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卫莉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为了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往往采取信用赊销的方式,先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延期再收款,日长月久,就会造成很多的应收账款,形成财务上的风险,严重影响产品生产单位的正常发展。要想降低或规避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就要从管理上下功夫,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显得相当重要。文章就是从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方面进行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风险;资信评估体系;法律环境
一、应收账款概述
应收账款是产品销售单位采取分期付款、赊销等销售方式而进行的商业活动,是信用为基础的赊销,会带来销售业绩,降低单位库存,但是这种销售方式,会产生很多的应收账款,形成财务风险。在会计学中,应收账款是指单位因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销售货款。应收账款属于信用销售,是单位流动资产的重要部分,也是需要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的债权资产。
二、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
以某事业单位三年的财务分析为例:2011年12月31日~2013年12月31日,某事业单位应收账款达到8450万元,占单位总流动资产的59.26%。这三年来,随着单位销售额的增加,应收账款的比率更呈现大幅度增加趋势。一般在发达国家,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总贸易额的0.25%~0.5%,而该单位的应收账款比例平均值已经超过了10%,不但高于国外水平,也高于估计的整个行业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竟然达到34.88%。
应收账款的增加为事业单位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财务风险。如果应收账款没有及时收回,产生坏账损失,就会直接减少单位的利润,影响单位的经营生产。应收账款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一项资金投放,但是如果造成单位资金周转减慢,就会影响单位的生产能力增加经营成本。
三、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一)忽视销售目标和资金的管理
完成销售目标是一个销售人员的基本职责和任务,销售人员以卖出更多的产品为目标,无论是现金销售,还是赊销,产品卖出去了,销售目标就达成了。一般来说,单位对销售目标的传统管理也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的。为了达到目的,便会导致销售部门“重销售、轻管理”,“重利润、轻资金”。单位管理者在追求效益和利润的同时,忽略了对购买者信用风险评估以及对现金流的有效管理,忽略了应收账款过多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差异化经营意识
单位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产品差异和成本差异。单位管理者制定本单位发展战略时,在增加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如果忽略了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经营,以致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很高、质量缺乏竞争力,只能通过低价销售、关系销售、信用赊销的方式组织产品销售,最终导致应收账款迅速增加,单位产品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三)客户信用管理薄弱,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
产品的赊销,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的销售。赊销的产品,必须确保能够按时收回款项,而不能变成坏账。这就需要销售之前,准确掌握客户的信用度,以及资金偿还的可能性。然而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没有配备信用管理专业人员。客户信用调查、信用风险识别和评估等完全依赖市场营销部门的自身管理。因此,信用管理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
四、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人员素质教育,提升长期经营理念
在任何单位的发展中,人员素质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它决定着单位很多方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力度,因此,在应收账款的问题上事业单位同样要以加强人员素质教育为前提,让全体人员对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坏账的损失性都能够有明确的认识,将“赊销账款不属于财务收款”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位员工身上。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应收账款分析
在现实的财务实践中,不少事业单位存在着应收账款被恶意拖欠等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赊销客户本身的信用问题造成,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而造成,这主要表现为单位财务人员和应收账款责任人,甚至单位领导都对应收账款重视不够,从而将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一拖再拖,或者对于债务方的恶意拖欠现象无动于衷,没有采取很好的防拖措施。
(三)建立信用体系,加大跟踪力度
信用是产品赊销以及账款回收的基础,降低或减少应收账款的根本措施,就是加强信用管理,做到每一笔都按时回款,杜绝死账和坏账。单位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首先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建立单位内部应收账款的清收责任制与奖惩激励机制;规范合同条款和经营操作;加强单位相关员工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其进行经济合同的条款、讨债的技巧以及产品销售、收款的工作程序和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四)加强应收账款监管机制,确立绩效考核责任制
在很多单位,应收账款的回收只被当作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对应收账款产生的销售责任人却予以忽略,这极易造成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责任混淆。因此,在具体的销售过程中,单位决策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担负起责任,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管机制,理清责任,将存在的应收账款责任到人,并将这些款项的的资金回收情况纳入到日常的员工绩效考核中。
(五)加强单位应收账款融资,做好坏账准备计提
当单位认为某些应收账款存在坏账的可能或者较难回收时,可采取应收账款融资的方式,将可能的损失转移。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使用代理回收,即单位以委托人的身份将应收账款回收任务委托给专门的代理机构,由代理机构负责对应收账款的回收,一般情况下,代理机构会承诺不会让单位遭受到坏账损失,但款项回收后,需要单位支付给代理机构一定的服务费;二是采取将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或者代理机构的方式,即将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或代理机构,由他们进行回收,回收款项由这些机构获得;三是采取抵押的方式,将应收账款作为单位贷款的抵押品,在一定期间内降低坏账损失风险。
(六)采取灵活的坏账转移方式,适当借助法律途径
当发现某个债务人因客观原因,在当前一定时期内确实无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回收时,可采取灵活的坏账转移方式,如通过债务人手中购买一定的单位需要的资产,以此实现对这部分应收账款的抵补,同时,如遇到债务人资金困难时,可通过采取签订延长回收应收账款的协议,但必须要求债务人加以补偿的方式进行坏账风险的降低,还可适当帮助客户渡过困难。对于一些应收账款到期后,虽然经过多次协商,但债务人依旧拒绝偿还的,单位应该考虑通过适当的法律途径,按法定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等待法院强制执行。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应收账款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应收账款是单位得以持续发展,获得更大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是不可避免的,它基于单位信用的基础,使其具有了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各方面分析自身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提升财务管理、建立信用档案、加强监管机制、应收账款融资、灵活转移坏账等手段,对应收账款的问题予以解决,才能尽量避免由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而造成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五、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市场经济越来越激烈,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要参与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任何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问题,虽然应收账款问题是基于企业信用的基础,但是,如果应收账款积累过多,就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各方面分析自身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经营部门应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进而从提升财务管理、建立信用档案、加强监管机制、应收账款融资、灵活转移坏账等手段,对应收账款的问题予以解决,才能尽量避免由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而造成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薛菲菲,余微.企业销售及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0(17).
[2]黄菊英.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J].财会通讯,2013(02).
[3]孙子末.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08).
[4]张庆莲.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J].财会通讯,2013(03).
[5]李阳云.经营收入与应收账款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3(05).
[6]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10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0(05).
[7]赵云勇.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8]陈映葵.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J].财会通讯(理财版),2013(06).
(作者单位:江阴市河塘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