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薄弱高中历史教学的信息化

2016-07-07 11:22管祥久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信息化

管祥久

[摘 要]由于硬件建设滞后、信息化意识淡薄、教改动力不足,薄弱高中的历史教学信息化现状令人担忧,尚处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在加大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不断提升薄弱高中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并以信息化支撑历史课程的教与学。

[关键词]薄弱高中 历史教学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90

时下,教学信息化之飓风正席卷大江南北,相关研究成果不胜枚举。然而,薄弱高中的历史教学信息化的推进却步履蹒跚,专门研究薄弱高中的历史教学信息化之成果鲜有面世。事实上,历史教学信息化不仅利于薄弱高中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更关乎整个高中教育发展的公平。

一、高中历史教学信息化的现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以来,现代技术开始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并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从公开文献及实地调查看,薄弱高中历史教学信息化现状却令人担忧。

从硬件方面说,虽然绝大多数薄弱高中已经告别了“三机一幕”时代,历史教师备课使用的电脑、网络等信息化核心设备基本达到要求。然而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辅导的信息化设备却还处于经典“CAI”阶段,即传统教室+电脑+投影仪+银幕,而且因为保养不当或更新不及时不能保证随时可用。至于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所需的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设备则与当代历史教育信息化潮流相距甚远。其一,信息化设备的数量不足。一所有几百甚至近千名学生的高中仅有一间机房的情况不在少数。在这种条件下,顺利完成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就不错了,哪有专门让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网络教室?只有达到某种级别的公开课才可能让学生上机房学历史,平时机房是不对历史课开放的。其二,信息化设备的质量不高。信息化设备的造价比较昂贵,在教育经费倾向优质高中的社会背景下,薄弱高中的教育经费常常出现缺口,因此薄弱高中信息化设备的配备、保养以及更新常常比较落后,其网络带宽不足、电脑运行缓慢、历史教学资源短缺。

从软件方面说,尽管对高中历史教学信息化嗤之以鼻,仍然执着奉行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闯天下的教师甚少,但是大多数历史教师以及学校主管对历史教学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他们认为备课时上网查询资料、利用电脑制作或改编课件、上课时使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就是教学信息化的全部。大多数教师只有在上学校公开课、上级调研课时才“表演”信息化教学。常态历史课堂仍然只靠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者居多。即便少数教师“热衷”历史教学信息化,也出现了不少偏差:要么就是由过去的“人灌”课堂变成“机灌”课堂,要么就是仅将多媒体作为增加一块黑板使用。至于“慕课”与“翻转课堂”之教学理念,与历史教学所需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网页制作、虚拟图书馆建设之应用技术以及指导学生信息化学习之意识与能力,同样与当今历史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相距甚远。

由此可知,当前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结合仍然处于初级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多媒体简单应用为主”[1]。对于薄弱高中来说,“宽带网络校校通”向“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进之路任重而道远,历史教学之信息化仍然处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

二、高中历史教学信息化滞后的原因分析

是什么因素使得薄弱高中历史教学信息化进程缓慢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其一,其历史教学信息化硬件建设相对滞后。与优质高中相比,薄弱高中在政府支持力度、师资整体水平、生源基础素质以及社会认可程度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2012年全国普通高中建网校比率为80.3%,缩小区域和城乡之间普通高中信息化条件差距任务仍然艰巨。”[2]以每百名学生拥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数为例:东部地区是66.1座,中部地区是27.3座,西部地区是34.6座,全国平均是44座。显然,薄弱高中还达不到这个平均数。三年后的今天,这种差距仍然没有明显改观。其二,历史教学信息化意识相对淡薄。在传统观念中,高中历史教学就是教师整理并讲解知识要点加上学生识记海量史实。受此类观念禁锢的任课教师自然认为信息化对教学特别是对高考复习没有什么作用,甚至还可能影响学习效率,恶化校园手机“顽疾”。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业务主管认为历史学科是“副科”,哪有财力与精力“额外”建设历史学科专用的信息化资源?即便有学科通用的信息化资源,也得对语数外等“主科”礼让三先。陈旧观念使得历史教学享有学校信息化资源愈来愈少,导致薄弱高中的历史教育资源被边缘化现象普遍存在。其三,历史教学信息化动力相对不足。与优质高中相比,薄弱高中的历史专业教师比较少,而且队伍不稳定。许多历史教师出于职业发展、待遇等方面的考虑倾向于寻找机会向优质高中流动。因此长期留在薄弱高中任教的历史教师比较少。与此同时,高校近年来历史教育专业规模缩小,从而使新入行的历史专业教师减少且不愿到薄弱高中来。这样一来,薄弱高中的历史专业教师普遍紧缺,这些学校只能无奈地作出选择:要么让非历史专业的教师教授历史。然而这类教师的学科素养欠缺,能按老套路上完课就不错了,更不用奢谈历史教学信息化了。要么就是历史专业教师跨年级甚至跨专业上课。在资源少、课务重、高考指标多的环境下,欲求教师尽心搞教改,努力实现历史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然而教学信息化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学界对高中历史教学信息化所带来的益处基本达成共识:为历史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历史教学提供资源,实现学科资源共享;有利于思维与能力培养,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此,对于历史教育资源缺乏、历史教育观念落后的薄弱高中来说,信息化不仅仅是其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薄弱高中缓解师资不足、师培不畅、学生视域受限等问题的切实可行之道。上海的“魔灯同盟”、广东的“天河部落”、湖南的“个性化分层教学”等教学信息化实验成功就是例证。

三、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信息化的措施

基于历史教学信息化题中应有之义、薄弱高中实际之情,积极稳步推进薄弱高中历史教学信息化进程,除了需要政府加大信息化硬件的建设力度、创设信息化教学的社会舆情外,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并采取措施将其融入历史教学实践之中。

“现代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3]因此要实现薄弱高中历史教师教学信息化素养提升可以分如下两步走:首先,转变观念,增强教学信息化意识。高中历史教学信息化实质上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融合,“变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4]。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媒体也不再单纯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会话交流专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认知工具”[5]。其次,专项培训,提升其教学信息化能力。薄弱高中大多远离中心城区,这里的历史教师获得现代信息技术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或途经对他们进行专项培训。培训的内容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提出的教师四种能力素质的具体化:历史教学相关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获取的途径以及加工技能,利用PowerPoint、Flash、Dreamweaver制作历史学科多媒体课件,基于多媒体环境、网络教室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网络时代的薄弱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等。通过培训提升教师实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6]的教学能力。

当信息素养获得提升后,教师必须及时地将其转化作有效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历史学科具有“系统综合性、时空关联性、过去性与间接性、不可复制性”[7]的特点;薄弱高中的学生大都历史学科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习惯不够良好,甚至还有不少“江湖奇侠”。要实现薄弱高中历史教学的信息化,必须基于历史学科与薄弱高中学生的特点,精心制订教学方案。首先,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正确的观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依然认为历史课程就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课程。对此,历史教师必须设法让学生明白:信息化课堂的知识不再仅限于教材,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通过网络获取。从哪里获取,获取多少,海量知识如何取舍决定权在学生而不是教师;信息化课堂的学习不再是师生二元对立,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课内与课外联动、校内与校外联动等团队“协同作战”;信息化课堂的评价不再是“一卷定终身”,而是多元化、多维度的综合考评。其次,以信息化支撑教与学。通常信息化环境下的历史教学设计思路如下:教学目标确立—学生特征分析—学习任务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结果反思。在实施上述每一个教学环节时,教师应基于薄弱高中学情,建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将学习任务“问题化”,并通过“抽象历史形象化、文字材料音像化、复杂历史简单化”[8]的学习材料与自主化、合作化、探究化、差异化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对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溯源,中国问题世界视野,世界问题中国关联之学科思维,接受公民意识与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实现历史教学信息化从技术层面真正上升到文化层面。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当“作业帮”已经在高中生历史课程学习中悄然流行、优质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开始步入“移动终端”时代,薄弱高中历史教学信息化发展只有一个选择:奋起直追。这不仅仅是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实现薄弱高中跨越式发展的新契机,而且还是高中教育公平、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

[ 注 释 ]

[1]贾娜.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信息化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5.

[2]霍益萍,朱益明.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4)[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7.

[3]王泳.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70.

[4]杜芳,张雪.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热探索”中的“冷思考”[J].历史教学,2015(13).

[5]乔立梅.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3.

[6]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60.

[7]张向阳.历史教学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102.

[8]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55.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