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忠
【摘要】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今天,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德育渗透。
【关键词】 数学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10-01
0
很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主要是学习专业知识,德育教育充其量在教学中体现一些而已,其它的德育任务是班主任、政治老师及学校德育处的事。
然而,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今天,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德育渗透。
要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加强各学科渗透,同时创新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方法,不能简单地把德育工作看成是轰轰烈烈开展活动和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么简单,而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德育渗透的落实,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们不是不需要道德,但他们往往拒绝姿态很高、面目可憎的道德说教。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他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更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创新的精神。
抓住这一特征,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对一些数学人物的介绍,尤其是对他们人格及其人格力量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与说明,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并循序渐进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充分挖掘教材是教师得到德育素材的前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一)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情感。比方说,在学习有关“杨辉三角”的知识时,可以介绍“杨辉三角”比“帕斯卡三角”早了500多年,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杨辉三角”,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这样的例子在数学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
(三)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征服自然的能力和保护自然能力的同步发展。狭义地讲是一种环境教育、生态教育、人口教育、能源教育;广义地讲是一种长远观点和负责任的态度的教育,是对急功近利的,对未来不负责的,不理智态度的否定。在数学中渗透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1)人口、资源教育。我国是具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我国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一年纯增1300万人,相当于澳大利亚现有的人口。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却只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58。我国的资源按人均标准是相当匮乏的,教师可以从我国的人口、资源状况来编拟习题,让学生从中正确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觉珍惜每一份资源,对合理开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正确认识。
(2)生态环境教育。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任何一个角落污染都危害整个地球以及我们的后代。我国近年来的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便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所带来的灾难。
三、课堂是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定理和性质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四、思维品质教育是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数学使人周密”,数学在训练人的思维、思想方法以及熏陶人的精神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数学能使人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数学的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态度,反对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作风。
数学中的真理是数学逻辑上的合理性,解决数学问题一定要靠着一套“定理规则”,而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这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时养成“以规矩而成方圆”的习惯。
五、各种数学活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辅助形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可以对他们进行了德育教育。
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