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阐述了高校加强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的必要性,对高校目前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模式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高校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存在的问题,并从尊重大学生的个体性、优化教育目标,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团队建设,完善涵化与反馈机制,在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耦合过程中重视法治理念灌输等四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增强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高校 创业教育 法治理念 扩散模式 有效接受
[作者简介]卫爱国(1979-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创业教育。(江苏 盐城 22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法治与契约精神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扩散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6SJB710093)、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立项课题“构建‘法制诚信,道德诚信’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协同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6SYC-123)和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课题“十二五”规划课题“本科院校应用转型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b/2015/01/0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4-0048-03
大学生是社会最具朝气和创造力的特殊群体,承担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任。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就业面临着无数风险,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只有通过教育的力量,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其进行创业法治教育,才能实现大学生群体的高质量就业。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模式的研究,及时发现和把握机会,整合有效的创业资源,从而降低大学生的创业风险,这是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高校加强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的必要性
1.加强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在网络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创业教育法治理念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在指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同时,对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创业教育法治理念宣传和弘扬的内容,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
2.加强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和实践人才的需求,正处于专业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将创业教育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在风险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培养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是提高大学生应对和化解风险能力的前提,加强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分析自己在就业创业途中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保持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敢于直面风险,主动应对风险,善于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消除风险的影响,变挑战为动力,从而在磨难中逐步成长,在风险中实现成功。
3.加强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有助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使他们形成敢于直面风险的良好心理素质、迎难而上的健全人格和善于化解风险的进取精神,并在解决风险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就、希望和动力,自觉树立起对未来的自信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这也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
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模式的研究
1.单向式模式。该模式主要由教师直接将理念信息传播给大学生,这种模式着重强调了教育者的权威,将教育的重心放在教育的“教”字上,认为只要教了就会有效果,没有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反馈,也没有关注信息传播中社会法治环境噪声及对社会联动教育体制等因素。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法治教育中多为单向式扩散模式。
2.互动式模式。该模式在单向式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师生互动环节和学生反馈环节,强调在传播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两者都是主体。这种模式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完全对等的层次上,忽略了教师和学生本身由于社会地位、年龄、阅历等因素造成的差别影响,更忽略了教师和大学生在法律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社会资源占有率以及对相关法律事件的反应处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大大削弱了创业法治教育的功能。因此,高校利用互动式模式进行大学生创业法治理念的扩散信息传播也存在一些缺陷。
3.混合式模式。该模式将单向式模式和互动式模式的特点进行了结合,并将情景考虑到传播过程中。具体来说,在混合式模式中除了包含教师、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媒介、受教育者、效果等因素,还考虑了社会环境、噪声和反馈等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传播的影响。这些因素在整个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扩散的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作用。社会法治环境和噪声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过程中是时刻存在的,并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法治扩散的过程和效果。该模式克服了单向式模式没有反馈的弊端,也突破了创业教育的自我封闭性,重视社会环境和噪声等因素,并通过构建抽象化的系统使大学生创业教育法治理念的扩散过程得以明确,对加深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法治传播过程两者间的内在契合性和相辅相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高校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存在的问题
1.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心理感受。教师对大学生的教育信息传播直接由教师将其所需传播的理念传播给学生,过分依赖于传播者的力量和效果,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社会客观因素,否定了受众对传播的选择和使用能力。以教育者为中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权威性,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教育者的信息权威受到挑战,单向灌输模式势必会加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传统的高校创业教育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过分强調共性要求,忽视个性发展,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是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
2.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团队的工作素质和教育理念有待提高。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多为教师课堂灌输,学生几乎没有选择权,也没有进行沟通的主动意识,不能通过反馈渠道进行沟通反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教师对新媒体应用的熟悉程度还不如学生,学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和排斥反应。因此,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教师团队的新媒体普及率,提升创业教育教学效果。
3.涵化与反馈机制不完善。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法治理念的扩散在每个环节都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外界环境和噪声也会影响到受众的信息接受。例如,培养理论中提出的涵化影响就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影响。此外,在教育的传播过程中,反馈可以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为及时纠正教育模式的偏差起到了关键作用。
4.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耦合过程中欠缺法治理念的灌输。创业教育是传授创业知识,专业教育是传授专业知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主要是让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得以体现,是提高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方式。高校在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的过程中,注重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师资教材等方面,很少考虑到法治理念的融合,造成了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耦合过程中法治理念的缺失。
四、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有效性的措施
1.尊重大学生的个体性,优化教育目标。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法治理念必须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需要,及时收集和处理学生急需的信息,积极回应学生的需要和诉求,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的必要性,使其了解自身的差距,从而愿意主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其思想的内在转化。
高校要想创业教育法治扩散活动能够被学生广泛接受,就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兴趣和个人生活、学习状况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出分类,在教育过程中灵活开展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创业教育法治扩散活动必须把大学生的需要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之一,尊重大学生的主体选择,并注重教育目标的优化。
2.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团队的建设。法治与契约精神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承载着特殊的价值意义。目前,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教师在收集、加工、审核信息时,需要对良莠不齐、难辨真伪、虚实相交的信息进行客观的认知和合理的评价,对传播给学生的信息进行全面、科学的把关,及时解读和分析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使正处于创业意识发展关键时期和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不被异质信息所干扰,从而更加顺畅地接受主流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因此,教师既要对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过滤、整合、加工和传输,提高教育传播信息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也要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把握信息的时效性,对学生进行最新的教育与指导。
3.完善涵化与反馈机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法治理念的传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情感意志、创业意向等。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会推动学生积极进步,产生激励和促进的作用,为学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支持;反之,和社会发展要求不一致的消极因素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使其产生消极的创业情绪,对创业教育有所抵制。因此,高校应与政府协同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法治教育,并注重教育内容要紧跟社会大环境。
4.在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耦合过程中重视法治理念灌输。当今社会法治思维以其实践性、可借鉴性、辩证性等特征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法治理念的灌输,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中坚持依法治教的前提。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法治理念传播过程中社会环境的作用,促进各方相互配合,构筑网络平台,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传播的“虚拟环境”,从而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法治理念全民化扩散的目的。
五、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其是否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可以承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神圣使命。高校应着力开展创业教育法治理念扩散模式的研究,增强创业教育法治理念的有效性,让大学生在创业风险挑战中发展,在创业风险化解中进步,在创业风险冲击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徐州.法律传播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黄兆信,黄丽君,宋兆辉.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必要性、问题及其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
[3]徐超华.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法治意识的塑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9).
[4]李亮辉.“创客”时代大学生创业者法治素养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6(2).
[5]刘尧飞.我国高校典型创业教育模式与发展对策[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
[6]吳一平.高校应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