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山
河南淮滨县人民医院 淮滨 464400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吴树山
河南淮滨县人民医院淮滨464400
【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为降低切口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将71例行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83例阑尾炎术后无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切口感染诱因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多人病房、夏季手术、心理准备不充分、年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高龄(>60岁)、高体质量指数、心理准备不充分及手术时间(>2 h)为切口感染高危诱因(P<0.05)。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众多,其中高龄、高体质量指数、心理准备充分率及手术时间属于独立高危因素,须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阑尾炎一旦确诊,原则上应行阑尾切除术。但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部分患者因切口长期不愈严重影响术后康复,故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诱因、控制切口感染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2012-10—2015-10间,我院共收治71例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71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1例、女30例,年龄33~75岁,平均52.56岁。抽取同期83例阑尾炎术后无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32~76岁,平均53.02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比例、夏季手术比例、心理准备不充分、心理准备不充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是否是多人病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诱因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性分析,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
1.3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切口处红、肿伴疼痛,有脓肿性渗出物。拆除局部皮肤、皮下缝线后,脓液由切口溢出。
2结果
2.1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诱因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多人病房、夏季手术、心理准备不充分、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非切口感染组比较,*P<0.05
2.2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诱因Logistic回归性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高危诱因为高龄(>60岁)、高体质量指数、心理准备不充分及手术时间(>2 h),见表2。
3讨论
多引起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相对复杂,由多种共同作用所致[2]。刘晓明[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术中出血量、体质量指数、年龄、糖尿病、夏季手术、多人病房、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术中出血量、心理准备充分率、手术时间与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其中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心理准备充分率、高龄属于独立高危因素。 我们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切口感染高危诱因主要包括高体质量指数、心理准备不充分、长手术时间、高龄,与上述文献相似。随着手术时间延长,机体组织损害程度随之加重,故机体对外界侵袭的抵御能力逐渐变差,黏附细菌不断侵袭[4]。体形肥胖者术中组织受压明显,脂肪层厚度大,增加血液循环负担,影响切口愈合。术前一旦未做好心理准备,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导致患者机体内环境不稳定,故切口往往愈合缓慢。高龄者抵抗力低,故切口感染发生率高[5]。
术前充分评估,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适当控制手术时间,术中尽可能规避皮肤组织损伤,强化健康教育指导,围术期合理控制饮食,适当活动,减轻体质量,密切观察切口,及时行敷料更换,重视心理护理,及时消除其心理顾虑,提高手术配合度,均可有效防止术后切口感染[6]。对高龄患者及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在阑尾炎手术的同时,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对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何新明.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J].重庆医学,2011,40(22):2 262-2 263.
[2]咸金录.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40(22):105-105.
[3]刘晓明.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3):440-442.
[4]林宏明.防治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体会[J].河北医学,2009,15(10):1 231.
[5]王介营,李芹,王洪辉,等.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 340-1 342.
[6]冯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 256-2 257.
(收稿2015-12-06)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2-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