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机制

2016-07-09 06:10王红朝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机制问题

王红朝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企业各级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需要执行严格的统一标准要求,有不能自行调整的统一常用文书模板。经济责任审计也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涉及的对象是领导人员,还需要进行责任划分。在强调规范中,有多种风险,如审前资料准备、现场审计配合、审计后的整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都影响了经责审计顺利开展。针对经责审计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风险,通过具体审计分析,寻找方法应对审计风险,或统筹审计资源,从机制上解决审计问题。

关键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机制

一、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前调查

在审计程序中有审前调查这个环节,这个环节目前存在三个方面问题。第一审前调查成为一个泛泛而谈的地方,被审单位不会提出任何问题,静等审计去发现问题;第二审前调查被审单位会说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具体,很模糊,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没有审查的价值;第三被审单位提出很多问题,并且过度提出问题,比如提出的违规问题成本金额超过实际金额,帐外工程量超过实际工程量。

(二)审计访谈

在审计访谈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被访谈人员因为各种原因虚假陈述,不愿意呈现真实情况。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对错误的内容轻轻点水,或者三缄其口,对比较好的内容夸夸其谈。秉承能少说的,就不多说的消极态度。第二就是对访谈工作不重视。因为个人工作忙,不愿意在访谈方面浪费时间,认为出力不讨好,或者认为访谈工作可有可无,对访谈不重视。

(三)问题整改

整改中存在三个方面问题。第一被审单位的问题没有及时整改,审计没有其他更好的手段,如果仅仅依靠处罚,就造成审计四面树敌,审计工作很难开展下去;第二领导的升迁和变化不依据经责审计结果。审计中就是发现了问题,被审计前任领导的位置已经确认,就不会重视;第三当发现问题之后,被审计的领导或者单位可能对审计结果不满意,就会要求审计调整,否则很多事情不配合。

二、分析审计问题,发现应对措施

(一)审计问题分析

1. 认识偏差

对审计报送的资料不重视,认为各地情况差不多,报与不报,结果一样;二是有侥幸心理,如果报了就暴露问题,不报审计可能还不太清楚,打擦边球;三是急功近利,推卸责任,想把事情都推给前任,降低现在经营困难。

2. 机制缺失

一是现在企业都很重视业务发展,绩效考核中审计只有处罚扣分,企业内部的审计没有强制权,也没有可供分配的优质资源;二是经责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事情已经发生了,因为会计规则及信息披露的要求,部分内容整改追溯难度大;三是审计是后端部门,在目前以业务发展为主的情况下,审计工作相对弱势,被审单位比较强势。

3. 跟踪问效不够

检查督办、跟踪问效是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审计结论和决定只停留在纸上、屡查屡犯,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检查督办不够、跟踪问效乏力。审计机关缺乏自身的强制措施,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二)审计问题对策

1. 审前资料风险对策

经责审计工作和接任领导有很大关联,所以要和接任领导做好沟通 ,通过管理层达成谅解,工作就比较容易推开。对上报的问题要严格审核,通过审核发现问题产生的机制规律,然后扩展到其它地方。对上报问题要审核,对弄虚作假的,要制定办法严厉处罚。

2. 审计访谈风险对策

对被审单位要事前认真的分析,找到规律性问题,然后到当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询问工作不能谈大的方向,要谈就要有目标的谈。对访谈人员讲的话,要求被访谈人员签字,增强被访谈人员的的责任和风险意识。访谈人员要和被访谈对象位置相当,要根据访谈对象的主管工作,访谈相关经营,管理,考核等问题。

3. 审计整改风险对策

审计工作要扩展方法,不能仅仅使用处罚权,还要有通报,通过通报排名等方式给被审单位施加压力。审计工作不能单独有审计部来进行,特别是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前要和各业务部门充分沟通,事中积极的交流,事后紧紧依靠,通过业务部门的对口提要求。坚持审计底稿的严肃性,在没有任何明确的反方向因素证据,不得随意更改底稿内容。

三、统筹审计资源,建立应对机制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资源少、支撑能力弱、强制手段更弱的问题,就需要盘点企业内部资源,理清审计与业务管理部门、审计与监察部门的异同点,建立比较好的配合机制,最大效果的解决审计中的问题。

(一)统筹分析审计相关资源

1. 审计与业管部门的区别和联系

(1)审计与业务管理中心的区别。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主要经营者在任期内对其所在的单位的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或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负有的责任的界定和评价。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业财对账和稽核管控,承接发展质量监控,优化业务规则,理顺业务流程;负责销售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集约结算,归口数据支撑。

(2)审计与业务管理中心的联系。审计和业务管理中心关注的都是企业经营中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关注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经营业绩与经济责任相关风险,包含虚假用户、人工成本、存货物资。业务管理中心关注业务发展风险、营收资金风险、结算支出风险、基础管理风险。

2. 审计与监察的区别和联系

(1)审计与监察的区别。审计部门是对企业资金的运行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审计的,它主要是针对经济活动的审计;监察部门是依据企业监察的有关规定,对企业领导及其他人员实施监察, 通俗点说,审计是对钱的监督检查;监察是对人的监督和检查。

(2)审计与监察的联系。二者的职能具有交叉的地方,审计发现问题后直接由监察部门进行处分。审计侧重经济活动的专业评价,侧重对事;监察则重在调查违纪、违法事项,侧重对人。监察可以充分利用审计的成果。

(二)建立解决审计风险的机制

1. 落实被审单位领导的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落实到位,与被审单位有密切的关系。为把经责审计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应出台办法,明确被审计单位“一把手”作为经责审计第一责任人,对被审单位不配合、不落实,将被追责问责。

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经责审计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要认真研究、及时整改,把经责审计作为加强管理、规范工作的契机和抓手,做到边审边改。

2. 依靠审计联席会议贯穿审计全过程

在经责审计工作中,要通过审计联席会议,紧密结合业务管理中心,对经责审计风险进行处理。一是审计前,召开审计联席会议,让各部门就自己主管范围内,提出被审单位的主要问题;二是审计中,有业务部门特别是业务管理中心派出人员参与审计组,对审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现场排查,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三是审计后,要和业务管理中心结合起来,对审计中发现问题的轻重缓急处理进行均衡,找到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3. 结合监察室做好审计追责

对整改不力或追责不到位的,审计机关会同监察室启动追责问责机制。比如,可以将审计整改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单位年度综合考评范畴,将落实审计整改情况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年度报告内容,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范畴等措施,保障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到位。

总之,通过审计问题的具体分析及应对,统筹企业内部资源,建立经责审计沟通机制,形成一个以审计部、业务管理部门、监察室、被审单位为主的责任风险防范体系,审计部门提供审计结果,业务部门参与并讨论审计问题应对措施,以监察室为主的责任确认追究,被审单位的责任落实。

参考文献:

[1]张潇月.企业内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与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6).

[2]陈志远.企业如何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2(04).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机制问题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皮革机制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