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2016-07-09 03:37张燕芳吴永芳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护理临床观察

张燕芳 吴永芳

【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小儿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80例2015.1.1.~2016.1.1.之间在我院治疗的脑性瘫痪小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前者采用的常规护理,后者实施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以上观察指标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脑性瘫痪小儿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临床观察

前言:脑性瘫痪患儿通常表现为语言障碍、感觉障碍、癫痫、智力低下及其肢体运动障碍等,且该疾病具有恢复慢、治疗周期长及其后遗症多等特点,对家庭生活及其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尽可能的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成为了目前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目前我院在开展救治过程中,对脑性瘫痪小儿实施了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治疗成效较满意,现在我们将具体介绍,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以80例2015.1.1.~2016.1.1.之间在我院治疗的脑性瘫痪小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包括了15例男性和25例女性,患儿的年龄在0~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0.1)岁,其中7例为混合型、10例为不随意运动型、15例为肌张力低下型、8例为痉挛型;后者包括了22例男性和18例女性,患儿的年龄在0~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0.6)岁,其中8例为混合型、15例为不随意运动型、7例为肌张力低下型、10例为痉挛型,以上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仅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对照组的40例患儿实施的常规护理干预,具体的手段包括了环境护理和生活护理,其中环境护理内容包括了保证住院环境的换气通风、整洁安静、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除此之外还要对病床加防护栏,避免发生坠床事件;而生活护理内容则是对患儿进行日常生活的相关指导,并将自理技巧传授,将训练事件循序渐进的延长,促进小儿学习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将运动发育加快。而观察组的40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了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手段如下:

一是饮食护理干预,首先对患儿的营养情况进行评估,以患儿的皮下脂肪厚度及其体质量为依据,保证喂养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将患儿的贫血及其营养不良情况尽早改善,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将辅食合理的添加,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保证营养供给的充足。与此同时,还要把我进食时间,即为了避免呕吐窒息,训练前1h禁食,且训练后进行适量的体液补充。在患儿半坐时背部靠直,髋关节屈曲,头部轻度前屈,避免吸入气管。二是按摩护理,即对患儿的全身肌肉进行按摩,将肌肉的营养供应增加,促进局部组织微循环的改善。三是坐姿护理,即将患儿双腿分开,伸展双侧膝关节,将患儿骨盆两侧用双手握住,促进患儿躯干挺直。四是语言训练,指导患儿练习鼓腮、嘟嘴等口腔运动,将构音器官的协调性与控制能力改善,对患儿进行目的性发声训练,从易到难,从短到长,从单音到多音,并对其进行说话诱导、字画和看书指导,促进患儿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增强。五是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与家长沟通,使其与护理人员一样耐心、细心的照顾患儿,使其将悲观、消极情绪消除,树立治疗的信心,将良好的家庭氛围构建,促进患儿护理干预依从性的提升。六是排泻训练,训练患儿以手势或语言表达,并识别男女卫生间,或者是定时大小便,促进患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七是更衣训练,即指导患儿进行钮扣、系带、拉链式等穿衣指导,使患儿能够自行安全的脱穿衣物。八是洗漱训练,即对患儿进行沐浴、梳头、刷牙和洗脸的指导,同时在沐浴期间可将漂浮玩具放置,促使患儿抓握,促进其手部精细动作的提升。九是抱姿训练,将不随意运动型患儿双腿靠拢、身体位于正中、头部前倾接近胸部、屈曲髋关节,或者是将其抱于身体一侧或胸前,将异常姿势纠正;对于肌张力低下型患儿则蜷缩双腿,从一侧腋下穿过手,将患儿的臀部搂住,使其坐在前臂上,将更多双手主动活动的机会向患儿提供;对痉挛型患儿来说则屈髋屈膝、双臂伸直,一手抱身体,一手扶头,使护理者的颈部被患儿双臂围住,腰部被患儿分开的双腿环抱,以此来促进患儿躯干和头部控制能力的提升。十是家庭护理,即对家属进行精细化动作、语言、日常生活、肢体训练和各种姿势的训练指导,使家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康复护理干预中,进而将干预成效大大的提升。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成效。

评价标准:无效:治疗后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治疗后语言理解、发音、精细运动、粗运动能力有所进步;显效:治疗后除了语言发音和精细运动稍显不足外,其它基本正常;基本治愈:治疗后已经与正常同龄儿童一样。治疗有效率=(总人数-无效人数)/该组总人数。

5.统计学处理:对调查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借助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分析,以标准差(x±s) 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调查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无效、有效、显效和基本治愈人数上分别为3例、15例、12例和10例,而对照组则依次为13例、12例、12例和3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60%(27/40),可见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脑性瘫痪小儿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在治疗成效上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研究结果与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在治疗脑性瘫痪患儿期间,必须加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这样才能提升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提升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张庆梅. 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作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v.802:250-251.

[2]赵娜.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v.632:211-213.

[3]江崛. 针灸按摩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的临床观察[J]. 重庆医学,2014,v.4318:2353-2355.

猜你喜欢
脑性瘫痪康复护理临床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