以抵扣其进项税额,然而,对于这些设备而言,不但购买的成本高,而且拥有极长的使用时间,因此,设备的更新次数并不多,进项税额的抵扣自然也不多;而且,对于购买的燃油而言,进行抵扣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税制改革增加了其税负。

(二)影响企业定价

企业定价策略:企业综合考虑影响定价的各种因素,从而使定价具有交易双方双向决策特征。在交易市场上,价格是最灵活的因素,具有不可确定性,直接关系着交易成败。所以,在定价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针对产品成本进行科学精密的分析,结合市场供求情况,正确判断消费者接受能力,从而对产品做出合理的定价。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特点来看,前者属于价内税,后者属于价外税。在税制改革之前,定价往往采用价税合一,即:税价包含在价格中;税制改革之后,如果产品成本不变,而且市场供求以及结构也没变,那么是否选择增加报价,需要对市场反应进行深入的观察;如果企业选择增加报价,那么消费者就会承担一定的增值税税负,若消费者刚好也是增值税的纳税人,则对双方都有利;反之,消费者会有所抵触,从而影响消费选择,最终使企业销售量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减弱;如果不选择增加报价,那么就意味着增值税税负由企业内化,从而使税收负担大大加重,相应的经济收入也会大大降低。所以,税制改革后,增加了企业定价的难度。

(三)影响会计分析

第一,改征增值税后,成本费用并不列入其内,这就使得税金支出的真正内涵被掩盖,而且导致其分析项目大大减少。第二,增值税的收支属于现金流动的具体体现,然而,在现金流量表中,却并不能进行反映;而且,就上市公司而言,在其财务数据中,通常都不包含增值税额。第三,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特点来看,前者属于价内税,后者属于价外税,若总价款不发生变化,那么改征增值税后,在会计报表中,计入的收入数额会有所降低,企业获得的业绩感也会下降。

三、“营改增”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做好税务筹划,争取财政支持

税制改革之后,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改革的影响,做好税务筹划是企业的首要任务。针对涉税业务,企业应该预先筹划,设计出完善的纳税操作计划,唯有如此,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的税后利益。任何一项制度的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完成转换过程,“营改增”自然也不例外,在税制改革的过程中暴露除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客观规律,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这一切都离不开纳税筹划工作。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即:第一,针对企业经营具体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到充分的了解,加强和财务人员的沟通,并征求专家看法,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经营方案,确保税后利益的最大化。第二,实时掌握社会动态,时刻关注税收政策,加强和政府的交流,积极反映税制改革后企业面临的问题,争取得到财政支持,享受税收优惠。第三,申请财政补贴。税务部门应该严格审查程序,针对满足要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如此,企业就能够降低税收负担。

(二)合理选择定价策略

企业税负有两大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市场竞争者、生产成本。有鉴于此,企业应当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实时掌握市场信息,进行市场调研,充分了解消费者消费能力,掌握其对产品的心理价格。第二,针对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产品价格、企业规模、税负等,通过与自身企业的对比,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自身的经营模式,调整生产结构。第三,加强与老客户的交流,针对税制改革后企业面临的问题,向老客户进行详细地阐述,从而获得老客户的支持,并征求老客户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第四,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时,应该充分重视成本的消耗,针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采用科学的价格策略。

(三)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

税制改革对企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财务部门首当其冲。“营改增”不但影响着税负问题,还对会计核算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亟待提高。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企业应充分重视财务人员的教育,针对“营改增”的变化展开培训,加深财务人员对税制改革的理解,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第二,财务人员应该注重自我能力的提高,充分了解税制改革的政策,并尽快掌握业务知识。唯有如此,在税制改革的过渡期内,企业才能够享受到政策的扶持,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四)完善财务制度

企业应对税制改革,应当结合国家政策,不断的完善财务制度,否则的话,企业可能面临风险。具体做法如下:第一,确保会计核算的科学精确,为企业纳税提供可靠依据。若要实现会计核算的科学精确,首先应该充分了解税务环境,采用分别核算的方法,对相关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二,规范增值税发票管理。对于增值税的纳税人来说,可以进行一定的抵扣,增值税发票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業必须规范增值税发票管理,还可以建立防盗系统,避免其丢失。而且,针对增值发票知识,企业还应该对财务人员进行教育,使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从而有效地规避增值税发票风险。第三,针对增值税发票开具工作,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发票的有效性,从而避免经济损失。

四、结语

总体而言,税制改革有利于企业发展,企业应牢牢抓住发展的契机,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税制改革的影响,不断的完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制定出合理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洪.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税负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2,(10).

[2]王立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2,(40).

[3]岳秀珍.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13,(7).

[4]郑彦峰.试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15).

[5]芦小林.浅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作者简介:张萍(1994-),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

猜你喜欢
税制改革财务制度营业税
基于高校新旧财务制度接轨问题的思考
新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思考
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税收问题的建议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营改增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 特殊时间段的特殊现象
论“营改增”税制改革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影响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6.按月申报营业税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海南旅游村镇财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