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媛
(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职工培训中心,湖北 潜江 433121)
关于涪陵页岩气公司微课开发工作的实践探索
易文媛
(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职工培训中心,湖北潜江433121)
[摘要]在信息时代,微课越来越成为培训单位、企业和员工喜闻乐见的培训形式。在微课开发中应明确开发微课的必要性,克服开发微课的畏惧心理,解除开发过程中的迷茫和困顿。涪陵页岩气公司按照选题—脚本编写—素材准备—媒体制作—后期编辑的开发流程,创作出符合公司要求的微课,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教学能力。
[关键词]微课;脚本;媒体制作
中国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涪陵页岩气公司)在“建成示范,走在前列”的会战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公司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才为依托,加强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为此,在2015年9月,涪陵页岩气公司与江汉油田职工培训中心(下称培训中心)签订了职工培训合同,其中一项内容是要求职工培训中心为涪陵页岩气公司制作60个微课件。微课件制作是涪陵页岩气公司基于员工远离故土、容易寂寞孤独的实际情况,为快速提高员工素质,充实员工业余生活,让员工学习效果最大化而提出的一项措施。
从2014年底培训意向形成伊始,培训中心本着“根植油田,服务企业,面向社会”的宗旨以及“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组建专家团队到涪陵页岩气公司进行实地调查,协助涪陵页岩气公司理清培训需求、培训重点,同时对培训中心全体专兼职教师进行多场次的微课开发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了解了微课的含义、特点、如何开发微课等,并积极投身于微课制作的实践活动中。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20个微课通过了中心审核。
1.1微课开发能够拓展职工培训中心的发展空间
涪陵页岩气公司培训项目是第一次以培训中心名义签订的大单合同,如何保质保量完成这份合同,引起了培训中心全体员工的高度重视,因为它关乎培训中心的信誉,更是中心转型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就微课开发而言,中心如果能以本次培训项目为契机,制作出一批优质微课,形成优势品牌,打造一支高水平微课制作团队,一定会在微课开发这一市场领域占有有利地位,从而拓宽中心创收渠道。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微课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企业喜闻乐见的培训形式。首先,对于企业来讲,经营环境越来越呈现复杂、多变、模糊的“新常态”,企业培训必须适应快速调整培训内容、实现“即学即用”的市场需求。其次,由于职业倦怠的发生期一般在2年,为有效克服职业倦怠,保证企业活力,企业也必须对员工进行快速培训(包括岗位晋级培训和横向换岗培训)。第三,在快节奏的时代,员工很难有时间学习长达数小时的课程,微课体现了短平快的特点。因此,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对于拥有优秀微课创作团队的培训中心,绝对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开辟又一个培训市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1.2微课制作能够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微课是指按照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几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具有短、小、精、悍、活的特点,是传统教学形式的有益补充。作为培训中心的一名教师,在实现从“会教学”到“善培训”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利用这一现代信息手段,见微知著,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辅导效果。而制作一个微课,从选题、搜索素材、下载素材、制作PPT、制作或录制动画到用视频软件和音频软件进行编辑,无一不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考验。
1.3微课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据统计,2011年通过PC、手机和其他互联网设备观看视频的人均时间为21分钟,2015年这一时间上升为1小时16分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时间还将持续走高。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一时代机遇,及时将课程碎片化,制作成学员喜闻乐见的微课,让学员即取即用,有的放矢。课前,让学员观看一个微课,帮助学员回顾已学知识,唤醒已有的经验或预习本次课的重点、难点,激发学习兴趣;课中,就某一知识要点,利用微课精讲或进行操作演示,将传统教学法和微课教学有机结合,突破难点,弄清重点;课后,展示相应微课,帮助学员梳理所学知识,回顾重点和难点,理清易错点。
2.1协助教师克服开发微课的畏难心理
2015年,培训中心教师平均年龄为49岁,教师们年龄普遍偏大,处于记忆力衰退、接受力变差的生理阶段。在微课培训过程中,有些年龄大的教师虽然学得很刻苦,学习效果却不理想,制作微课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也有的教师认为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参加培训,或者培训时身在曹营心在汉。针对这种情况,培训时,培训师们一边放慢教学进度,一边派多人进行随堂辅导,发现学习特别吃力的教师,就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教学方法,力争人人都能跟上培训进度,达到培训要求。比如,在培训视频制作软件的使用时,培训师先演示操作一遍,让大家记好笔记,然后再带领大家一步一步反复练习,直到每个人都能单独操作为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多次培训后,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微课开发的技巧和方法,基本能用常用的视频和音频软件进行编辑修改,畏难心理消失不见。
2.2解除教师开发微课的迷茫和困顿
通过培训,教师们制作微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拿起笔来却又一片茫然。
首先是选题。虽然培训时已被告知,要按照涪陵页岩气公司的培训需求,从通用技术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生活娱乐课程三方面着手,选取课程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作为题目。但真到动手制作时,要么觉得这个可以、那个也行,无从下手,要么不能聚焦重点、难点,只选取易表现的显性知识,看起来热闹却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其次是脚本的编写。涪陵页岩气公司的职工都只身在外工作,远离家人,容易产生孤寂感,因此,公司要求微课要像小电影一样,集画面、声音和音乐于一体,让员工在学习的同时能享受到一顿视觉大餐和一次愉悦的听觉之旅。微课要制作得像小电影,而自己就是导演兼编剧的角色,对于只写过教案的老师来讲难度太大,毕竟写脚本和写教案有着天壤之别。教师们心里也在担忧自己能否写好,写出来的脚本不是像讲课一样、口语较多,就是不分题材类型,统一用过于书面化的语言表达,缺少生动性。
最后是表现形式。对于操作演示类视频,只要写好脚本,选好演员,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就可以完成,而对于由PPT转化而来的视频,则问题百出。或过分追求可视化、动态化,让人眼花缭乱;或过分追求画面的新奇和丰富,既不清晰又不能突出重点;或缺少后期制作和必要的剪辑,出现音画不同步、视听不一致、噪音大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培训中心首先组织教师观看优秀微课,进行分析讨论,然后针对自己的作品找出不足,最后请专家团队进行个别辅导,逐一指正、修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多次修改,有20个微课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中心验收。
图1 通用技能课程
图2 专业技能课程
微课的开发流程为选题——脚本编写——素材准备——媒体制作——后期编辑。对于由PPT转换而成的视频,教师在制作的过程中,只需把握好选题、设计好模板、写好脚本、做好PPT几个环节,至于后期编辑和配音工作,如果实在不会做,可由专家协助完成。
3.1选题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爱好,以及涪陵页岩气公司的需求,从通用技能(图1)、专业技能(图2)和生活娱乐三个方面选取。其中,生活娱乐类包括健康保健类、生活常识类、幽默笑话类、体育集锦类、军事题材类。
3.2设计微课教学模板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活。“短”要求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小”要求主题小、内容集中,“精”要求精心、精致、精彩(教学设计有创意),“悍”要求教学效果好,有用、有趣,“活”要求表现形式灵活多样,适应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要达到这些要求,防止制作过程中信马由缰,必须进行模板设计。现以“职业倦怠”微课开发模板为例,说明模板的填写方法(表1)。
表1 微课设计模板
教学过程
3.3编写脚本
脚本是微课的灵魂,没有好的脚本,再酷炫的动画和再美的图片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微课每个画面所出现的文字、素材都体现在脚本上面,脚本要非常有画面感,后期制作、拍摄都要根据脚本来搜集和拍摄。因此,编写脚本前,首先,要根据内容确定适当的脚本风格,是严肃大气的政治类、一丝不苟的专业类,还是幽默风趣的生活类;其次,要考虑采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是采用标准的普通话还是采用带地方特色的方言;最后,考虑表达方式,是采用对话、讨论形式还是“一言堂”。例如:“三严三实”的微课,属于政治类题材,采用严肃大气的风格,脚本用标准的书面语言编写,科学、严谨;“头部自我按摩”的微课,属于健康养生类题材,采用生活气息较浓的画面,脚本则以生活化的语言,娓娓道来;“职业倦怠”微课属于文化素养类题材,选用口语式表达,让人听着如沐春风。
3.4制作PPT
PPT制作对教师们来说并不陌生,此次培训又加强了制作技巧和动画的学习,老师们的制作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根据脚本的风格来确定素材的风格,因为同一内容的表达,风格不同,素材也截然不同,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诙谐的、可爱的。另外,在网络上收集素材时,要防止侵权,最好用自己原创的素材。其二,要注意画面的整体美感和动画创意。画面要重点突出,协调雅致,不要做得花里胡哨,喧宾夺主;动画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太多会让人眼花缭乱,太少给人以呆板的印象,要有创意,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令人回味。
此次为涪陵页岩气公司制作微课产生的启发有两点。一是组建微课开发团队。首先,按照专业和个人特长成立一批制作小组,群策群力,既可以提高微课质量,又可以防止因题目重复而做无用功。在此过程中,发现优秀人才,重组创作小组(包括课程策划教学团队、技术实现团队和界面设计团队),制作出在某一领域的高品质微课,打造品牌,抢占市场。
二是建立常态化微课制作机制。可以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编审业务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按照编审流程运行,将微课开发常态化。具体流程为:接收投稿(脚本和PPT课件)、一审(后期编辑人员)、二审(专家审读,分脚本和制作两个方面)、三审(项目负责人)、终审(培训中心挂点领导)。
在信息化的今天,培训越来越向“快餐式”发展,微课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微课制作需要精雕细琢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们在微课开发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学习微课制作技巧,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微课,才能在培训中心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中心的长足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祥亚.职业倦怠自治手册[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08).
[2]张慧芳, 刘萍.浅谈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5,28(02):84-86.
The Practice of Fuling Shale Gas Company in Developing Bite-sized Lessons
Yi Wenyuan
(Training Center of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Qianjiang 43312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entry into the information age, bite-sized lessons have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training mode among training organizations, businesses and employees.To develop bite-sized lessons, an organization should fi rst identify the need for such lessons, overcome the fear for challenges and rise above the confusion and weary state that may occur during the process.Fuling Shale Gas Company has succeeded in creating bite-sized lessons that comply with the company’s requirements through a process that includes selection of topics, scripting, material preparation, media production and post-editing, which has helped improve trainers’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Key words]bite-sized lessons, script, media production
[收稿日期]2016-2-1。
[作者简介]易文媛(1966—),女,湖北荆门人。毕业于武汉大学。高级经济师,现就职于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职工培训中心。电子邮箱:12929332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