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鹏+��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需要教育者着重把握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逻辑主线,系统落实教学要求;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核心要素,精心设计教学专题;三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为根本遵循,协同采用教学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2.016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2-0071-04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有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思潮。
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逻辑主线,系统落实教学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立足从宏观上整体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关键在于从思想认识源头理清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逻辑主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教材明确指出,“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1]那么,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体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进展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教材的逻辑主线是什么呢?2015年修订版教材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同学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2]而且,在新版教材结束语部分旗帜鲜明地指出:当代大学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可以说,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教学的全过程,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遵循,既彰显了新版教材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理论品格,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新常态提出了新要求。
1.在理论上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从“体系”到“观”的转变和倡导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理论逻辑和学理支撑。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自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基础上,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系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本质,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积极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要站在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的高度透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泛泛而谈“三个倡导”的表征含义和肤浅认识上。
2.在思想上要真心笃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不仅要自主学习、全面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信不疑。那么,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是否真心笃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观测点:一是决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口是心非、心口不一。二是决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肆意歪曲、有意曲解。三是决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抛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立场不明、态度不正。
3.在教学上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4]这28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教材有着较高的契合点。这些基本内容均不同程度地散见在该教材的章、节、目,迫切需要教育者联系教材客观实际和教学现实状况进行深入挖掘和剖析。基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印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修订教材网络培训的通知》要求,我们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以具体体现在新版教材第1章第2节第3目“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学之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可以具体体现在新版教材第3章第2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7章第1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第7章第2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教学之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具体体现在新版教材第2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4章第3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和第4章第4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及第5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的教学之中。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核心要素,精心设计教学专题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架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核心要素进行专题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有益尝试,它更加鲜明地彰显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大地强化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教材的修订特点、框架体系和知识结构,我们精心设计以下七个专题:
1.而今迈步从头越:大学之道
这一专题包括教材绪论部分第1节和第2节内容,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精神实质出发,立足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等大学真谛,概述如何较好的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更新学习理念,确立成才目标,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使当代青年大学生告别中学时代,迈好走进大学的第一步。
2.一片冰心在玉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专题包括教材绪论部分第3节内容,主要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入手,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基本内容、内在本质和培育路径,使当代大学生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变成大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3.志不强者智不达:理想观教育
这一专题包括教材第1章内容,主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要求,概述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结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奠定在认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之上的。
4.白云红叶两悠悠: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这一专题包括教材第2章内容,主要从爱国、进步是我们今天依然要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以爱国主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弘扬,概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当代大学生秉承爱国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做一名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
5.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观教育
这一专题包括教材第3章内容,主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逻辑关系出发,立足于青年的价值取向影响和决定着未来全社会的价值取向,概述处在形成和确立价值观关键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当代大学生秉持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6.勿以善小而不为:道德观教育
这一专题包括教材第4章和第5章内容,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本质就是“德”的价值判断出发,立足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概述道德及其历史发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等相关知识,使当代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7.兼通法律吏能精:法制观教育
这一专题包括教材第6章、第7章和第8章内容,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讲述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基本范畴,概述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行使法律权威,履行法律义务等知识要点,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构建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实践证明,这样的专题设计主题明确、逻辑紧密、重点突出。当代大学生通过这七大专题的学习能够学会较好地处理理想与现实、名誉与奉献、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生活等关系,能够较好地解决大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人生课题,进而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为根本遵循,协同采用教学方法
根据当代“90后”大学生身心特点和“互联网+”的时代特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的教学原则,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为根本遵循,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路径。具体说来,我们协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教育教学法
毫不动摇地坚持理论教育教学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青年大学生头脑,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的集中体现,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魅力和价值魅力的关键一招。教育者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大众化语言,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他们从事物的内在本真和本质属性上抓住事物的根本,进而在愉悦接纳、真心喜欢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教育者在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育者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统筹兼顾案例式、启发式、问题式等多种方式,协调好、处理好理论教育的进度和深度,结合学生成长思想实际,着重讲清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
2.实践教育教学法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二者互为条件,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表明,“通过组织人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能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巩固和强化理论教育的成果,真正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5]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教育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实践教育教学法大体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课堂实践教学。例如,课堂讨论、小组发言、课堂演讲等;二是校内实践教学。例如,参加社团活动、聆听专家讲座,延伸课外阅读等;三是校外实践教学。例如,勤工俭学、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
3.网络教育教学法
当代大学生最鲜明的特点是伴随网络与生俱来的一代,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查找资料、涉猎信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娱乐资讯、跟踪专业发展等方面扮演着不可低估的角色。低头通过手机浏览网页更是成为当代“90后”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难怪有人戏称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需求早已排在马斯洛五层需要理论最基础的生理需要之前。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4次)分析指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学生依然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6]教育者要真正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解决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渴求,积极运用微信等新型传播方式来探索教育新模式,拓展教育新方法,搭建教育新载体,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依托智能化的现代技术更有针对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地入耳、入脑、入心。
4.朋辈教育教学法
朋辈教育指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点或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为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我们将朋辈教育理念积极引进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在不断探索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朋辈教育指导下的自评互评考核方法。具体说来,自评互评考核方法主要是由学生个体自评、班级同学互评和专任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自评互评“内在地要求教师对以往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都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进而努力使教学体系与考核机制形成无缝对接,旨在通过全方位改革来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分析和揭示现实社会中各种问题的能力。”[7]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正确的价值判断、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先进的价值理念,为大学生坚守价值导向提供了价值支撑。”[8]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长期任务,还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惟愿我们基于自身教育与教学实践形成的研究成果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界同仁参与进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
[2][3]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10.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9.
[5]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0.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4(7):71-89.
[7] 岳鹏,安鸿,曹永斌,陈倩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传承,2015(2):53-55.
[8] 徐柏才,崔龙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4):1-5.
[责任编辑:刘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