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摘要:地方志中中医药文献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对比法、实地调研法和实物考察法。中医药方志文献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医药人物研究、中医药遗迹研究、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医老字号研究,以及中医药相关内容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探讨地方志中中医药文献的记述特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地方志;中医药文献;中医药文化
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6)03-0046-03
地方志是一个地区的史书,资料真实可靠,区域空间明确,内容连续全面,蕴含着丰富详实的地情资料,是重要的地方文献,是地方百科全书。地方志中记述有大量的中医药内容,能补医史之缺,续医史之无;参医史之错,详医史之略;地方志医家,可为万世之楷;在地方志中能发现中医药研究课题,为中医药文化研究提供依据,为中医药文献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文史资料及研究方向。
地方志文献逐代记述,内容涉及历史、文学、民族、社会、经济、物产、自然科学等,资料都取于当地的档案、访册、谱牒、传志、碑金碣石、测绘、笔记、信札、诗文集等原始材料,全面、真实、准确,并经过认真鉴定考证,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历史之延续性、内容广博性及材料真实性。
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的使命;有借鉴作用、查考作用、教育作用和存史作用。研究地方志中的中医药文献,对完善中医药史内容、完善中医药理论,发现中医药古代著作、中医药人物、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理清学术渊源、疗法传承谱系,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教育中医后学、提高医德水平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及现实意义。
1.地方志中中医药文献记述特点
志书中在事件、人物等阐述上皆运用写实手法,只重事实、具体做法、过程与结果,形容词、评价性语言较少。医家多在志书的方技、人物、传记部分;道地药材多在物产、田赋、矿产、动物部分;疫病多在祥异、沿革、灾害篇;医事、著作、方药多在人物、传记、艺文、金石篇中;医疗机构多在建置、官署篇中。
2.地方志中中医药文献研究方法
地方志中中医药文献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中医药方志文献资料的收集,还应该在既有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地方志中的中医药文献再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挖掘。
2.1文献对比法
将地方志中的中医药内容,如人物、著作、医事、制度等逐条与现行的中医药史、中医药著作进行比对、分析,相互印证,补充其遗漏,从而完善相关内容。对医家分布规律研究可采用纵向分析,即按年代(朝代)分布情况,分析其与时代的关系;也可以横向分析,即按地域分布情况,分析其地域的分布规律。
2.2实地调研法
对地方志中有记载、而现行医史中没有记载的人物、著作、古迹遗址或相关内容,进行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到人物的所在地、医事的发生地走访、考察,寻找其家谱,访问其后人;在调研过程中,运用多种媒介(拍照、录音、录像等)进行采访和整理,对地方志相关内容进行增补完善。
2.3实物考察法
对医家、著作、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老字号或相关内容采用实物考察法,到现场对遗存著作、手稿、匾额、碑文、遗物、医疗器具、制药或炮制工具、老照片、老标志、老招牌、老商标等进行考察、论证,条件许可情况下,可以对相关文献、工具等实物进行原物搜集或复制。
3.地方志中中医药文献研究内容
3.1地方志中中医药人物研究
地方志中的医家人物研究主要包括医家分布特点、学医途径、成才之路、医德医风、医疗事迹、医学著作等方面。
从史、志、文献的角度来说:现在医学史的资料多来自正史,如《史记》中的扁鹊、仓公,《晋书》中的葛洪,《旧唐书》中的孙思邈、张文仲等。而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医家,其本身的地位远远不及正史中的名医,诊疗技术或许也不及正史所载,但的确为一方名医、当地精英,能为百姓解除疾苦、治病救人,他们终身躬耕于临床一线,这些医家的医德、医风、医技、医事,贴近大众生活,懂得百姓疾苦,很有研究价值。
从医德医风、医疗事迹来说:地方志重医德而医技次之,记述医家,不看地位,多讲实效,更在医德,不仅在医学上有诸多造诣,留下了医学智慧传承于世,更在垂留典范,教化乡邻。如《郾城县记》记载清代医家王钦,“贫民求医者取药不索值……贷于人者钱数百千,因思负者多贫,遂焚其券”。《新修阌乡县志》记载清代医家黄乐业,仗义疏财,乐善好施,“专为贫穷不能延医者计”,“遇无衣无食者常赈恤之”;遇到借贷却又无力归偿者,又告诫儿子不要追讨,曰:“我有此而不加丰,彼失之即致破产。”《通许县志》记载清代医家张东岭“慷慨好义,贫困者概不索值”,死后有“染病者,尤追其墓前祈祷求药,络绎不绝,墓前如市。间亦有因之获愈者,足征其仁心仁术”。《新安县志》医家陈青云有“家传五戒”,一是正人品,二是慎口过,三是勿爱利,四是无惜名,五是慎粗率。这种医德医风对教育后人意义重大。
另外,通过对医家分布情况、医籍编撰情况、疫病流行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地域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脉络,完善中医学科的历史内容,开辟中医药文献资料研究的新路径。
3.2中医药遗迹研究
地方志中对诸如碑刻、墓志、坟茔、风水的记述很多,与中医药相关的遗迹也不少,这对普及宣传中医药文化有重要意义。以河南地区为例,有南阳仲景祠、葛洪山、葛洪村、洛阳龙门药方洞、淮阳蓍草园、温县神农涧、新密轩辕丘、岐伯山、岐伯洞、李堂药王庙、虞城伊尹墓、汤阴扁鹊墓祠堂、商丘华佗墓、内乡菊潭、百泉药王庙、鹤壁孙真人祠等等。
由于洪灾、地震、战争等自然、人为因素,一些遗迹或许只有些许残垣断壁或者仅留存在记载中,这就更需要我们实地调研、走访考证、挖掘整理。通过科研投入、政府引导,上述的一些中医遗迹从历史沿革到现代陈列、从人文挖掘到硬件建设,业已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有的已成为国家级或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此外,这些古迹单位还积极对外开放,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旅游,既能丰富和提高国人的旅游内涵,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知识,让人们认识中医,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能反哺于医药产业。
3.3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包括其历史渊源、传承谱系、主要内容、价值等方面。一般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4个条件,一是百年以上历史,并有佐证材料,即在当地志书上有记载,能够找到历史凭据;二是传承谱系清楚;三是有实际内容;四是有传承人正在继承这项技术。所以,通过地方志研究可以发现更多的中医药非遗项目。这些非遗项目通过政府的资助和科研开发,可以在研发专利、整理出版相关著作、研发药品(如膏药)等方面,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自身领域水平,以待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中医老字号研究
地方志中记载有当地的一些老字号,就河南地区而言,有如浚县贵德堂、浚县德善堂、浚县同德堂、洛阳济世堂、洛阳泰生堂、沁阳保和堂、卫辉复生堂、新蔡毛氏济世堂等等。这些都能在志书中找到记述,并且有渊源、有传承、有内容,对其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对老字号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5地方志中中医药相关内容之间关系的研究
地方志中还有多处论述了中医药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如区域医家用药特点与当地物产的关系;医家分布与区域、建置、时代社会背景的关系;医德医风与区域文化的关系;医事、疗法、用药与当地民俗、民风、生活习惯的关系;中药资源研究,如地方志药物与历史记载、现代普查结果进行比较;疫病研究(如疫病与环境、社会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关系)等。
4.地方志中中医药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的出版
明末清初顾炎武是历史上个人对地方志内容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他阅读了大量的志书,写成了《天下郡国利病书》120卷,其中引用了千余种地方志中的资料,占全部资料的2/3。官方背景的《古今图书集成》,也引用了大量的地方志资料。现代通过利用地方志资料进行研究的人越来越多,我国历史学家陈垣曾参考元朝至顺本《镇江志》等资料,写成名著《元也里可温教考》;中医学家郭霭春等参考河北等6省地方志编辑《中国分省医籍考》;钱远铭等搜集非医学性著作编写了《经史百家医录》,书中很多资料就是来自地方志文献。
地方志中整理摘录出的中医药文献,可以“方志医文录”的名目,以丛书的形式出版,或以“某省(市)方志医文录”的形式出版分册,然后集装成套书。其字数、内容以各省方志中相关中医药的文献而定。通过对地方志中中医药文献内容的研究,可整理出版诸如《区域方志医文录》《区域历代医籍考述》《区域中医药史》《区域历代医家生平及学术思想研究》《区域药物志(图谱)》等。
总之,地方志作为一个地方资源宝库,其中蕴含大量的医学信息。这些丰富的中医药文献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对其进行研究是中医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信息文献研究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使信息采集更加标准化,并使海量数据准确处理,更加方便快捷。充分利用地方志,挖掘地方志中有关医学的信息,能够为撰写杏林人物志、编辑地方医学书目、编写地方药材、收集民间方剂等提供参考资料,为中医文献学和医学史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认真整理、挖掘文化遗产,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加大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对传统中医药知识和技艺的传承、保护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