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波,钟紫凤,谢玲女,洪小芳,陈秀云
(1.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 310022;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造口探访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康复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蔡一波1,钟紫凤2,谢玲女1,洪小芳1,陈秀云1
(1.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310022;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摘要:目的观察造口探访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6个月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行永久性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按收治医疗组不同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知识宣教和造口治疗师专业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造口探访干预,探访频率为2周1次,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造口自我护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造口探访在永久性肠造口术后早期能有效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关键词:永久性肠造口;自我护理;造口探访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6.002
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逐年增高,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患者步入造口人行列,肠造口又称人工肛门,是指将近端肠段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1]。造口早期是再造器官的成熟期,容易发生并发症,不仅增加护理难度,还容易使患者受挫折而丧失自信心,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有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早期的自我护理能力影响后期自我护理能力[2],国内学者研究表明[3-4],目前只有70%左右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医护人员关注患者出院后早期的造口护理情况,早期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患者的造口自我护理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造口探访又称造口访问,是由已经接受肠造口手术若干年,具有较好的造口护理经验和体会,同时具备一定素质的造口人对即将或已经行造口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康复期的院内外访视的一种形式[6],在国外开展已有50余年的历史,在国内也逐步兴起。2012年8月起,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进行造口探访提高肠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研究,旨在为探索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寻求更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纳入标准: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并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预期生命周期>1年以上,年满18周岁;意识清楚,沟通无障碍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能积极配合者。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本院结直肠外科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初始共纳入165例,剔除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全部4次调查问卷者及问卷不完整者,最终入组患者148例,按收治医疗组不同分别设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庭支持情况、居住地、术前生活自理情况和术后造口护理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院内知识宣教和造口治疗师(ET)专业指导,内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营养支持等,术后肠造口的一般护理、不同阶段造口袋的选择、患者的饮食选择、造口袋的更换和造口并发症的观察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造口探访干预。借助造口患者QQ群、联谊会等途径招募热心于公益事业、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造口人[6]为造口探访者,经培训由ET认定其具备探访员资格后正式上岗。在患者住院期间,由ET或高年资护理组长根据入组患者具体情况,安排造口探访者在术前和术后各探访1次,使患者与造口探访者建立结对互助关系,双方互留联系方式。出院后造口探访者对患者继续院外探访,探访形式包括上门探访、电话探访、短信探访等多种形式,以双方能接受为主旨,探访内容主要围绕心理疏导和造口护理知识交流,探访频率每2周1次,持续6个月以上。探访过程中,探访者按要求对探访过程进行简要记录,每月汇报探访实施情况;ET每半个月电话随访被探访的患者,询问与探访者联系是否顺畅,有无问题,遇到探访者违反探访原则的立即核实并作出提醒。对于探访过程中患者提出的探访者无法回答的专业知识相关问题,可直接联系ET,由ET通过电话随访跟进;对于探访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问题,如情绪安抚、尴尬冷场、患者拒绝继续接受探访等,也可以在每月召开的探访者讨论会上提出,共同讨论解决。
1.3效果评价
1.3.1评价工具采用由台湾学者高启雯设计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7]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包括自我意愿、自我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3维度。自我意愿维度12条目,采用4级评分,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4分,其中第5、9、11、12条目采用反向计分,总分48分,得分≥36分为高水平,29~35分为较高水平,<29分为低水平;自我护理知识维度21条目,以对错方式选择,“对”得1分,其余答案不得分,其中第3、6、8、20、21条目采取反向计分,总分21分,得分≥17分为高水平,13~16分为较高水平,<13分为低水平;自我护理技能维度12条目,“会”得l分,反之不得分,总分12分,得分≥10分为高水平,7~9分为较高水平,<7分为低水平。
1.3.2评价方法量表原则上要求由患者本人填写,对于能够沟通,但不能自行阅读、填写者,由家属协助共同完成,要求量表所有选项均为患者本人意见。患者于出院前完成首次量表填写,对于不能明确或不理解的部分,由ET或参与项目的高年资责任组长给予逐条解读,量表填写后当场收回,查看填写完整并编号。出院时向患者发放量表3份,各份注明填写日期及编号,告知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分别填写,研究者定期提醒并强调在拟定日期前后1周内完成。所有量表填写完毕后于6个月返院复查时交回主管医生或护士处。
2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自我意愿、自我护理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维度评分见表2、表3、表4。
3讨论
3.1造口探访使患者提高自我意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意愿维度得分随时间推移显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3个月时得分达到(37.11±2.83)分,为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时的评分(35.47±3.52)分,也高于张利[3]报道的术后1~12个月的患者自我意愿维度得分。李琼等[5]报道国内患者与国外患者相比,较晚进入自我护理阶段的原因是由于在家人过分的呵护和关心下,患者自我护理的意愿得不到提升。造口探访使患者从家人、亲戚朋友的过度呵护中脱离出来,促使患者参与自我护理;另一方面,造口探访者作为“造口一族”,与患者立场相同,经历相似,地位平等,患者会觉得彼此的距离感缩小,更容易接受探访者的指导,提高了沟通的有效性;造口探访者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身状态,以言行感染着造口患者,使患者对“造口社会人”有了全新认识,促使患者提高自我护理的意愿,尽早回归社会。
3.2造口探访实现自我护理知识的按需喂哺造口作为一个再造器官,早期患者不仅需要如何饮食、饮水等方面使胃肠功能与新造器官的功能尽快相适应的知识,更需要造口袋如何更换、排放、清洗,造口产品如何选择,常见的并发症如何辨别等自我护理知识,甚至患者着衣、运动、外出活动等行为习惯都需要适应“造口”这一特殊情况。薛瑜等[8]研究结果提示,造口患者在术后不同阶段对自我护理知识的需求存在差异性,术后早期患者面临造口相关问题较多,知识需求明显。患者获得造口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是医护人员,但目前普遍存在造口专科医生、ET及专科护士不足,患者的造口知识大部分来源于非专业人员,普通医护人员造口知识缺乏直接影响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9],另一方面,目前医疗机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使得医护人员很难满足患者的院后需求,同时,院后护理机构尚不健全,也影响了患者知识的获取。国内研究显示[5,10-12],微信、造口联谊会等多种方式均能提高患者造口护理知识。造口探访作为社会支持资源,术后早期就进入了社会支持干预,给患者提供了院外健康指导平台,满意的社会支持度有利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 社会支持越好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越高[4]。造口探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双方在医院以外借助网络、电话甚至上门拜访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探访者凭借自身丰富的造口自我护理经验,根据不同的患者需求提供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1个月、3个月时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3个月时自我护理知识维度得分达到(16.36±2.49)分,为较高水平,接近对照组6个月时的得分。
3.3造口探访提高患者早期自我护理技能研究结果显示,虽然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技能维度得分在1个月、3个月时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技能维度得分均处于低水平状态,这结果与其他报道一致[4]。分析原因,自我护理技能不同于自我护理知识之处在于其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为患者提供全部护理服务,患者本人没有参与自我护理的机会[13];而出院后一定时期内患者多处于康复中,或者进入持续治疗期,如化疗、放疗等,体力上达不到自我护理能力,相当一部分患者家属出于对患者的疼惜与爱护,成为造口护理的主要承担者,因而使造口患者缺乏更多的实践机会。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观察组患者接受造口探访后增强了自我护理的信心和意愿,更为积极主动的尝试进行自我护理,增加了实践的机会,因而提高了造口自我护理技能的得分。造成患者自我护理技能维度得分较低的另一原因,可能与量表中条目内容设置有关,自我护理技能维度12条目中有5条目与使用造口袋护理技能相关,7条目与造口灌洗的技能相关,造口灌洗较造口袋而言患者接受度欠缺,本研究148例患者中只有10例患者后期实施造口灌洗,由于应用少,技能掌握程度自然较低。这一点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需研制更为合理、更适合国情的评价标准,客观反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对照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实践,其自我护理能力也得到提高有关,只是相对耗时更多。这一结果提示造口探访实施的意义在于让造口患者更早的进入自我护理的良好稳定状态,更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雁,陆箴琦.实用肿瘤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04.
[2] Sharif F,Abshorshori N,Tahmasebi S,et al.The effect of peer-lededucation on the life quality of mastectomy patients referred tobreast cancer-clinics in Shiraz[J].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2010,23(8):2-7.
[3] 张利,郭爱敏.永久性结肠造口早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学杂志,2008,23(14):23-25.
[4] 夏姣燕,李丽,张克娜,等.延续性护理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582-1584.
[5] 李琼,张俊娥.结肠造口患者出院早期造口护理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9):9-12.
[6] 蔡一波,陈秀云,谢玲女.集中培训联合结伴式互补学习在造口探访员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22(15):1-3.
[7] 高启雯,顾乃平.结肠造口病人之生活品质[J].台湾医学,2007(5):164-171.
[8] 薛瑜,吴海珍.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自我护理知识需求调查与护理干预[J].哈尔滨医药,2015,35(1):20-22.
[9] 金鲜珍,刘雅,廖春燕,等.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临床护理杂志,2006,5(3):11-13.
[10] 唐莉.微信教育对造口术后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3):272-273.
[11] 解金凤,张兰凤,朱伟.个案全程管理模式在永久性造口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实践[J].护理研究,2014,28(10B):3638-3640.
[12] 袁晓红,赵静燕,曾燕,等.造口联谊会对回肠膀胱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72-1173.
[13] 杨明莹,张丽霞,王俊,等.延续护理服务对造口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2):154-156.
Effect of colostomy visitor on self-care ability in early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olostomy//
Cai Yibo1, Zhong Zifeng2, Xie Lingnv1, Hong Xiaofang1, Chen Xiuyun1//
1.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Zhejiang 310022, 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Zhejiang 310003, China
Key words:permanent colostomy; self-care; colostomy visitor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lostomy visitor on self-care ability in early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olostomy. MethodDivide 148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olostomy from different medical group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75) and control group (n=73)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 routine perioperative nursing, nosocomial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guidance from therapist.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 extra colostomy visitor once two weeks for 6 months based on control group. Compare the scores on colostomy self-care ability scale between two groups at discharge and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respectively. ResultScore on colostomy self-care ability scale is high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Colostomy visitor in early rehabilitation can improve self-care ability for patients after permanent colostomy operation.
作者简介:蔡一波(1980-),女,本科,硕士在读,主管护师,副护士长.
收稿日期:2016-01-12
通信作者:钟紫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6-0514-04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KYB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