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杰
摘 要:职业院校学生由于自身家庭因素、个人能力因素、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低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学生在心理状况上存在一定自卑与自控能力差、迷茫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做较好的制度约束与思想精神层面的引导,让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做好人生科学规划,有利于学生未来健康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232-01
一、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自卑心理。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的来源在于个人与他人的比较,个人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比较等情况产生。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学生的家庭多属于社会普通家庭,甚至是社会底层家庭状态。父母在社会上没有较高竞争实力,家庭状况中经济能力差,大部分出生农村低收入家庭,在生活中存在较大的生活压力。其次,学生自身缺乏应有的智力、情商等高水平条件支撑,自身个人能力缺乏应有的社会竞争力,同时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在社会评价中客观上会形成较低的状态,从而导致学生对未来社会生存有较大的忧虑感,无法发现自身的价值,对生活有迷茫感。在女生群体中,甚至部分人员会因为自身没有出众的项目,加上个人能力与家庭条件差,从而有强烈的自卑心理,甚至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
自卑心的危害不仅仅影响学生未来社会生存能力,甚至会引发激烈的社交矛盾冲突。学生中由于强烈的自卑心而滋生的强烈自尊心,引发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容忍他人对自己的忽视或者轻蔑,从而导致在同学或者在社会人群交往中有较为尖锐的性格特征,对待任何事情有强烈的好胜心,甚至通过极端粗暴的方式来解决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矛盾。
2.不成熟的恋爱心理。职业院校学生在课业上不存在较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处于青春萌动时期,对爱情有较为浓烈的憧憬,因此校园学生中的恋爱较为常见。但是由于学生年纪尚轻,对于恋爱与人际交往缺乏深入全面的认识,因此容易受到恋爱中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心理波动较大,甚至引发情绪失控的状况。面对恋爱生活缺乏应有的自制力,同时也缺乏对相应后果应有的承受能力,对个人学业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在恋爱中更注重过程,轻视结果。社会网络信息发达,对于恋爱开放思想接受快速,因此容易冲破道德底线,做出越轨行为而引发不良结果。
3.对未来发展的焦虑。社会发展变化较快,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对于自身未来的期许较高,但是却缺乏应有的社会竞争力,对于职业选择处于较为盲目的状态,无法确定自己的爱好与工作发展方向,仅仅以金钱为导向的择业观导致学生存在较大的迷茫感。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失业潮或者就业难等问题,对学生择业心理造成较大的冲击。学生自身缺乏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也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引导,大部分学生对于未来发展有着强烈的焦虑感。这种焦虑甚至促使学生无法有效专注的投入到自身专业学习中,心理状态较为浮躁,急于求成,甚至容易进入就业误区。当自身计划失败后又陷入进一步的焦虑与迷失中,甚至因此而产生抑郁等倾向。
二、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学生自己或者学校单方面的任务,是需要学校、学生与家庭做共同努力的方向。学校要完善学校相关管理制度,搭建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避免学校暴力或者恶性事件,对于过度违规的学习应该予以严厉处置,甚至进行开除处理,不能过度的纵容而导致行为恶劣学生的有恃无恐,同时也造成其他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搭建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沟通渠道,充分的了解学生家庭状态,积极的让家属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关爱,了解学生的内心诉求,给予积极的家庭引导。在学校教育上,要充分的注重各科学习中的德育教育,树立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避免学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与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当下网络信息丰富,不良信息较多。要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社会热点话题的引导,避免学生思想受到侵蚀。日常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私下生活,要积极的建立师生沟通渠道,可以是网络互动平台,也可以是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针对性学生兴趣点做适宜的引导。
学校要定期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调查,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也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沟通了解,及时疏通学生心理障碍,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在教育工作中,要多通过激励性教育来树立学生对未来和对自身的信心,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只有自身勤奋努力就可以在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建立积极且科学的人生目标,避免学生好高骛远和不脚踏实地的对待生活。要让学生自己能力范围内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去完成人生理想,建立学生的理想与梦想,促进学生有向上的动力。让学生积极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友善,在人际交往中通过阳光的形态去看待事物。
三、结语
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有的放矢,从分符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展开,要有充分耐心与信心,不断对学生做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红.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教育界,2014(10).
[2]王琨,孟文,范丽等.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阅读疗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04).
[3]杨应慧,黄志荣.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考[J].职教论坛,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