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锡桂
【摘要】 对于学生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教育中,通过从适应阶段、忐忑阶段、定位阶段、进取阶段、抉择阶段几方面对高中生品学发展的阶段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正确引导高中生的心理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 品学发展 阶段特点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15-01
0
每年9月份,高一学生怀着梦想、希望和激情步入高中,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对他们寄托了厚重的期待。然而,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学生家长,甚至是教师,在面对诸多的学习、生活、健康、人际交往等品学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时会很困惑和不知所措。为此,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出了高中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品学发展的特点及相应的教育与引导措施,在此作个初步探讨,以期共勉。
一、适应阶段
可以这样说,很多高一学生刚入学时在品学发展方向和程度方面是模糊的,甚至是盲目的,因此不少初中的学习和行为方式被带入高中,还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造成了约60%的学生在面对高中阶段突然变深奥的问题和迥然不同的品德要求时不知所措,甚至无法适应,抱怨、质疑之声油然而起,在此阶段也最为强烈。首先,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及相关的教育教学法规为依据,制定切实而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或班级公约,在言行上先进行塑造和约束,为今后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改进做好铺垫。其次,在学习习惯上必须重新培养。高中文理科目内容多、难度大,很多学生不适应。班主任和教师此时必须在听课、作业、考试、晚自习等各个环节加以指导、督促和纠正,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再次,充分利用学生和学生家长在本阶段的激情和心理预期,在品学要求方面必须严格,甚至稍微过一点都是可行的,哪怕作业出现一次抄袭现象或一次迟到现象,都要刨根问底,否则影响将来的发展水平和档次。理论和实践毕竟是有段距离的。同时,在涉及其它班风建设方面也必须“严”字当头,如劳动、卫生板报、参加活动等方面,制度、措施和办法必须明确而具体。
二、忐忑阶段
品学的两级分化在此阶段极易形成和加大,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打架、通宵上网、早恋、抽烟、酗酒等消极和不良现象。家长此时都会觉得一筹莫展。学生本人实际上也很矛盾,他们常常会自问“我是谁”及“我的未来不是梦?”。班主任此时所发挥大作用恐怕无人可以替代,因为此时,“问题学生”唯独能听进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怎么办?首先,班主任千万别发火,保持稳定的心态,更别抛弃和鄙夷这些学生,而是扎实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可以布置这些学生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和班级工作,逐步引导与启发他们,如鼓励他们参加科技兴趣小组、篮球队、征文或演讲赛等,从思想情操与审美观念,加以引导。在学习上尤其避免操之过急,而要反复告诫他们,高中阶段不像小学或初中阶段,有时出现成绩的起伏在高中是正常现象。当然,帮助他们分析学习方面的得与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也是帮助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
三、定位阶段
经过近一年半的摔打与磨练,学生的心智已较为成熟,对自身的认知会得到进一步确认,开始较为实际地琢磨自己准备将来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了;在品行方面已基本符合高中生的规范要求;形成相对稳定的性格类型和相对稳定的学习模式与习惯。这时,班主任必须经常联系本班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引导与教育学生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要讲究时效性;有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知识的学习必须与高考接轨,即学习上的广度与深度必须把握好;团队与集体意识必须牢记等。在此阶段,班主任的角色是辅导员,主要是品学辅导。
四、进取阶段
本阶段学生的品学发展特点是:目标与方向明确;懂得该从什么角度去锻炼与塑造自己的能力;积极与老师、同学和家长配合;进取意识强烈,执行决定的意志力不断增强等。消极情绪如愤怒、恐惧、焦虑等会被积极情绪如乐观、进取、坚韧等所替代。他们大多数无暇顾及“情绪文化”而专心于“科学文化”。班主任在此阶段主要是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可利用主题班会、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主要是鼓励和引导,包括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切忌在此阶段训斥学生,更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做到热情谦虚,尊重、信任学生,以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对待学生,这样师生之间更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和、谐关系,这对学生和班级体的作用和影响都是积极的。
五、抉择阶段
学生在此阶段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部分学生变得敏感、多疑,另一部分学生反而豪情万丈。但从整体上看,较之与高一和高二阶段而言,他们已相对不太愿意说出内心的想法,出现了准成人的心理“闭锁期”。在我看来,越是此时,班主任越要镇定地、慎重地抓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千万别在此阶段让学生放任自流,否则可能功亏一篑。主要教育办法和措施包括主题班会、心理辅导、个别谈心、参加学校活动等,心理健康与理想、信念和尊严教育应作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此时,稳定压倒一切;此时,一个团结、务实、进取的班级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平时涉及高考的注意事项和技术问题、填报志愿、毕业后的状态调整等问题要经常谈起,避免学生关键时候茫然、不知所措或手忙脚乱。
班主任的一系列教育工作必须符合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理学就认为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总趋势是: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我依据此理论,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在学生的品学发展特点上做了上述的总结与归纳,并实施了相应的教育应对策略,多年实践证明,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该文为:2016浙江金华市教科规划课题《共创生命意义的高中班集体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B20150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