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

2016-07-09 06:10白雪松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市场化应对策略风险

白雪松

摘要:目前,我国金融改革——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是时下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虽然在改革的方向已经达成共识并且改革也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花大气力才能使改革成果很好地服务于商业银行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应对策略

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下一步要求,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中心将是利率的市场化、自由化。它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风险共存。

一、利率市场化的涵义

所谓利率市场化,即是在市场经济下,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由资金的供求双方来确定资金使用权让渡的价格。这就是说,我国的利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由供需双方来决定。概括来讲,就是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总体控制下,商业银行可以在央行的授权下实行一定幅度地浮动的利率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货币资金的买方和卖方在充分自主的条件下来选择购买该“商品”的具体条款,比如交易的价格的高低、规模的大小以及如何进行偿还,在偿还期限的长短和方式上的自主商定。这比起之前的制度结构要合理得多。

另一方面,银行间的相互拆借的利率将是金融市场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利率。根据大量数据表明,该利率是金融市场当中利率水平表现最为充分同时也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利率。

再有,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运用三大政策性工具比如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等方式或手段来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动。

二、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一)利率波动引起的风险

在目前的态势下,由于之前我国的利率一直处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管控下,使资金表现为不足的状态,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利率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出现持续上升;再有,各家银行间为争取资金,就会形成一种博弈——资金会朝着率高的方向流动,相反,谁降息,资金就会流出,造成损失;再次,从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获利的手段来看,主要是以贷款和存款为主,而近年来虽然通过坏账剥离、核销,使不良资产比例有所下降,但新增的贷款中又有大量新的不良资产产生,同时由于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考核制度下,吸收存款成为银行开展业务活动和保障银行员工收入必要手段不可或缺。随着今后股票、开放式基金等其他金融资产品种的推出,储蓄分流趋势必然加大,而让存款利率自由浮动,这就会使得各家商业银行竞争加剧,争相提高利率,导致存款利率迅速上升。

利率一旦上升,就意味着商业银行的成本即将提高。存款利率提高,贷款的利率必然提高,商业银行只有用较高的贷款利率,才能抵补支出的存款利息,满足商业银行自身的利润要求。这样“高进高出”,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之大、企业收缩发展的情况下会使信贷资金处于高风险的状态,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商业银行一味追求“低进高出”,势必将资金投入到投机性强的产业当中,这样“泡沫资产”会使商业银行的收益极为不稳定,甚至会造成亏损。另外,由于利率自由变动,“脱媒”现象会日益加重,直接融资将会占据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使商业银行经营雪上加霜。

(二)竞争风险的加剧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竞争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于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来说,在放开货币的价格后,为吸引存款,银行间赤裸裸的价格竞争不断加剧,愈演愈烈。

利率放开之后,相比外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虽然能自主对手中的“商品”进行定价,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上历史遗留的包袱,很明显劣势地位无法摆脱,成为与外资银行竞争中的薄弱环节。

与我国中小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它们拥有商业银行利润结构中的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对于那些中小商业银行来讲,毫无优势可言,可以说是还未上阵就先输一招儿。客户的流失,兑付的困难再所难免。垄断竞争使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陷于困境,面临亏损倒闭的风险,并可能引致整个经济体系的不稳定。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必经之路,其改革本身实际上就是不断创造或提供实现条件的过程,是一个系统且具有挑战的过程。要想在完成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一)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逐步建立金融的法制环境

正如游戏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必要的规则和监管。中央银行放开对利率的管制并不是让它成为脱缰的野马,完全有市场供求来决定,而是减少央行管理的力度,加大市场的作用。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诸如经济发展,币值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来影响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变动,最终达到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实现政策目标。中央银行从此从台前走到了幕后,间接地管理市场,调节经济金融的发展。同时,在管理上,央行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更加主动、积极、灵活、多样地对利率进行有效管理。

随着国家依法治国不断地高效有序推进,在金融领域尤其是在对商业银行监管方面,必须建立一系列完备的法律和法规来约束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从而有效地化解在利率市场化中所出现的风险:1. 加强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对央行的三大政策性工具自主地决定和变更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的突发状况。2. 改革银行财务会计制度,统一贷款质量认定标准。财政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措施。3. 建立责任到人和诫勉谈话制度,把商业银行的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使其成为员工日后升职和加薪的依据。4. 同一般企业一样,建立定期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违法举报制度。5. 借鉴国外经验,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法律,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使金融管制法制化,制定完善的利率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理论完备的人才队伍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于人的作用。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下,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创新的驱动力。可是人才藏在人群里,首先要求能发现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发现人才,就应该加以培养和大胆启用,通过认同企业文化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建立人才的忠诚度。此外,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和自律制度。

总之,我国经济要想快速发展,更好地与世界经济接轨,利率市场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挑战,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转变和升级,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熊枫,高苇.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8).

[2]胡维熊.利率理论与政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刘义圣.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太原市财贸学校)

猜你喜欢
市场化应对策略风险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