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西芳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临床研究·
舒肝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31例
吴西芳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目的:观察舒肝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舒肝清胆汤(柴胡、黄芩、龙胆草、木香、玄胡索、厚朴、清半夏、泽泻、干姜、车前子、金钱草、大黄、甘草)加减治疗,水煎,1 d 1剂,分早、晚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和消炎利胆片口服。 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86%;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9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肝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中医药疗法;舒肝清胆汤/治疗应用;临床观察
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多表现为右上腹的剧烈疼痛或不适,有时放射至右肩,可伴腹胀、嗳气、厌油腻等症状。本病起病缓慢,多因过食肥甘厚腻或胆囊结石等因素诱发,急性胆囊炎失治、误治及反复发作亦可发展为本病。该病病程呈慢性、迁延性。2014年03月—2014年11月,笔者采用舒肝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31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消化科门诊慢性胆囊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40.5±6.8)岁;病程最短1.5 a,最长7.5 a,平均(3.6±0.8) a。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22~65岁,平均(38.1±5.5)岁;病程最短1 a,最长6.1 a,平均(2.63±0.5) 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病例选择标准
2.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符合慢性胆囊炎诊断标准。①右上腹持续钝痛或不适感,或肩胛区疼痛;②伴有恶心、泛酸、腹胀及胃部灼热等不适症状,进肥甘厚腻等食物后症状加重;③病程漫长,病程有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的特点;④胆囊区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慢性胆囊炎证型中肝胆湿热证主症[2-4]。主症:胁肋疼痛,或胀痛或钝痛;口苦咽干。次症:身体困重、体倦,身目发黄;脘腹胀满不适;小便短黄,大便黏滞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滑数。主症2项加次症1项和舌脉象即可诊断。
2.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5]诊断标准。症状和体征:①患者就诊时均有慢性胆囊炎病史;②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散)或右季肋部隐痛、胀痛,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③胆囊区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全身反应: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影像学检查:①B超检查示胆囊壁毛糙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②胆囊造影检查示胆囊变小或变形,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或胆囊显影淡薄。
3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舒肝清胆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20 g,黄芩10 g,龙胆草12 g,木香10 g,玄胡索15 g,厚朴20 g,清半夏12 g,泽泻12 g,干姜6 g,车前子30 g,金钱草30 g,大黄10 g(后下),甘草6 g。加减:痛甚者,加川楝子15 g;身热者,加紫花地丁20 g、穿心莲20 g;胀满甚者,加陈皮10 g、香附10 g;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10 g、竹茹15 g;得食痛甚、泛酸烧心者,加乌贼骨、瓦楞子各30 g;伴结石者,加海金沙15 g、郁金15 g;刺痛、痛处固定、入夜尤甚者,加川芎10 g、穿山甲10 g、赤芍12 g;面目身黄、小便黄、厌油者,加栀子10 g、茵陈20 g、白茅根30 g、通草30 g;蛔虫所致者,加乌梅15 g、使君子10 g;头重昏蒙、舌苔腻者,加苍术15 g、砂仁10 g、佩兰15 g。水煎,1 d 1剂,分早晚口服。
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由江苏福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6974),0.2 g/次,2次/d,口服,连服10 d。消炎利胆片(由海南澳美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6020033,0.47 g/片),6片/次,3次/d,口服,连服10 d。嘱患者平时低脂清淡饮食。
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B超示胆囊壁厚、毛糙、透声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B超示胆囊壁厚、毛糙、透声3项中2项或2项以上有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B超示胆囊壁厚、毛糙、透声3项中1项或1项以上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和B超检查均无改善。
5结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97,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讨论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学“胁痛”“胆胀”“腹痛”范畴。《灵枢·本输》称胆为“中精之腑”,《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者……决断出焉。”说明胆有贮藏并分泌胆汁以助消化的功能,以通降为用。《素问·奇病论》曰:“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灵枢·本脏》曰:“肝合胆。”《难经·四十二难》亦有记载:“胆在肝之短叶间……与肝互为表里。”故本病病位在胆,与肝胃关系密切;病机为气滞、湿阻、热郁、瘀血、沙石致使肝胆气机失调,胆失通降,时久则气滞、瘀血或郁而化火而致胁肋疼痛,或胀痛。日久不愈,正气渐虚,湿热熏蒸肝胆而身目发黄、身体困重、倦怠,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或秘结;胆腑气机通降受阻,影响脾胃生化功能而脘腹胀满;舌质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滑数均为肝胆湿热之象。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通腑。方中柴胡轻清升散,为治少阳病之专药;黄芩、龙胆草苦寒,善入少阳胆经,3药共为君药,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热。清半夏、木香、玄胡索、厚朴有理气、止痛、降逆作用,为治中焦痛证之良药,共为臣药。干姜辛开苦降,能平内扰胆之热气,寒中有温,温中暖脾,防寒凉过甚而损伤脾胃为佐药。金钱草、车前子清热利尿、清肝利胆、排石;大黄通腑清热;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舒肝利胆、清热利湿、通腑之效。
现代医学目前尚无根治本病的药物,临床上保守治疗时只能对症处理,而外科手术治疗则有很多并发症,因此尚不能广泛运用[6]。舒肝清胆汤方中柴胡、黄芩具有抑菌和降血中胆红素作用,能改善受损的肝脏实质功能;金钱草能促进胆汁分泌,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胆汁排出;大黄不仅可增加胆汁分泌,还能降低胆道口括约肌张力[7];因此,该方具有抑菌、降低胆红素、松弛胆道括约肌和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7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1-285.
[2]王振卿,桑艳.中医药治疗胆囊炎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07,22(5):15-18.
[3]王伟明,于文洲,罗慧.慢性胆囊炎从脾论治[J].吉林中医药,2007,27(3):12-13.
[4]朱子奇,郑立升.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胆热脾寒型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5):334-335
[5]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胆外科学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1):9-13.
[6]皮执民.消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28.
[7]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43-2046.
(编辑马虹)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3-0015-02
中图分类号:R575.6+1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3.08
收稿日期: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