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
摘要:项目采购是研发过程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对研发型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借助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有效地识别和分析项目采购中的风险,确定研发型企业项目采购风险总体指标体系,运用风险系数(RPN)确定采购风险项的优先级,建立研发型企业项目采购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实现了风险定量化判定,可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缩短项目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研发项目的成功率。
关键词:采购;风险;研发;FMEA
一、引言
近期,大众尾气排放门事件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尾气排放作弊行为让人心有余悸。汽车尾气排气系统研发企业面临标准变化多且频繁的局面,技术风险与道德风险并存。研发项目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难以计划、预知与优化,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将研发型企业运营中面临的风险减至最低。采购管理是项目增值过程的起点,影响相关项目的质量和周期,统计发现,研发型企业与零部件采购有关的成本约占营收成本的45%至55%。在应对项目采购风险时,70%的企业由采购部依经验评估项目采购风险,但其定性化的模糊判定易降低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项目为出发点的研发型企业,通常按照订单定制化研发和生产,采购批量小,某些特殊资源容易成为企业提高项目层次的战略资源,因此,研发项目的零部件供应商通常是有限的,并受到技术的限制。借助FMEA这种风险评估工具,采用专业团队定量化分析,对采购过程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消除潜在的风险或将潜在风险减小到可接受水平,有效缓解研发型企业风险管理中难度大、范围广、不确定因素多等问题。FMEA应用的结果还可以将采购风险反作用于项目研发流程,提出解决采购风险的综合措施,提高项目成功率。
二、项目采购风险评估及FMEA模型
(一)FMEA的适用性
FMEA是汽车行业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因而对于研究汽车零部件企业项目管理有其优势性。研发型企业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导致难以实施标准化的管理,但事先对项目的风险评估不足、缺少严格的项目计划导致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浪费是目前研发型企业项目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FMEA的基本原理同WBS相似,是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过程,适用于研发型企业项目采购的各大过程管理。本研究是根据实际需要将研究领域分为五个过程,逐个分析各个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产生的影响以及通过评价的结果确定风险优先级。FMEA相对AHP而言,评估过程相对简单,但省略了权重的判定,减小了评判的主观性。
(二)研发型企业项目采购风险指标体系
项目采购涉及请购、采购、验收、审核、付款等过程,每个过程的工作环节都有出错或不能及时完成的风险,在对这些环节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利用分解分析法形成研发型企业项目采购风险总体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三)模型构建
在FMEA分析中,故障模式分析的准确度与列举的风险项完整度直接挂钩。在组建专家组的基础上,利用分解分析方法,根据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系统可能出现的所有故障模式的可能性P(1-10)、可侦测性D(1-10)、严重度S(1-10)进行打分并分别取平均值,制定FMEA表格,根据RPN=P×D×S的公式,将计算得出的不同RPN大小数值进行风险等级排列,RPN数值越高,风险越大,越应及时提出控制措施,其模型如图2。RPN介于1~1000之间,当RPN数值大于100时,应当采取措施。
(四)反馈机制
研发型企业项目采购,设计师选用零部件时,容易忽略商务因素的限制,更多考虑的是技术指标。传统的采购理念认为,采购部门只是单纯地接受项目的要求进行零部件机械化地购买,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未能从采购项目出发,将采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项目的整体操作进行反馈和指导作用。研发型企业在对采购的过程进行FMEA评估时,部分阶段的采购风险指数大小将反向影响项目研发过程,如图3所示。
研发部一旦确定新产品研发项目,在采购环节由项目经理带队组成风险评估小组,对采购过程中潜在故障识别与分析。采购中出现的风险,若无法通过采购工程师协商供应商解决,则将风险反馈至研发部,以期改进设计实现零部件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减少需求预测,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降低项目风险。
三、实例应用
(一)A公司
A公司是一家研发汽车尾气排放控制装置的外企,公司研发的产品一部分用于本公司试验,另一部分交付于其他汽车企业用于试验。针对不同车型,产品规格差异大,具有排放不达标、安装不匹配、排气泄露、噪声大等风险,该企业产品零部件多为不规则、需定制、品种多、数量少的特点,供应商虽多但乱、固定供应商少。加上排放标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 A公司的产品排放装置将随之更新技术,采购需求也将发生变化,加大采购难度。
A公司新产品的组成部分主要为金属壳体铸造件、涂覆及五金件,排放标准的严格化,带动消声器大小、涂覆材质和密度的变化,只有少数通用件如温度传感器、氮氧传感器、螺丝、螺母依旧适用,通用件部分可通过消耗库存件满足制作要求,其余部分特殊键则需通过供应商特别定制,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频繁变更的设计,提高采购需求预测难度。
(二)A公司项目采购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
基于现有的项目采购流程,A公司进行项目采购流程风险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因采购过程对项目进程造成的影响,并在保证零部件交期的同时,提高零部件质量,提升企业采购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为了确保FMEA管理的质量,评选小组应以项目结构为主,在A公司各个部门中选取2名资深员工,由项目经理带队,组成完成新项目的风险评估小组,该小组成员通过历史记录和专家经验,以加总平均打分的形式评定项目采购流程中的风险系数。公司具备众多高学历人才,大多拥有丰富的产品研发经验,这对公司内部采购风险评定小组评定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根据A公司特殊的采购形式和内容,参照可能性、可侦测性和严重度的不同等级分数,将五大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制作FMEA表格,并根据风险优先指数确定风险级别,在确定其风险优先指数后,根据指数的大小,列出RPN数值大于100的风险项如表1。
(三)A公司项目采购风险管控措施与反馈
A公司进行项目采购风险FMEA评估后,部分风险项RPN数值大于100,如表2所示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其中,部分风险项可通过采购部门协商解决,如采购员不及时下达采购订单,其RPN=160,可通过请购人跟踪管理管控风险;而有些风险项单纯依靠采购部门难以彻底控制,如零部件设计复杂,供应商技术水平有限,其RPN=330,通过不断开发新供应商不仅可能造成延期风险,同时也将加大项目成本,因此,通过反馈机制将该风险反馈至项目研发部,通过变更设计实现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采购,并制定零部件优先选用清单,压缩采购品种,使采购趋向专业化,也为A公司后续项目的采购降低风险。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基于FMEA的项目采购风险评估模型整合了项目采购阶段的各个过程,采购风险的反馈提高了项目流程的连通性,力争实时或近实时地根据不同项目帮助企业从控制采购风险转变为控制项目风险上来。在案例分析中,应用FMEA,有效引导A公司在事前管控项目风险,并证明采购管理能反作用于项目管理,优化新产品设计,也为其他研发型企业采购风险管理及项目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安智宇,周晶,李民.大型工程项目战略型物资采购的激励合约设计[J].管理工程学报,2014(01).
[2]佚名.研发型企业项目管理的支点——标准化[J].叉车技术,2013(01).
[3]田立新,张蓓蓓.中国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1).
[4]姜南,吴群.制造企业供应链采购风险的度量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2(11).
[5]陈晓慧,谢扬,邓军涛.机电设备维修备件的柔性采购机制与柔性价值[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02).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